處暑節氣的習俗(處暑的意義是什麼)
2023-10-06 18:35:01
處暑節氣的習俗?出遊迎秋: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處暑節氣的習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處暑節氣的習俗
出遊迎秋: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開漁節: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了貯存體內陽氣。然而,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不愛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要保證充足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並保證早睡早起。另外,適當午睡也利於化解秋乏。
夏天結束了,就意味著秋季的開始。這個時期,氣侯逐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保持飲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物,如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酒等;少吃油膩的肉食。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西紅柿、辣椒、茄子、馬鈴薯、梨等;多吃鹼性食物,如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適量增加優 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及豆製品等。此外,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溼潤度。
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處暑的習俗也有很多,如吃鴨子、祭祖、迎秋、放河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