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有關論語的讀書筆記500字十篇

2023-10-06 18:46:40 4

  【篇一:論語讀書筆記】

  同學們,我想大家都知道論語吧?大家讀後都因該有深刻感想吧!我也不例外。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給我的啟發很大,它的意思是:學習了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自己,光想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我原來就是這個樣子,天天把作業一寫玩就玩去了,從來不去檢查、思考自以為寫對了,可是老師給我打了一個大大的叉。雖然作業錯了,但我只是改一下,從來不思考為什麼會錯。現在我學了論語這課懂得了:學習之後要去思考、去鞏固、去複習。只有這樣才可能有好的成績。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似乎也對我有所啟發,它的意思是:學了並時常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他,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我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後,我天天複習所學的知識,別人錯怪我了我都不怪他,贏得了同學的喜愛。

  論語可以教導我怎沒做人、怎沒學習,論語給了我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度論語這本書真好!

  【篇二:論語讀書筆記】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由此可見《論語》中的道理,知識是多麼深刻,淵博呀!

  老師在課堂上說過,《論語》是由孔子孔老先生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的對話編寫成的。一聽這話,我心裡那叫個激動呀。因為我是「前不見古人(孔子)亦後更不見來者(主席)」。現在,有了這本「寶書」,歌德說過嘛:「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在談話。」這樣,我就可以和我心中一直敬仰的孔老先生「面對面」對話了!嘻嘻嘻……

  《論語》裡面有很多很多的篇章,但我印象最深的只是其中之一——「雍也篇」裡「賢哉,回也!……賢哉,回也!」在這其中,孔老先生兩次提到了「賢哉」,從這裡我可以知道,孔老先生很喜歡顏回的好學,勤奮,也引以為傲。在其餘部分,我也了解到了顏回的忍耐能力很強——他住在破陋的小巷,吃飯,喝水都很少,卻還依舊勤奮好學。哪裡像現在的極個別的一些同學,有非常優越的學習條件,還不努力學習呢!他們不自己外加練習就算了,有時甚至連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按要求完成。

  希望大家都能向顏回一樣好學,現在努力學習,將來努力為國家效力,成為社會的佼佼者!

  【篇三:論語讀書筆記作文】

  最近,我讀了不得一本《論語》。剛開始,我覺得沒意思,就沒在意。下午,閒著沒事,我隨手翻了翻,覺得有點趣,就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了幾篇。我是越來越喜歡這本書了,其中第一篇給我的印象最深,文章這樣寫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同悅)乎?」意思是說「學習以後,能在一定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感到很高興嗎?」這正是我學習上應該做到的。

  在學校,老師每天都會給我們講授很多知識。我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時間一長,就會忘記許多。如果經常翻開書溫習一遍,就能牢牢地記住。記得有一次聽《超強記憶學習法》電視講座,那位老師這樣教我們:一堂課下來,下課時用三十秒回憶本堂課學習的重點;一天下來,花三分鐘回顧這一天學習的重點;一周下來,花十分鐘回憶本周學習的重點;一個月下來利用一小時回憶本月學習的重點。他所說的正是「學而時習之」的道理,學習的樂趣正是因為記住很多知識而得到快樂,也就「不亦說乎?」了。

  我愛讀書,更愛讀《論語》這樣的好書。它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哲理。

  【篇四:論語讀書筆記】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鬥大,再加上注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巨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像,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為學習之後經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麼?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麼?

  我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把學習同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好好學習。而當朋友來到你家裡,你也應當非常高興,該熱情款待才成。當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不能生氣,而應該耐心的對別人講明你的理解,這樣你才是個君子。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他告訴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你品德高尚,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為是聖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篇五:論語讀書筆記】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裡,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螃蟹,有人愛鱸魚,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只要不越於原則,還有什麼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篇六:論語讀書筆記】

  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字裡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的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後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說「夫儒者,難於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為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的「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於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於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恆精神。

  人生,就要有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我們有責任將這種精神弘揚光大,昭示世人!

  【篇七:論語讀書筆記】

  「半部《論語》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閃光的語言光照古今!不必說一代偉人毛澤東,一代梟雄蔣介石,對它情有獨鍾,就連後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遠的影響也不勝枚舉!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道理是: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嗎?孔子說的這句深刻而又蘊含哲理的話,告訴(用詞不準,建議改為:不外乎告誡)人們修養是如此的重要。修養好像花兒在寂靜中開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裡結實。

  因為司令部在集合開會時,他總會第一個到,然後走到地圖前,用手指著敵人應在什麼地方出現,我軍現在在哪?如何擋住敵人的去路,而將他們一網打盡?他在那似乎總是在自言自語,到會的人都說他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自言自語一定是發瘋了。

  華西列夫斯基聽到大家的非議後並沒有生氣,依舊在那裡想著大事……開會時讓他發言,他一會說這兒,一會說那兒,雲裡霧裡,在坐開會的人都聽得稀裡糊塗,史達林來回踱著步子慢條斯理地說道:「坐下吧,我親愛的華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說了,還是讓我來說吧!」史達林把戰爭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讓人聽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篇八:論語讀書筆記】

  我覺得,在道德方面,東方更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老子說:「聖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來講的,也講不出來。所以論語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見(《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序P3),但卻通篇沒有定論。孔子在教導弟子的時候,總是言傳身教,因材之異而施教。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弟子體會到什麼是「仁」。或許後來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傳弟子為了能讓後人能夠受到如師在側般的指導,才從先師的生活中截出一個個片斷,整理出一部《論語》。(當然,這純屬我的想像,沒有什麼依據)

  正是因為《論語》來自生活,是生活鮮活的再現,所以我們才應該用一種獨特的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為,與其風格比較像的一部書是晉代的《世說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說新語》的?我想大多數人如果不是出於學術目的(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導什麼的),一定不會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麼曲折地表達了一個多麼深刻的學術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紀錄,以一種閒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閒談的心境才是最適合讀這樣的書的。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達什麼。或許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解來得好一些。當然,這是讀書的高境界。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麼,我覺得應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作文

  【篇九:論語讀書筆記】

  放假了,我在寫暑假作業之餘,想把論語這本書重新再閱讀一遍,因為《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仁」,也是孔子提出的基本道德觀,讀懂了它,也就等於懂得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和明白了做人的道德。我喜歡——為政篇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也是我最喜歡其中的一句話。這句話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只重於學習而不注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拖累。

  一味的埋頭苦思,只重於思考而不注重學習,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不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其實我有時也會偷懶,老師、家長布置的作業,我總會把「做完」當做「完成」,從來不去多想,多練,以為這些就足夠了!學完這篇文章,我覺得自己做的遠遠不夠。當一道題做完的同時,應該去想想為什麼布置這道題,這種題型還可以怎麼解讀?還可以怎樣變換等等。

  這樣我就可以從另一方面提高自己,學會鑽研。不僅是學習,我在生活中也應該如此,父母的適當管理,是對我的愛護和基本的保護,要理解支持。要以「仁義」之心去面對。親愛的同學們,推薦你們也去讀這本偉著,它能讓我們學到更多做人做事的準則,會使自己更加優秀的。

  【篇十:論語讀書筆記】

  孔夫子曾經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並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備,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後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麼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於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話已經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闢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麼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聖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