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藏劇傳統劇目有哪些(少數民族劇種藏劇)
2023-10-24 20:02:54 2
藏劇在我國少數民族劇種中,是產生最早,且流傳甚廣的一個劇種族群。除西藏外,四川的巴塘、理塘、甘孜,甘肅的夏河,青海的玉樹,雲南的中甸等地都有藏戲的演出。但它又是一個較大的劇種分類。經過《中國戲曲志·西藏卷》的編纂,使我們對「藏劇」逐步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原來它並不只是一個單一的品種,而按照區分戲曲劇種的定式加以分析、鑑別,應為白面具藏戲、藍面具藏戲、昌都藏戲、門巴戲、德格藏戲等5個劇種。
其主要區別在於它們有著不同的語系、不同的音樂風格和表演特點,即在劇目上亦各自有所側重和區別。如白面具藏戲形成於公元8世紀,唱腔是從古老的「勒諧」發展而來,很少運用藏族的特殊演唱技巧「仲古」,聲音平直歡快,並有模仿動物的鳴叫聲,演唱的正戲只有《諾桑法王》一個劇目,而且只演前半部,很少演全本。
而藍面具藏戲形成於公元15世紀其聲腔是從「諧欽」等發展而來有人聲幫腔伴唱鼓鈸伴奏。唱腔以散板為主,運用「仲古」較多旋律婉轉,唱腔豐富,並在演唱上有一定程式。表演繼承了白面具藏戲的傳統技巧,並有較大發展。演出劇目豐富,八大傳統藏戲是其常演劇目。
又比如在音樂分類上,藏族戲曲劇種的各種「朗達」(唱腔)和鼓鈸伴奏點子,因它們形成的時間、地點、音樂素材構成和語言聲調等方面的差異而形成旋律、調式及演唱方法上的不同。白面具藏戲、藍面具藏戲、門巴戲一般是按旋律、結構區分「朗達」類別的,常用的有長調(達仁朗達)、中調(達珍朗達)短調(達通朗達)、反調(當洛朗達)歌戲混合唱腔(諧瑪朗達)、說唱混合唱腔(諧瑪當木明達〕等。而昌都藏戲、德格藏戲的朗達則一般是按人物身份區分的,常用的有(國王明達)(皇后朗達)(內大臣朗達)(外大臣朗達)等。藏戲朗達與內地戲曲的腔調有類似特點,即同樣一個朗達,因演唱者的嗓音和演唱技巧(特別是「仲古」)的區別,會有不同的風格和藝術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