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蓋茨誤你一生:輟學與成功的邏輯
2023-10-11 09:54:00 3
泡泡網資訊頻道8月18日 喜歡以負面報導,挑逗讀者的注意力,投世俗之所好,似乎是一般媒體的通病。如「美國十大最成功的大學輟學生」這樣的選材也為媒體津津樂道。
比爾·蓋茨(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中國臺灣報人張作錦評論稱,日前《時代》雜誌公布了「美國十大最成功的大學輟學生」。其中,蓋茨、賈伯斯、扎克伯格等人上榜。儘管《時代》沒有說明其如何界定「成功」,但以財富作為計算基準已經顯而易見。
如今,知識程度、學養人品、服務貢獻等等無法量化的標準已經少有用戶評鑑人物,反而是實實在在、可見可數的財富成為了計算基準。賺得多的,就相對成功,財產多的,也就相對成功。
然而,財富並非人生的全部。人生的理想未必一定是金錢,能讓生命更充實的來源可能是內心的滿足,或者被肯定的榮譽感。
以「財富」判定成功不免偏頗。
輟學者中的成功人士是有的,但受過完整教育的人的成功事例和可能性則千百倍於前者。牛頓、培根、羅素是劍橋畢業生;洛克出身牛津;哥白尼在波蘭克拉科夫大學受教;居裡夫人是巴黎大學高材生;弗洛伊德受業於維也納大學;卡夫卡在他家鄉就讀布拉格大學。
輟學者可以自學,但求學的非常好的環境仍是學校。韓愈曾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而自學者的「惑」有誰來解?學校培養「全人」,提供各方面的營養,讓你均衡發展。學校能體驗完善的「社會化」過程,而離校自學者則失去與師友切磋,進德修業的環境。
輟學者有成功人士,但並非全部,成功並不非輟學。年輕人更要明辨這一邏輯。有機會在校讀書,不要輕易放棄,不要讓「蓋茨效應」誤了一生。
《為什麼孩子要上學》這本書中寫道,無論是語文、理科、算術、體操還是音樂,都是一個人完成自我所必要的,所以「為了學習這些東西,我想不管在任何時代,這世界上的孩子們都應該要去上學」。(原文略有刪節)■
《時代》公布的「美國十大最成功的大學輟學生」:
第一,比爾·蓋茨,微軟創始人,哈佛輟學,屢次摘得世界首富
第二,史蒂夫·賈伯斯,蘋果聯合創始人兼CEO,進入裡德學院六個月離開
第三,萊特,建築師,麥迪遜大學只讀了一年,建了紐約古根漢博物館
第四,富勒,建築師
第五,卡梅隆,電影導演,近作《阿凡達》
第六,扎克伯格,Facebook創始人兼CEO,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第七,湯姆·漢克斯,演員
第八,哈裡森·福特,演員
第九,Lady Gaga,歌手
第十,「老虎」伍茲,高爾夫常勝軍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