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讀書筆記摘抄
2023-10-11 07:43:04 3
《山中訪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漢榮先生發表於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傑作。
《山中訪友》讀書筆記摘抄一
作者到大自然去訪問朋友。作者先去訪問古橋,然後又走進了樹林,訪問了鳥兒、露珠和樹。作者把自己也聯想成了樹,腳下長出根須,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作者後來又去跟他的朋友們打招呼,有山泉,有溪流,有瀑布,有懸崖,有白雲,還有雲雀。在雷陣雨過後,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回家了。
作者和大自然非常親密,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作者的知己。在作者眼裡,這一切仿佛都是有生命的人一樣,和作者非常默契。
作者在寫這篇散文的時候運用了很多修辭手法,還運用了很多好詞好句,把他的朋友寫得活靈活現、充滿生機。把我們平時不重視地事物寫得美輪美奐、生動形象。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離我家不遠的四褐山使我也像作者那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在我爬山時,每次都能看到很多的小鳥、小蟲子、不知名的花朵,這些景物都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每當我看見小鳥在天上飛時,我就把自己也想像成一隻小鳥,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飛翔。每當我看見小蟲子在地上爬時,我把自己也想像成小蟲子,出門去旅遊。每當我看見那些絢麗多彩的花朵時,我也把自己想像成花朵,為人們展示出我們的絢麗多彩。
在讀了這篇文章後,給我的啟發太大了,我希望我以後也能運用作者這種寫作手法,寫出更優美的佳作。
《山中訪友》讀書筆記摘抄二
在初夏的早晨,作者懷了好心情去拜訪了他的朋友,我們一路跟著作者踏上一條幽徑,去訪問了他的朋友。
作者把我們帶到了一座古橋前說:「到了。」我們左望右望也沒看見,這時作者才只出這位朋友,我們大吃一驚,原來是做古橋。「古橋呀,你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走過了老橋,又來到了一片森林,鳥兒在唱歌,衝的別有風味,露珠盯著大家,似乎在傳達什麼,作者還告訴了我們自己的聯想。做這還帶領著我們去訪問了清涼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飛流的瀑布,陡峭的懸崖,悠悠的白雲和淘氣的雲雀。
作者先後又搬石頭,拿落花,拿落葉,又說一番話後,讓我感到時間的遷變,生命的輪迴。
最後懷著好心情告別心中的「朋友」。
這篇課文運用了時間順序和首尾呼應。通過比喻,擬人,想像深深地寫出了做這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朋友的深厚感情,如:老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樹——「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山泉——「讓我重新梳妝」;溪流——要我重新「唱和」;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白雲——「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雲雀——談「飛行中看的好風景」。寫出了對老橋的讚美與敬佩。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鳥兒和露珠的默契和情誼。有用反問久引起下文,肯定了山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作者感受到了時間的遷變,生命的輪迴。
只要我們也細心觀察,感悟,一鳥一石,一花一草,也會成為我們得知己。
《山中訪友》讀書筆記摘抄三
讀了《山中訪友》這篇文章以後,我和作者一起拜訪大自然的美景,也就是我們的「朋友」。
作者和每一個生命很默契,鳥兒呼喚他的名字,露珠與他交換眼神,他和清涼的山泉一起梳妝,和汩汩的溪流共同唱和……作者在奇妙的大自然裡,撿起落花,聞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起落葉,看到了生命的奧秘;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聽見了緣故火山爆發的聲浪和時間隆隆的回聲。在雷雨裡巖石為作者撐起一把巨傘。
山中的朋友和作者像親人一樣。不需要禮物,只要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去拜訪。希望人人都能像作者一樣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這樣,才能讓山裡的一切成為你的「朋友」。
作者以自然界中的花樹、鳥石、山水為友。這是多麼美妙的一種情境啊!從這種想法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
從文章的字裡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裡,這一花一草,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訪友」。
六年級了,課文越來越美了~讓我們細細去品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