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習俗中重陽節經常吃重陽糕飲什麼(重陽節日習俗)
2023-10-11 21:51:31
我國傳統習俗中重陽節經常吃重陽糕飲什麼?重陽佳節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藥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我國傳統習俗中重陽節經常吃重陽糕飲什麼?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我國傳統習俗中重陽節經常吃重陽糕飲什麼
重陽佳節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藥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重陽節自漢代以來就有傳統的飲食,這就是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漢晉時將重陽糕謂之「蓬餌」,「餌」,《說文解字》釋為「粉餅也」。餌,又稱為糕,揚雄說:「餌,或謂之糕。」它是將熟米搗爛或先將米磨成粉子,然後做成糕餅。
漢魏時,用麥粉製作的叫餅,用米粉製作的就叫餌。《急就章》注云:「漫米而蒸之,則為餌,餌之言而也,相粘而也;搜面而蒸熟之,則為餅,餅之言並也。」餅、餌的區分是很清楚的。
「蓬餌」是用蓬草加黍米製成。蓬草是一種菊科植物,用蓬草只是取其香味。據《玉燭寶典》云:「九月食餌,飲菊花酒者,黍林並收,以因私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的寵妃戚夫人有一侍兒名叫賈佩蘭,在宮中時,每遇「九月九日」,便「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茱萸,又命「越椒」,或者稱「艾子」,是一種藥用植物,其味香烈,有驅蟲、除溼、逐風邪、治寒熱、利五臟、延年益壽等作用。
所以,古人將茱萸作為驅邪的神物,每逢重陽節,人人佩戴,後世稱之為「茱萸會」,或稱重陽節為「茱萸節」。至於菊花酒,那是用菊花釀製而成的。菊花凌霜不枯,傲寒而開,氣味芬芳,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因此人們每當菊花含苞待放時,採花蕾葉莖,雜以黍米釀製,待到次年九月九日開壇取飲。無論宗室貴族還是達官商賈,無不喜歡。
到了唐代,重陽糕的名目就多了起來,據《唐六典》和唐《食譜》等書記載,唐代重陽節有麻葛糕、米錦糕以及菊花糕,《文昌雜錄》中說:「唐時節物,九月九日則有茱萸酒、菊花糕。」茱萸可「闢除惡氣,而御初寒」。顯然,佩茱萸、飲菊花酒已經成為唐代重要的節日習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