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傳統文化活動(民俗來內蒙古品味別樣的年味兒)
2023-10-15 06:36:01 5
中國人的春節習俗都有幾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吃餃子、貼春聯、放鞭炮等等,說起呼倫貝爾,大多數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草原、藍天、駿馬。那麼,草原上的少數民族有哪些獨特的春節習俗呢?
蒙 古 族
蒙古族稱春節為「白月」,蒙古語為「查幹薩日」,有聖潔之意,正月裡以白色的服飾為吉服。
到了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圍著火塘吃餃子、手把肉。飯罷,還要下棋,玩「嘎拉卡」(一種羊骨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唱歌、玩耍。除夕夜,家家屋裡的燈必須點到天明。
次日拂曉,男女老少便穿上嶄新的民族服裝,由長輩帶著全家人祭天,並在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著,由晚輩向長輩叩頭敬酒、獻哈達,祝願老人健康長壽,一生平安。
初一到初四,他們一般不遠行。初五以後,才騎著駿馬,興高採烈地帶著禮物到親友家拜年,共享全羊酒宴。
鄂 溫 克
鄂溫克族是只有3萬人口的東北少數民族,他們主要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和大小興安嶺林區,從事畜牧業、農林業、飼養馴鹿業等生產經濟活動。「鄂溫克」是鄂溫克語,其意義是「從高山峻岭走向草原的人們」。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鄂溫克人要給「火神」、「天神」、「山神」和「祖先神」供奉各種食物、菸酒等。
到了臘月二十五,鄂溫克族家家戶戶都要炸用牛奶、奶油、野雞蛋、白糖、麵粉和在一起的糖餜子,蒸豆沙包,做野果醬餑餑,烤制稠李子餅與山丁子麵包等。
臘月三十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手扒羊肉,喝用酸奶、肉湯、白米煮成的肉粥。鄂溫克人認為,除夕之夜吃手扒羊肉會在一年內一切順心、萬事如意。
鄂 倫 春
同許多民族一樣,春節是鄂倫春人辭舊迎新的好日子,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去與家人團聚,節前進山打獵,冰上捕魚,備過新年。辦置年貨:最好的魚、肉、米麵、煙、酒、糖果、鞭炮等等。人們搞好衛生,換上嶄新的衣服。臘月二十三火神上天,要供食品。鄂倫春人在除夕之夜,門前都要燃起一堆篝火,既表示日子越過越紅火,也有驅蚊去邪之意。然後打開神龕祭祀,到十字路口為死去的親人「燒紙送錢」。然後吃團圓飯、守夜。
達 斡 爾
春節期間有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如哈肯拜舞、打「包考」球(曲棍球)、毛得他特勒(拉棍)、賽馬、摔跤、比箭、屋如古樂臺勒(故事會)、討樂卡其(猜謎語)、白樂苦那得勒(抓迷藏)等文化體育活動。這些活動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