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元帥單戰見敵旅長是哪幾集(劉伯承與陳賡麾下的得力幹將)
2023-10-15 09:26:15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前言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達成第二次合作,陝北的紅軍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共下轄3師6旅16個主力團(每旅下轄兩個團,另包括八路軍總部特務團、115師獨立團以及120師和129師教導團),在十六位首任團長中,有兩位犧牲在了抗日戰場上,上一篇文章介紹了115師344旅688團團長陳錦繡的事跡,今天我們講另一位,129師386旅772團團長葉成煥。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年少革命 參加紅軍
葉成煥,1914年出生於河南光山縣吳河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是家中長子,因為少年時期被家裡人送去私塾讀過書,接觸了新潮思想,從而萌生了革命的念頭。1929年,年僅十五歲的葉成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翌年參加工農紅軍,被編入紅十一軍成為了一名通訊員,歷經鄂豫皖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作戰,先後升任班長、排長、連指導員;(1933年包括吳河村在內的光山縣南部地區與湖北黃安縣、麻城縣部分地區合併,設置經扶縣,1947年更名為新縣。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走出過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幾十位開國將軍)
葉成煥烈士
1932年由於「左」傾錯誤路線的推行,導致鄂豫皖根據地的第四次反「圍剿」作戰失敗,紅四方面軍主力被迫進行戰略轉移,起初部隊向西進入了陝南地區,意圖與陝北紅軍匯合,但遭到了西北軍楊虎城部的合圍,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撤退,時任紅十師二十八團二營教導員的葉成煥奉命率部在南化塘一帶阻擊追擊的敵人,戰鬥中葉成煥沉著冷靜,英勇善戰,指揮部隊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不久後紅四方面軍南下川北,趁四川軍閥混戰之際,在四川與陝西邊界地區開闢了川陝根據地,葉成煥也因功升任紅十一師三十一團政委。
軍政兼優 成長迅速
參軍以來經過數十次殘酷戰鬥的錘鍊,葉成煥積累了相當豐富的作戰經驗,在紅四方面軍轉移途中,表現出了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贏得了「葉老虎」的稱號,同時由於出身貧寒,深知廣大群眾與基層戰士的不易,所以年輕的葉成煥非常善於做政治工作,外加讀過幾年私塾,經常利用教群眾和戰友識字的機會,宣傳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因此在根據地百姓和部隊戰士之間都享有很高的威信,是一位軍政兼優的幹部;
長徵時擔任過紅三十一團團長和紅十一師師長的陳再道(開國上將)
1933年初,以劉湘、劉文輝和田頌堯為首的四川軍閥兵分三路圍攻川陝根據地,紅四方面軍所部在總指揮徐向前「收縮陣地,誘敵深入」的指揮方針下,歷時四個多月的戰鬥,殲敵2.4萬餘人,取得了反「三路圍攻」作戰的巨大勝利。後來基於部隊的擴編情況,紅四方面軍召開了著名的「木門軍事會議」,會上針對各部隊的戰鬥序列重新進行了調整,葉成煥被任命為紅四軍十一師政委。同年10月,劉湘再次糾集部隊圍攻根據地,葉成煥和師長陳再道率領紅十一師穿梭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多次重創敵人,尤其是在戰役決勝期,率部先後攻佔了五龍臺和石窩場,為反「六路圍攻」作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開國元帥)
1934年底為迎接中央紅軍北上,紅四方面軍決定向西挺進,建立川西北根據地,1935年3月,已調任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政委的葉成煥率部在強渡嘉陵江的戰鬥中,遭遇了敵人頑強的阻擊,部隊損失慘重,一些被俘的紅軍戰士甚至在江邊慘遭敵人殺害,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葉成煥和師長陳壽憤怒不已,以致於二人在部隊順利渡江後,做出了殺害敵軍俘虜的決定,為此被撤銷職務,入紅軍大學學習。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葉成煥根據組織安排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紅四方面軍長徵路線圖
驍勇善戰 連戰連捷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紅三十一軍被改編為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是我軍著名的戰將陳賡,原紅三十一軍下轄的九十三師被改編為772團,葉成煥為首任團長,副團長為王近山(開國中將,《亮劍》中李雲龍的人物原型),部隊在改編完畢後即隨129師開赴抗日前線;
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開國元帥)
1937年10月忻口會戰期間,日軍第20師團沿正太鐵路西進,由於國民黨部隊的節節敗退,晉東門戶娘子關失守,太原城危在旦夕。為支援國民黨部隊的正面作戰,劉伯承立即帶領129師進至娘子關側翼的東南地區,並命令各部隊伺機主動出擊,葉成煥根據上級指示帶領772團在七亙(gèn)村伏擊了日軍輜重部隊,殲敵300餘人,兩天後於原地重疊設伏,又一次出其不意的打擊了日寇,再殲敵百餘人。11月率部參加黃崖底戰鬥,在兄弟部隊771團的配合下成功「誘伏」敵人,最終以傷亡30多人為代價,擊斃日軍300多人,繳獲各類長短槍100多支;
神頭嶺伏擊戰示意圖
1938年2月為牽制進攻晉東南地區的日軍,葉成煥奉命率部在長生口伏擊日寇,斃敵130多人。次月,為粉碎日偽軍對太行根據地的進攻,在129師「圍點打援」的戰術指導下,率部先後參與了神頭嶺伏擊戰和響堂鋪伏擊戰,共殲敵上千人,炸毀汽車百餘輛,其中神頭嶺伏擊戰更是被日軍評價為「遊擊戰戰術的典範」。葉成煥也因為出徵以來的連戰連捷而聲名大振,成為劉伯承師長和陳賡旅長麾下的一員得力幹將。
血染沙場 馬革裹屍
1938年4月初日軍調集了3萬多人馬,兵分九路大舉進犯晉東南根據地。4月15日,由長治方向進攻的日軍第108師團117聯隊在攻佔武鄉縣後,因中了「空城計」,沒能搜刮到糧草轉而向襄垣進軍。葉成煥奉命率772團作為左縱隊沿濁漳河北岸追擊敵人,一路上日軍由於人困馬乏,裝備笨重,所以行動十分緩慢,行軍隊伍拖得很長。翌日清晨,772團追至長樂村一帶時發現敵軍側翼警戒部隊,386旅旅長陳賡果斷命令葉成煥率部出擊,與771團一起從兩側夾擊敵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猛烈打擊,日軍瞬間狼狽不堪、亂作一團,葉成煥趁機指揮部隊發起衝鋒,將包圍在河谷中的1500多名日軍攔腰截成3段,打算分別進行殲滅,在兄弟部隊的外圍阻擊配合下,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至下午五時,由於敵人援兵的大量增加,戰場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全殲敵人的目標已經無法實現,於是劉伯承師長下令各部隊立即撤出戰鬥。長樂村一役共殲滅日軍2200多人,給予了敵人一次沉重的打擊,同時也迫使其他各路日軍紛紛撤退,對於粉碎敵人的九路圍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陳賡(開國大將)
遺憾的是當戰鬥結束後,葉成煥一邊指揮部隊打掃戰場,一邊站在山坡上觀察敵人的增援部隊,尋找「吃掉」敵軍的戰機,不幸被一顆飛來的子彈擊中頭部,陳賡旅長聞訊迅速趕來,要求「想盡一切辦法搶救」,並且在當晚守在昏迷的葉成煥床邊徹夜未眠,第二天凌晨葉成煥因失血過多而犧牲,年僅24歲。
一個很好的布爾什維克
葉成煥犧牲後129師舉行了一場簡短的追悼會,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趕來參加了追悼會,會上劉伯承師長悲痛的說道:「葉成煥等烈士的死,是光榮的死、永垂不朽的死。這種光榮是怎麼得來的呢?像葉團長,他原來不過是一個種莊稼的農民,如果鄂豫皖不鬧革命,他最多是在貧窮的日子裡熬死。革命爆發了,葉成煥覺悟了,參加了革命,在以後的戰鬥中,黨培養了他。他沒有辜負黨的教育,進步了,成長了,終於成長為一個很好的布爾什維克!」129師對葉成煥的評價是:「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百戰百勝。」
新中國成立後,葉成煥的遺骨遷至河北省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安葬,1971年武鄉縣徵集到一雙葉成煥犧牲時穿過的草鞋,現陳列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2009年葉成煥被中宣部、中組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葉成煥烈士犧牲時穿過的草鞋
PS: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