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多重的溼氣只需這兩碗祛溼湯(這3款清熱祛溼靚湯)
2023-10-15 07:18:16 1
林舉擇(嶺南湯王「親傳弟子」)
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廣東省人民醫院
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醫學博士
廣東省首批名中醫師承項目學術繼承人
「嶺南湯王」佘自強教授親傳弟子和主要學術繼承人
南方衛視《特搜靚湯》、廣東電視臺《今日關注》、廣州電視臺《城市民生論壇》等多檔節目特邀中醫專家。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國學院、廣州越秀區圖書館廣府學堂特邀中醫講師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癌症姑息治療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腫瘤醫學專業委員會全國理事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老年病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多雨的夏季即將拉開帷幕
伴隨著氣溫的上升
「溼熱君」隆重上線
你可知溼熱?
所謂溼,即通常所說的水溼,分為外溼和內溼。溼邪過盛則可致病。外溼傷人多由氣候潮溼,坐臥溼地而致病;內溼傷人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熱與溼同時存在,合併入侵人體,或因溼久留不除而化熱,就有了我們所說的「溼熱」。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溼熱?
一般如果體內溼氣過重,我們會感到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症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
溼熱如何調?
溼熱調理除了改善起居環境、多運動、保持良好心態外,飲食調理也是關鍵。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甜味食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溼過多停留體內或溼從外侵入體內。當然,最好是喝點林醫生推薦的祛溼熱靚湯,幫助大家趕走「溼熱君」,速度煲起來吧!(另針對現今小兒易風熱外感,林醫生特推薦「小兒上感甜湯」)
沙葛章魚祛溼湯
現時節雨水比較充足,外界溼氣重,加上氣溫逐漸升高,溼中常夾雜著熱。溼熱天氣大家容易口味不調,胃口不佳,這時喝碗祛溼開胃、清熱滋潤的湯水最適合了。林醫生推薦沙葛章魚祛溼湯。
【材料】沙葛500克,章魚乾50克,薏米50克,白扁豆50克,豬扇骨500克,蜜棗1顆,生薑3片。
【製作】①沙葛洗淨,去皮,挑淨筋後切塊;章魚乾隔夜浸泡後切塊;薏米和白扁豆倒進鍋裡,用小火炒至微黃;豬扇骨洗淨後斬大件,汆水撈起備用。②所有材料共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左右(約10碗水份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慢熬2小時左右即可,進飲時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4~5人量)
【功效】清熱祛溼,健脾開胃。
沙葛算是性價比高的食材,也算是最「土」的水果,因此有「地梨」的別名,當水果生吃亦可。其肉質潔白、嫩脆、香甜多汁,用沙葛煲出的湯水非常清甜可口,老少皆宜。
中醫認為,沙葛有清熱祛火、養陰生津的功效,熱病煩渴或者陰血虧虛的人適宜多食用。雖然沙葛皮較厚且韌,但很好剝,用手也能撕下,有時表面會有些「硬筋」,挑去即可。
章魚乾是廣東湯常用的湯料,提味增進口感的同時還有很好的滋陰補益功效。
白扁豆和薏米是大眾化的祛溼湯料。林醫生的經驗是白扁豆健脾的補益力度雖然比不上黃芪、白朮之類,但勝在不膩不燥,而且炒用後還不溫不寒,更適宜病後脾虛夾溼而又不耐峻補的人食補。
此湯具清熱祛溼,健脾開胃的功效,是春末夏初可常飲用的食療湯品之一。
時令百花菜滾湯
現今大家流行吃野菜,因其香味清新,藥效較一般蔬菜多,對身體健康有益處,更重要的是野菜性價比高,可以避免貴价菜,精打細算又會吃的老廣當然得吃應季野菜了。如百花菜、野葛菜、辣椒葉、番薯葉等等。
但是大家要知道其實各種野菜都有不同的功效。例如:百花菜能清熱祛溼、防癌消炎;番薯葉通利大便,養顏護胃;野葛菜清肝熱、祛溼滯;辣椒葉暖胃養眼,適合胃腸不適、眼睛不適時多食用。這裡林醫生推薦時令白花菜滾湯。
【材料】百花菜的嫩梢、嫩葉400克,鹹蛋一隻,豬瘦肉100克,豬肝100克,生薑3片。
【製作】百花菜洗淨,切段後快速飛水一次以去其苦澀味;鹹蛋黃切碎後與鹹蛋清攪拌均勻;豬肝洗淨後切片,豬瘦肉洗淨後剁成肉末,將豬肝片和瘦肉末一起放入碗內,加入少許花生油和生抽攪拌均勻。鍋裡加入生薑片和清水2000毫升左右(約8碗水份量)煮沸,先後加入瘦肉末、豬肝和鹹蛋,邊煮邊攪拌至熟,之後再加入百花菜稍滾片刻,最後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3~4人量)
【功效】清熱祛溼,醒脾開胃。
百花菜,廣西廣東一帶老百姓尤喜食用。此野菜剛吃的時候有一點苦,多咀嚼幾次很快就會品嘗出甘甜。大家多用百花菜素炒或做湯,其味清香鮮美,適量食用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中醫認為,百花菜入肝、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開胃健脾、增強食慾、活血止痛等多重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還發現,屬於龍葵科的百花菜還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常人食用亦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本期湯品以大眾化的豬肝瘦肉和鹹蛋組合先滾出上湯,之後再加入百花菜,這樣上湯的甘甜味與百花菜少許的辛、苦、澀味混合,其湯味獨特,醒脾開胃,是初夏時節一款非常健康有益的家庭靚湯。
小兒上感甜湯
最近天氣陰晴不定,忽冷忽熱,不少人已中招感冒,特別是幼齡3歲以下的小兒,出現常見的發熱、咳嗽、咽痛等上感症狀。但最讓奶爸奶媽頭痛的是中醫、西醫都看了,西醫說體溫低於38.5℃,暫不需特殊處理,多喝水、多休息即可;看中醫開了中藥,無奈小孩嫌苦不肯喝,或者一喝就吐。可憐天下父母心,只有看著病孩干著急。
這時候不妨試試從中醫食療的角度,做一款小孩樂於接受的廣東藥膳湯飲用於輔助治療,有時可以事半功倍。林醫生今日推薦的小兒上感甜湯,非常適合風熱外感或風熱襲肺的小兒食用。
【材料】鮮白茅根30克,馬蹄3個,竹蔗2節,鮮魚腥草30克,前胡5克,蜜棗1顆。
【製作】①白茅根洗淨,剪成小段;竹蔗洗淨後斬斷,「十」字剖開;馬蹄去皮後切塊;魚腥草洗淨切小段。②所有材料共入燉盅內,加入清水500毫升左右(約2碗水),加蓋隔水燉2小時即可。可一日分成2-3次飲用。(1~2人小孩份量)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止咳。
湯中選用的竹蔗、馬蹄、白茅根是廣東地區常用的小孩發熱輔助治療湯飲食材,其味道清甜、甘潤、可口,小朋友非常容易接受。
在這款經典湯方的基礎上,林醫生還針對小孩上感最常見的咳嗽、咽痛、痰多等症狀加用了鮮魚腥草和前胡。魚腥草被讚譽為「天然的抗菌素」,無論大人小孩,病毒性或者是細菌性感染,魚腥草均有助於消炎抗感染的抑制作用。
鮮品魚腥草入湯比幹品口感更佳,減少了苦澀味道,小朋友更能增加食慾。
前胡能疏風清熱,降氣化痰,開胃止嘔,臨床多用於外感風熱、肺熱咳嗽痰多、胸膈滿悶、食少嘔逆等病症。最後湯飲還要加入蜜棗,這是兒童藥膳湯飲中的必備之品,一來可以健脾和中,二來可以增加湯品的甜味口感,甘甜滋味更對小朋友的喜好,使之不會產生抗拒情緒和噁心反胃的症狀。
更多中醫健康養生知識,請關注「快問」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