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是什麼簡短(吃湯圓的來歷和習俗)
2023-10-15 07:07:23 1
在我國曆法中,一年分四季,季季都有節日,作為每一年的第一個節日——春節,大家都知道。那你知道春節後的元宵節的來歷和有哪些習俗嗎?
司馬遷在創建《太初曆》時,就把無宵節定為重大節日,據說在漢朝漢文帝時期,陳平掃除呂氏家族在朝庭中的勢力後,漢文帝劉恆登基這天,正好是漢歷正月十五,劉恆為了慶祝登基,於是大赦天下,大街小巷張燈結彩,與民同樂,人們就把這天叫做元月,夜晚在古時叫宵,所以這天就叫元宵。從此,世代將這天叫做元宵節」。
元宵節吃元宵(湯圓)的來歷說法不一。傳說春秋時期楚昭王在回國途中經過長江,忽見長江江面上,有一個白而圓的漂浮物,命人撈上來並親自品償,感覺內有紅的瓤餡,味道很甜美。眾人都不知是什麼,就去問孔子,孔子告知是浮萍果,能吃到此果者,主復興大貴之徵兆。回到宮中楚昭王就命人用山楂糯米製成浮萍果的樣子來吃。因為做飯的宮女叫元宵,所以宮廷裡經常在晚上吃元宵作為夜宵。漢文帝登基的當晚,將此美食裳賜給民眾享用,而後逐漸在民間傳開。
關於歷史 上有記載元宵節吃元宵的朝代,最早是從唐代開始,不同的歷史時期,經過各地不同的飲食風俗加以改良,成為現在我們所吃到的元宵。那么元宵節挑花燈、猜燈謎、賞月逐漸豐富了節日的內容。不論是人們點起彩燈萬盞,還是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都是對自己生活中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