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怎樣脫貧的(印度要加入我們成為第57個民族)
2023-10-14 15:00:09 3
90年代初,美國打了薩達姆,那個戰爭叫海灣戰爭,海灣戰爭改變了人類的戰爭形態。
因為在海灣戰爭裡面,美國打薩達姆首先打的是無限空間。
無限空間是什麼?叫天電網。天就是太空,就從我們地面到無限的升空,它不是100公裡,無線的升空,這個距離是無限的。因為宇宙無限大,所以它就無限大。
第二個就是電子對抗,這個也是無限空間,另外就是網絡,網絡對抗也是無限空間。
所以海灣戰爭美國打薩達姆,就是用制天權、制電權、制網絡權,先把薩達姆國家的雷達全部給弄下了。
然後指揮系統全部給癱瘓了,網絡癱瘓了。
就是先把對方眼睛拿下、耳朵打聾嗓子打啞巴、神經打癱瘓,然後再揍你,再到有限空間來揍你。
所以海灣戰爭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人類戰爭的形態從有限空間跨入到無限空間。
那個時候我們中國完全沒有這個概念,所以看到海灣戰爭的錄像,我們的高校軍方高層是非常震撼的。
美國已經到無限空間作戰了我們還不知道。所以有一段時間我們心裡非常地慌,我們拼命地追。
那麼現在這次閱兵,四塊電子對抗方隊出來就是告訴大家,在太空電磁對抗、網絡領域我們追上來了。
可能跟美國還有一點差距,但不是說你有,我沒有這個東西,而且差距也不是說代差,而是你稍好一點,但我也有,就是這麼一概念。無限空間對抗我們上來了。
另外無人機有三個方隊,就這個方隊裡面有三塊,這也很重要。
無人機代表我們軍事革命的新階段,人類進入近代以後就從冷兵器到熱兵器。
它到熱兵器以後,它有幾個發展,一個是機械化,它的代表就是坦克;一個是信息化,代表是網絡作戰;還有一個智能化,就軍事革命的最新階段叫智能化。智能化就是靠機器對機器,無人機作戰。
這一塊原來也是美國遙遙領先,現在從我們給大家看到的情況來講,我們也追上來了!
電子對抗代表我們在無限空間的作戰能力,無人機代表在我們在智能作戰領域。所以這一個方隊7個板塊告訴(我們)我軍在兩個領域能力上來了!
好,這是第二個特點。第一殺手鐧就是決戰我們有能力,第二就是新領域我們有能力。
第三個特點,裝備換裝太快。這個代表了生產能力。這也是很重要,你武器再好,如果數量不足,也是打不贏仗的。
二戰後期,德國搞出來,當時地球上最好的坦克叫虎式坦克,坦克打T34、打蘇聯沒問題的,但是最後它輸了,為什麼?
數量不行,生產跟不上。蘇聯這邊大規模生產,我說一對一肯定打不贏你,我20個打你一個總能贏吧,最後蘇聯就這麼贏了,數量決勝。
所以得有一定數量,而這一次我們感覺到中國在生產能力上很好。
這次閱兵是比較透明的,在閱兵之前閱兵指揮部搞了好幾次記者會,反覆地告訴大家基本情況:
比如說空中160架飛機,幾個梯隊;地面五百六十多個裝備,幾個梯隊。實際上是告訴大家的,很透明。
而且反覆強調說這次所有裝備都是現役的,這是個特點。理論上講我們閱兵這支部隊下來,就可以上戰場就可以打仗去了!
印度、朝鮮不一樣,它們經常弄個木頭、弄個模型來嚇唬大家,知道吧?
它經常都是假的,我們全部是真的,而且馬上就可以用。
而且值得我們欣喜是新裝備的佔比是40%,而且新裝備(的數量)是跟兩年前比的。
大家有印象嗎?2017年7月31號,我們有個朱日和演習就是為了嚇唬印度。
因為大家知道17年印度在我們洞朗搗亂,我們這邊用兩手手段來對付它,一個還是有點威懾的。
我們很快調一些部隊的前面去威懾它,還有一個是去談判,所以那次閱兵是為了威懾。
附帶講現在網上有一些就是說你中國對印度優勢很大,為什麼不打它?你吹牛。
還真不是,當時17年中印關係緊張的時候,我們國內確實意見分散,很多人都是要打的,我本人是反對的。
這麼跟大家講,17年我們在邊境揍印度沒有問題的,軍事上我們肯定贏。但是如果揍了,戰略上我們就輸了。
軍事上做這個決策是不容易的,經常會有這個情況:比如說二戰以後,美國打越南、蘇聯打了阿富汗,然後冷戰以後,美國打伊拉克,這都屬於戰術勝利、戰略失敗的典範。
美國打越南軍事上非常成功的,美國在越南就死了5萬多人,越南(被)打死了800多萬。軍事上美國是勝利了,但是戰略上是輸了。
因為後來美國人發現打越南對它(來說)是純屬無聊,對它沒有任何戰略價值。
反倒是把(美國)57萬陸軍圈在裡面,大量的空軍、海軍圈在裡面。然後國內導致分裂,反戰運動嘛。
這就是應了中國古代一個寓言,叫南轅北轍。
戰略錯了,方向錯了,你馬再好是沒有用。
以後投資也是這樣,投資確實事先得開個會,評估一下戰略。戰略對了可以吃點小虧,戰略要錯了,們就說戰術上是完全彌補不過來的!這就是南轅北轍的道理。
給大家講一個可能大家都知道的案例,就是二戰。
二戰之前,日本海軍知道日美在太平洋衝突可能性非常大,所以要發展海軍。
但是當時日本錢沒有美國多,所以經費是不足的。(日本)就怎麼用這個經費就吵架:
一派是元老派,元老派是跟東鄉平八郎打日俄戰爭的,甚至有些人還參加過甲午戰爭,元老派他們都打贏了。
打清朝、打俄國都贏了,贏了他們有個慣性,他們是靠巨艦大炮贏的。所以元老派他們就說我這個錢還得造大件,越大越好。
但是當時日軍當中有一派叫少壯派,他的代表就是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在西點軍校待過一年半,所以山本說以後海戰不是靠軍艦大炮,得靠航母,所以他就主張發展航母。
當時有兩派,最後天皇御前會議決定一人一半,你用一半留一半。最後,元老派就拿這一半錢就造了兩條7.35萬噸的戰列艦,叫武藏號、大和號。
前幾年日本有個片子叫《男人們的大和》,就是講一個悲劇。結果這兩條艦艇號稱是當時地球上最強大的艦隻,(重達)7.35萬噸。
這是當時最大的水面作戰艦隻,上面的炮幾百上千門,他覺得不可戰勝。結果這兩條艦後來跟美國決戰,(剛)出港準備去作戰,離戰場還有2/3已經給炸沉了,沉到海裡去。
所以這一半的錢就廢掉了。如果它全部按照山本說的,全部投到航母,就不一樣了,對不對?
OK,我講得有點遠,大家要知道一個道理「兵者國之重是大國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這個很重要,這個兵者重要的就是戰略方向。
中國如果17年真的去揍印度,我告訴大家結果是這樣的,我們戰術上肯定贏,因為我軍在前線部署的兵力揍印度沒問題的,但是戰略上就被動了。
劃重點啦:政委又評印度,美滋滋~
你要是把印度像幼兒園一樣揍一頓,印度就會報復!一個印度會把我們的印度洋貿易線路給你斷了。
咱們是第一大貿易國,可是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貿易的90%是走海運,只有10%是陸路,90%海運當中70%是走印度洋航線。
七九六十三,貿易的六成是靠印度洋航線的,印度海軍在那裡給你封住,你怎麼辦?
現在我國海軍防守我們國家的海岸線,第一島鏈1000多公裡沒問題了,遠洋作戰還是不行的。
所以它真要封你就很難受了。62年印度海軍也不行,我們也沒有海外貿易,它不會封鎖你,現在它要封鎖你了,知道吧?
有人說你要封鎖我,我就徹底打擊印度,那也不行。
印度很快就14億人了,印度現在13.4億,跟我們(人口總數)已經很接近了。我們14個億,它大概今年13.5億,很快人口超過我們。
第一你打不進去,它最後扔原子彈怎麼辦?印度是有原子彈的。
原子彈當然我們可以事先摧毀它,攔截一部分,但是萬一,萬一它有一兩顆打過來怎麼辦?
打到重慶,上海它打不到,北京也打不到,重慶它可以打到,打到重慶、打到昆明怎麼辦?都是百萬級別的死傷。
你要是有個百萬級別的死傷,你怎麼還能說中華民族偉大呢?所以你還真不行,不能進去打。
而且印度這麼講還有一絕,就真打進去徵服了它就算了。
它說「老子」加入你成為57個民族,你給我扶貧,那你不得給累死啦!它來一個人口翻倍,窮得像個鬼似的,你要不要?嘿嘿。
所以它有核武器,人又多,你真不能打。然後它就跟你為敵,它天天給你鬥,那就是百年戰爭!
還有一個就是你真揍它一頓,很有可能把俄羅斯得罪了。
中俄就會有矛盾,而中俄有矛盾那就麻煩。現在我們一定要穩住俄國。現在美國要整我們是肯定的,如果美俄聯手是不是比較糟糕。
因為告訴大家,俄羅斯是影響我們整個北部邊界穩定的因素。
俄國跟我們有4300公裡的邊境線,然後蒙古跟我們有4000公裡邊境線,蒙古人受俄國影響,中俄不好,蒙古肯定跟我們不好。
另外中亞五個斯坦有三個跟我們接壤,它們跟我們有接近4000公裡的邊境線,它們也受俄國影響。
所以中俄不好,我們整個北面一萬二千公裡的邊境是不穩定的,那你搞什麼現代化?知道吧。
你沒有辦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了,所以這都是必須考慮的。
如果你摟不住火,戰術上把印度揍一個沒問題,肯定能,但是你就要考慮後面的戰略代價:十四億跟你世代為敵,我封鎖你的貿易線路,然後逼著美、俄、印聯手對你。
其實是不好的,所以最後我們還真不是純軍事考慮。如果純軍事考慮揍它,結果就是軍事上會有個戰術勝利,但是戰略上是非常地被動。
我扯的有點遠了。總之,我剛才講這一段,其實想論證:咱們中國其實是17年剛搞閱兵,然後這次19年,兩年以後,我們閱兵有40個裝備是新的,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國家的換裝能力特別好。
軍事上換裝很貴的,我們換裝很好,兩年換了40%(的裝備),這種生產能力在地球上應該是首屈一指,這也是值得肯定的一種能力!
歡迎轉載,開白請留言!
小編先揭秘:上篇推送中政委的照片攝於2001年4月
另外,在這裡打個小廣告:政委又帥又可愛,那我們就一起加入政委微博的V 粉絲群吧!(萬一有什麼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