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到底從哪來的(霧霾的來襲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2023-10-14 20:06:22
最近幾年,全國各地都出現了霧霾。霧霾的來襲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霧是天災,霾是人禍。治理霧霾任重而道遠。
從2012年起,霧霾就成為人們口中常說的一個熱詞,這個詞顛覆了我們以前的認識。以前把窗戶打開通通風,可是霧霾出現就不敢再開窗戶了。以前沒事去街上轉轉,公園裡散散步。也因為霧霾出現而不敢出去了。在霧霾天裡呆一會或者開一會兒窗子,會覺得憋得慌甚至嗆嗓子。這種現象,恐怕以前我們從來沒有注意到過,可是這個時候霧霾出現了。
近些年,由於空氣品質惡化,霧霾現象出現增多且危害加重。用沒有最壞只要更壞來形容現在的霧霾天數再合適不過。到現在為止,霧霾給人們帶來的傷害以及治理霧霾的緊迫性。已經成為了所有國人的共識,過去只是某個城市有霧霾,現在陸續的好多三線以上的城市都出現了霧霾情況。
新聞媒體上經常霧霾霧霾的,其實很多朋友並不知道霧霾是什麼。有人覺得只要一起霧,那肯定就有霾。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霧霾一開始大家都不清楚這情況,一看天灰濛濛的就以為是大霧,當時好多媒體也都報導,大霧來了,高度路封閉,能見度極低了。其實霧和霾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事。
霧就是空氣當中的冷氣,水汽最後凝結了,這叫霧。一般來說在北方深秋和初冬的時候容易多發。霾是在空氣當中懸浮的粉塵顆粒、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這是真正的汙染。霧是霧霾是霾,把他們放在一起是因為有霧的天霾更加不容易散,從而加大了霾的汙染程度。所起叫霧霾並不是很準確。尤其是到了霧霾天,大家都覺得是天災,其實不是的,霧是天災,霾卻是人禍。
我們現在必須要對霧霾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霧是自然現象,而霾是由於我們環境的汙染帶來的。人們什麼時候開始重視霧霾呢?我們必須得感謝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美籍華人,他的名字叫駱家輝。原美國駐華大使。他在2011年和2012年在任的時候不斷的通過美國大使館對外公布北京地區的空氣品質。其中他向中國民眾介紹了一個新詞,(PM2.5)。就在這之後,媒體才開始大量的跟進關注。原來我們測量空氣汙染指標的時候沒有這個數據。
PM2.5這個詞在12年2月29日我們的空氣品質檢測新的標準裡面才引入了這個詞。PM2.5就是指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顆粒物在空氣中的濃度。這種顆粒物上面容易附加著重金屬,微生物之類的。吸入後會對人類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威脅。PM2.5其實也是根據之前測量的數據直接延續過來的。比如有時候透過陽光可以看到空氣中漂浮的白色小顆粒粉塵,但是這種看得見的小顆粒粉塵屬於直徑10微米以上的,在呼吸的時候可以通過鼻毛給擋住。那比這個直徑10微米小的那種顆粒粉塵往往就能直接進入人體呼吸系統。能自由進入呼吸道。甚至進入肺泡裡面,容易給呼吸系統帶來很大的幹擾。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