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大佛開光日(南山大佛開光奇觀)
2023-10-23 03:32:27 2
從青島萊西到南山大佛多遠開車怎麼走?現在門票多少錢啊?那裡好玩嗎想51...
走招遠,過龍口到黃線,我是幾年前去的,當時50元,現在不清楚了,估計80————100元吧。
南山大佛什麼時候造的
【這裡有開光時間,沒有建造時間,開光是在2004年,行不行就再等其他的答案吧,我盡力了】
位朋友,說到這裡,我要告訴大家一件讓你們既驚喜又十分吉祥的事情。猜猜看,我們現在站的位置,這個地方曾經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活動?對了!正如這位朋友所說(如果沒有猜中,就說:你們真的猜不出來嗎?那我告訴你吧)這裡正是南山大佛開光儀式的主法臺。大佛開光的日子是經過法師和各方面有識之士,反覆權商,選了又選的。2004年的農曆閏二月二十九日,(公曆的4月18日),大家想想,等到下一個閏二月得多少年啊。對!最起碼六十年,可見就日子而言已經十分稀罕了。更稀罕的事情還在後面哪。那一天舉行了兩堂大型儀式:早上六點是南山禪寺又果大和尚升坐的儀式。天不亮寺院門口就已經聚集了無數的法師和信眾,他們都是不遠千裡從外地來向方丈祝賀的。六點整,鐘鼓齊鳴,旗幡飄揚,又果方丈在前有儀仗隊開道,後有諸山長老的簇擁下,穿過山門及各個殿堂直至法堂,有德高望重的中國第一長老,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主席本煥長老為他送座。就在儀式進行的過程中,東邊天際顯現出兩個七彩光環,一直到升座儀式結束時才慢慢地消失了。大家說奇怪不奇怪呢?
沒過多久,更稀罕的事情又發生了:上午九時是南山大佛開光儀式開始的時間,當時晴空萬裡,天空湛藍湛藍地,參加法會的各地來客,不管是何身份,都在陽光的照射下靜靜地等待著。快到九點的時候,東邊天空出現了一個十分清晰的七彩光環,與前一次出現的光環不同的是:當光環放出七彩光時,光環的上下沿各有兩條光帶向外延伸,在遠處交會,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隻碩大無比的眼睛!目睹這一瑞象奇觀,法師們驚喜了,在場的信眾驚呆了,大家屏住呼吸,靜靜地仰望著這一極為罕見的瑞象。這隻碩大無比的眼睛,它一眨不眨地靜靜地俯視著大地,注視著法會現場的所有眾生,讓人們感到是那麼的慈祥,那麼的深遂。這一極為罕見的瑞象持續了整個開光法會的全過程,接近十二點時才慢慢退去。還有,當功德主宋作文先生宣布大佛開光時,一架噴氣式飛機從日暈光環中穿插而過,撒下一條潔白的長鏈,有人說那是喇嘛從遙遠的西藏送來的哈達,也有人說那是釋迦牟尼送來的象徵開光的綬練。日暈靈光、天人感應的佳話,一傳十,十傳百。那幾天,四方信眾湧向南山大佛,紛紛拈香跪拜。你們在這裡站一站,不知要帶回多少跡象和福氣回家呢!這些照片,是新聞記者現場拍攝的,大家還可以到功德堂看看當時的錄象。
據資深的法師後來解釋,這一瑞象是極為罕見的「開天眼」,亦叫「開佛眼」。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城法師事後看見照片時驚異地脫口而出「人天眼目!」這一瑞象的出現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舉行法會的現場必須有真正德高望重的法師,那天我們請來了全國資歷最老、年歲最高,時年九十八歲的本煥大和尚,第二是在法會現場必須有誠心誠意地真正大功德主,南山集團老總花費了大量心血,為我們建成了這樣秀美幽雅的南山景區,這樣雄偉壯觀的南山大佛,和能與任何名山寶剎相媲美的南山禪寺,這樣的功德
龍口南山大佛、公園有去過的麼?
我就是南山的,還不錯啊,南山每年4月18日至4月22日大佛開光周年紀念趕廟會,非常熱鬧,人很多,今年還有朱之文的到來,廟會時候門票便宜50元/人通票,正常是120元/人,現在南山大佛分三大塊,一期南山大佛,二期藥師玉佛,三期也就是主題公園歡樂峽谷,給你個小建議,進門後一定坐旅遊電瓶車20元/人,否則你會很累,走不回來的,最後也一定會坐,還不划算,所有的景點也看不完!
希望對你有用!
2110年山東龍口南山廟會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啊?門票多少錢?
每年的4月18號是南山大佛開光紀念日,當地人拿身份證買門票優惠很多
今年不知道多錢
之前大概是10元左右
普陀山的佛事節日有哪些?
佛誕活動:逢農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日,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聖誕日,十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觀音香會: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聖誕日,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為普陀山三大香期。十八日,三大寺例行莊重祝聖普佛,上千僧眾和信徒參加。晚上數千人在圓通殿內外坐香齊誦大慈大悲觀世音名號。翌晨,三步一拜上佛頂山。中午各寺庵上大供,住持帶班頂禮祝福,設齋供眾。晚上舉行隨課普佛,僧眾信徒分別齊聲誦念頂禮諸佛名號拜懺儀式
誰知道南海觀音的來歷?
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漢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唐鹹通四年(863年),日本高僧慧鍔從五臺山請得觀音神像回國,途經蓮花洋遇風濤,以為觀音不肯去日本,便留下神像,稱「不肯去觀音」。五代梁朝貞明二年(916年)建不肯去觀音院。宋元豐三年(1080年)朝廷賜銀,改建為寶陀觀音寺。從此香火興盛,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欽定為觀音道場,並根據佛經「補怛洛迦」,更山名為普陀洛迦山,亦稱補陀洛迦山。明朝時,把蓮花洋南的一小島稱洛迦山,就有了普陀山和洛迦山兩個山名。
而觀音在古天竺就稱南海觀音,相傳是因為:一、觀音出在古天竺(今印度),而古天竺屬南亞,加上觀音所在的補怛洛迦山在南海,故稱南海觀音;二、「南海」與「南無」所似,唐代著名文學家王勃的《觀音大士贊》曰:」南海海深幽絕處,碧紺嵯峨連水府,號名七寶洛迦山,自在觀音於彼住。」王勃卒於676年,就算此《贊》作於676年,亦比「不肯去觀音」到普陀山早187年。可見,不是因為有了南海普陀山才稱南海觀音的,恰好相反,是因為南海觀音,才把普陀山改稱為南海普陀山的。
南海普陀山之稱,是佛門對外交往的需要,是元初由普陀山和尚如智和一山提出的。
據《續資通鑑》記載:元初,中斷了中日邦交。後來,根據刑部尚書崔之疏,決定與日本通好。考慮到日本信佛教,普陀山有日本和尚留「不肯去觀音」的這層關係,朝廷先後兩次派普陀山和尚出使日本。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正月,朝廷派王積翁出使日本,並命普陀僧如智同往。當時,如智提出:觀音應沿用古天竺的名號,稱南海觀音,普陀山既然是觀音道場,亦應改稱南海普陀山。後因王積翁被醉酒的部下所殺,出使未成。
大德三年(1299年)三月,元成宗下詔曰:「命普陀高僧一山出使日本。」當時,一山有兩個頭銜:一是江浙釋教總統;二是敕封為妙慈弘濟大師。一山認為,既然朝廷看重日本和尚留「不肯去觀音」的關係,就應該告訴日本人,留不肯去觀音處已是觀音道場,日本人一定會感到鼓舞。但普陀山這個山名與菩薩名號貼得不緊,外國人不易理解,應該根據南海觀音的名號,改稱南海普陀山。
一山是以南海普陀山住持的身份去日本的,由於他宣傳了不肯去觀音和觀音道場的來歷,受到日本和佛教界的敬重,日本天皇把他請到京都南禪寺傳經說法。一山留日本19年,創了「一山派」禪學。一山病故後,日本天皇親題其像,贊曰:「宋地萬人傑,本朝一國師。」並在南禪寺為他建塔、祠。一山的這次出使日本,不僅為恢復元初中斷的中日邦交立了大功,而且把南海普陀山之名傳遍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