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十大秘密介紹(王學義先生講述)
2023-10-22 19:49:31
【長城曲藝網編輯整理】「雙簧」是中國眾多曲藝形式中的一種,深受廣大觀眾朋友的喜愛。相聲前輩孫寶才,王長友等人將相聲的表演技巧融入其中,將其稱之為「相聲雙簧」。
清朝中葉,八角鼓藝人黃輔臣、黃輔亮表演「雙學一人」,因二人同姓且八角鼓演唱有三弦伴奏,以竹字頭代表樂器,而得『雙簧』之稱。後「什不閒兒蓮花落」藝人徐德奎(藝名徐狗子),前唱蓮花落後段化妝演雙簧,身穿大褂,滿臉塗抹大白,梳兩條小辮垂落兩腮,滑稽可愛,後邊的演員彈著三弦,邊彈邊唱,他在前邊做比成樣,以豐富誇張的動作完成表演,獲極大成功。
相聲前輩王長友、孫寶才先生曾與徐狗子合作演唱蓮花落,從中受到啟發。王長友先生睿智聰慧,與孫寶才先生合作對雙簧進行改革,臉上只抹上下兩道大白,梳一條小辮,把它戴在頭上朝天撅,使觀眾更有新鮮感。在表演中充分利用相聲的技法,用合轍押韻的精煉語言組織包袱兒(笑料),獲得強烈的喜劇效果。此後二人同時拜師趙靄如先生。孫寶才、王長友在隆福寺演出「雙簧」引起轟動,因孫先生身材高大,表演滑稽,「增壽堂飯莊」東家贈送圍桌錦繡——「大狗熊」,即孫寶才。「大狗熊」藝名譽為天橋「八大怪」之一廣為流傳。後孫先生收郭全寶、孫星海為徒稱「小狗熊」。
此後,王長友先生收趙振鐸為徒,赴天津、濟南演出,孫寶才與趙玉貴短期合作後就與代拉師弟王文祿搭夥表演相聲、雙簧、太平歌詞,曾兩次赴朝慰問志願軍。王文祿先生有創作能力。說新唱新,新節目層出不窮,在相聲大會中演出別具一格,深受歡迎。
我在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六日(當時只有十一歲)拜孫寶才先生為師學說相聲、雙簧、太平歌詞,親身感受到老先生的藝術魅力,耳濡目染,根據老先生的的表演特點對「相聲雙簧」進行了繼承和發展,有一段雙簧的唱詞幾十年來我記憶猶新:
「八月裡秋風兒多、星光閃閃月兒往西挪
五穀豐登好景色、我在豆子地裡蹦躂蹦躂多麼快活
我三瓣子嘴、耳朵過腦殼、八月十五我得吃又得喝
您要問我是什麼物兒來呀呀呀兒呦--------
我有個小名就不往外說-----------。」
演員甲站起來翻包袱兒「我是兔子----」!?
幾句小唱,唱的是八角鼓的牌子曲「打新春」,後邊翻包袱兒是相聲的技法,所謂「相聲雙簧」的由來可見一斑。
王學義先生口述、李增瑞代筆
2010年12月2日星期四
於北京王先生家中
精心遴選,每日推送,歡迎打開微信,搜索公眾號「長城曲藝網」,更多精彩,不見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