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統南枝拳(合肥民俗雜談之)
2023-10-22 18:10:22 3
作者:闞寶林
——選自 作者新著《合肥方言》
搳拳,俗稱「划拳」,指的是猜拳行令。此風俗,是昔時在家宴客或酒店辦席時的常景,為飲酒助興的一種方式,今已漸被淡忘。
其規則一般為兩人同時出拳,在兩拳接近的瞬間,各自攥拳或伸出一到五根手指(分別表示從零到五),並同時喊出從零到十的數字作口令。如果自己喊出的數字,與兩人伸拳所「報」數字之和相等,則算贏了一拳,對方須幹一杯;若對方也猜對,算平手。有時採取「三拳兩勝」,敗者飲。多出拳或喊口令稍慢一拍,算「賴皮」;如自己所喊與所伸出的手指數目在數字邏輯上明顯不符,如喊「不出」時自己卻伸出一根以上的手指,或喊「七巧」而只出一根手指,則為「臭拳」,要罰酒。
其玩法,似兩軍對陣,往往口令急亢如陣前斷喝,伸指迅疾如利劍封喉;算法須快如閃電、出拳像驚雷掠地,絕不拖泥帶水,非體魄強健、思維敏捷者不能搳之。此過程中,口令、指法交織碰撞,搳者意氣風發,觀者眼花繚亂。柔中帶剛、文裡有武,體現了酒文化的莫名意境。出拳有一伸拳出指、兩伸拳出指的;最多不超過三次伸拳,必出指。
口令一般為三字、也可簡略成兩個字,甚至單字,或擴展成四個字。並非是單純喊數字,如攥拳一般喊「不出」或「寶不出」;一喊成「一定」、「一會手」、「一心敬你」或「一定恭喜」;二喊成「兩好」、「兩家好」、「哥倆好」;三喊「三星高照」、「三狀元」;四喊「四喜」、「四美」、「四季財」、「四季發財」、「四紅四喜」或「四喜來財」;五要喊「五魁」、「五福」、「五魁首」、「五子登科」;六喊「六順」、「六六順」、「六六大順」;七喊「七巧」、「巧七」、「七個巧」、「巧到七」;八喊「八福」、「八大仙」、「八匹馬」、「八馬雙杯」、「八福同享」;九喊「九快」、「九大運」、「快喝酒」;十則喊成「十滿上」、「滿堂紅」、「十全齊到」或者「全來到」等。
搳拳口令中藏有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因素。如「三星高照」中的「三星」指的是福、祿、壽三星;「三元」即古時鄉試頭名解元、會試頭名會元、殿試頭名狀元。其它如「四喜」、「五魁」、「五福」、「六順」(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七巧」(乞巧)、「八福」等,均各有典故出處。
中國飲宴待客文化博大精深,毋庸諱言,其中也含有一些腐朽的成分。有的是菜餚製作走極端,過於精細、奢靡,量多浪費;有的是故意讓客人難堪,如曾流行於江淮之間的「卡飯」習俗,以及勸人飲酒非要將人喝醉等。一方面是過分地給客人面子,一方面又「考驗」客人的面子。這些做法比較矛盾,是沒有什麼道理的。實際上,更多講究的是主人自己的面子與虛榮,隱約可見長期未脫離物質貧乏心態的影響。
但是搳拳,除了劷(讀若「央」,意「強勸」)人喝酒這一負面因素外,是百姓難得的放鬆機會,是一種民氣的抒發,對底層心智的積極作用還是多一點。它某種程度上既揉合了世俗煙火氣,又體現了我國傳統人際交往中的禮與義,猶存往昔簡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