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要添筷添碗寓意(俗話說新年換三新)
2023-10-10 00:58:01 4
新年新氣象,民俗所說的新年,就是傳統文化中的「年節」,即春節。春節是我國的農曆年節,也就是新年的「歲首『。
新年的定義應該是年開始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但傳統意義上來說,春節是指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這段時間,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春節是我國一年中最大的一個傳統節日,在以前進入臘月是百姓的農閒時間,吃了臘八粥就該置辦年貨了,常言說得好「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就現在而言,過了臘月二十,也是各廠礦放假的時間,目的就是能有充足的時間讓人們過個好年。
因此,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祭灶、掃房子、洗頭沐浴,置辦年貨,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辭舊迎新」,人們以嶄新的容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俗話說「新年換三新,家裡進鬥金」,這「三新」指的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新裝就是外表的服飾,常言道「穿新鞋走新路」,穿新鞋戴新帽穿新衣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在以前生活條件艱苦,一件衣服,人們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平時捨不得買捨不得穿,只有過年時,遵循傳統文化習俗才能穿新衣服。
穿上了新衣服,代表喜氣洋洋,增加過年的氣氛。穿新衣服更具有一種時代的意義,代表著對幸福生活品質的追求,代表著對審美價值的認同,代表著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新年開始的時候,就是除舊迎新的日子,就要萬象更新,從裡到外都有一種新的氣象。
據老人們說,穿新衣還可以闢邪,可以甩掉一年的「晦氣」和「窮氣」,百神和先祖看到也會護佑自己興旺發達,降吉祥給自己,讓自已一順百順日進鬥金。
雖然穿新衣戴新帽穿新鞋只是一個美好的寓意,但嚮往幸福的美好生活也是每個人的企盼,因此,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新年的時候都會換新裝,按照現在來說也叫外貌美。
春聯也稱對聯,逢年過節除了一些特殊的家庭,比如家中有過世之人沒過三周年,這樣的例外,是家家都要貼春聯。畢竟這是除舊布新的一種象徵。
春節歷史悠久,蘊含著深邃文化內涵,春聯是由我國古時候的「桃符」演變而來的。據說在古代有一種極其兇殘的怪獸,每到過年的時候就出來作惡危害百姓,人們卻又沒辦法制服它,後來,有兩位專門除妖的神仙,他們用桃枝降住了怪獸。
人們為了以後過年不再受怪獸的騷擾,便在桃木板上刻上兩位神仙的名字懸掛於門側,至使邪魔不敢前來。人們稱之為「桃符」,後來,便流行下來了「桃符」有驅邪避瘟疫之功用。後來經過演變,桃符演變成現在的對聯,其符的底是紅色的,主要因為紅色能起到一些闢邪的作用。
貼春聯當然也有它的講究,一定要把舊的撕下來再更換新春聯,除舊布新就要有除舊布新的理念。據老人們說,新壓舊不是除,是隱藏,這樣不吉利,下午一點就是進入「一夜交兩歲」的階段,要「門神」提前看護好家庭,以求帶來好運。
而且兩扇門的年畫「門神」要對臉貼,不能貼反了。看門嘛,就要看好大門,「門神」不能各往外看不盡職責。兩位面向開門處才能看護好家庭,並能帶來好的運氣。如果貼福字,一定要正著貼,寓意著開門迎福、納福,你如果給貼倒了,預示著把福氣倒出去了,福氣也就沒有了。貼倒福只限於屋內貼。
換新顏客觀上來講是有個好的容顏,比如開心的笑容,一些家庭及事物的新面貌。但也指一些陳舊的東西或思想被打破,變成新的摸樣、新的面貌,也指事物新的狀態。
這裡所說的是人的思想狀態,作為一個現代人來說,要捨棄一些陳舊的觀念,把一些落後的、消極的思想換掉。對於一切新生事物,正確地去認識,新的思維帶來新的動力,新的動力從而讓自己走向更大的成功。
新年換新顏就是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帶著燦爛的笑容面對新的起點。在發展中的今天才能有新的起步,常言道「開心也是一天,愁眉苦臉也是一天」。快樂永遠屬於積極向上心態好的人,金錢可以買到物質,卻買不到一顆快樂的心。
「新年換三新,家裡進鬥金」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帶著嶄新的面貌去面對新的人生,就會獲得更大的成功,大家認為是這樣嗎?歡迎留言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