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預算十大技巧(3分鐘搞定財務預算)
2023-09-24 03:23:47 1
看到網上有這樣的調侃:學會計的很多,做會計的卻不多;會計懂很多,具體做預算的卻不多;做預算的人很多,深思熟慮的卻不多;年底的預算準備很多,但深思熟慮、做到有效實用的卻很少……
可見,要做好一份年度財務預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聽說你第一次做年度財務預算心好慌?莫怕,獻上一份乾貨參考,有助於小夥伴們摸清年度財務預算的方向、找到它的重點所在哦~
年度財務預算是指結合經營目標,通過環境分析與現況盤點,制定年度工作重點和年度計劃。
它屬於耗時比較久的工作,其間充斥了各方力量的博弈,一般要預留3-6個月的時間,一般都是11月正式啟動,來年3月底正式結束。
年度財務預算的製作過程如下:
1、做好內容——三大會計報表,依據業務預算(銷售、成本、費用、固定資產、資金等)和財務假設;
2、步驟——先損益,再資產負債,後現金流量;
3、方法——財務只做假設,不做預測;
(1)預測銷售額,倒推出銷售品種及數量;
(2)根據銷售品種及數量倒推出相關的生產成本;
(3)按銷售額及以前年度比例倒推出銷售各項費用;
(4)根據歷史情況算出管理費用的金額;
(5)根據上述數據編制預測利潤表;
(6)根據利潤表及歷史數據推算出資產負債表相應科目(如通過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
(7)再根據今年公司或老闆的經營意圖對上述報表進行合理修改。
注意:有不少小夥伴會將全面預算和年度財務預算混淆,其實二者有較大區別。全面預算是關於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一般為一年或一個既定期間內)各項業務活動、財務表現等方面的總體預測,而年度財務預算重在制定接下來一年的工作重點和計劃——而這,正是它的核心價值所在!
區別:財務預算報表分析主要是對照這預算的數據和財務報表真實發生的數據進行差異化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如有重大差異需當事部門就數據差異進行解釋。
財務報表是在一般公認的會計準則下有選擇性地報告財務狀況,是現實經濟狀況的近似描述。
其實,只要記住財務預算報表是事前數據,財務報表是事後數據,就行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老闆更喜歡看財務預算報表呢?
咱們來看看預算報表的內容,就自然明了了:
1、針對上年度財務預算工作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說明(至少包含了主要財務及生產經營指標調整情況、預算調整的原因,以及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期間費用、利潤總額等),並擬定本年度要採取的相關整改措施和方法;
2、本年度預算工作組織情況,包括企業預算管理機構設置、管理機構主要成員構成、內部組織分工、年度預算工作具體組織過程,以及預算審核情況等。
3、本年度預算編制基礎,主要包括:
(1)企業編制年度財務預算的基本編制依據、所採用的基本假設及其論證依據;
(2)企業編制年度財務預算所選用的會計制度與政策;
(3)年度財務預算報表的合併範圍說明,未納入及新納入年度財務預算報表編制範圍的子企業名單、級次、原因以及對預算的影響等情況。
4、預算年度生產經營情況說明
企業年度生產經營情況預測是財務預算指標的基礎,各企業應認真分析宏觀及微觀經濟形勢,詳細說明各業務板塊的生產經營情況,以及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的生產經營決策。
5、預算年度主要財務指標說明
財務預算指標說明主要根據企業年度業務預算,具體分析說明主要財務指標的預算目標,對比分析年度間指標變動情況。
(1)預算年度營業收入及成本發生情況,以及增減變動金額和原因;
(2)預算年度期間費用發生情況,具體包括:分項說明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預計發生金額,以及年度增減變動情況。其中,佔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比重較大,以及其增減變動對期間費用產生較大影響的明細費用項目需單獨說明。
(3)預算年度企業職工薪酬情況;
(4)預算年度預計可實現的利潤、淨利潤和淨資產收益率,以及與上年的增減變動情況及原因;
(5)預算年度企業資產和負債規模、結構,以及上年變動情況及原因;
(6)其他需要說明的財務指標。
可見,老闆喜歡看預算報表是有充分的原因的。如果能在年度財務預算中詳細具體地反映出以上內容,那麼,你無疑已經能從公司大局上hold住財務工作,能得到老闆的賞識,離升職加薪也不遠了。
一般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人工預算、費用預算、投資預算、資金預算等。預算方法以增量預算和零基預算為主。就一般企業來說,資金預算和費用預算是重中之重,在這裡著重講一下(註:銷售預算也很重要,但主要由銷售部分來做,這裡不作詳細描述)。
資金預算
所謂資金預算,就是看看企業是出現資金剩餘還是短缺了。在企業經營中,有一句話叫「現金為王」,從中可以看出它的重要程度。
基本公式如下:資金剩餘/短缺=現金流入-現金流出。
如果資金出現剩餘,可以考慮股利分配、投資等。如果資金短缺,就要準備融資。
從現金流量表的角度看,自由現金流=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淨額 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淨額 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淨額。其中,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淨額可以分解為:稅後淨利潤 折舊攤銷 營運資本的增加或減少。
上述公式中,稅後淨利潤和折舊攤銷可以從利潤表直接取數,只有營運資本稍微複雜些,需要計算。狹義上,營運資本等於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差額。根據定義看,主要是指應收帳款、應付帳款、存貨、其他流動項目。存貨一般是供應鏈負責計算,他們拿到銷售預算後,還要結合目標存貨周轉率,大致可以計算出來。
應收和應付涉及到明細客戶/供應商和信用期,計算十分複雜。從實操角度而言,應收帳款和銷售預算直接掛鈎,可以得到詳細的客戶和信用期資料,只要設置好計算公式,幾乎可以一鍵計算。但應付帳款就沒這麼快捷,事實上,要把所有消耗的物料一一對應供應商,甚至有些物料有好幾個供應商,要準確計算應付帳款是很困難的。從成本效益原則來看,應付帳款適合簡化計算,它可以根據企業的應付帳款平均餘額估計一個數值,或者根據材料消耗成本估計一個數值。
費用預算
費用預算主要包括製造費用預算、管理費用預算、銷售費用預算。雖然大類如此劃分,但是做預算時,一般都是各部門的費用匯總後再重新分類。
費用可分為固定費用和可變費用,相對應的,固定費用大都採用增量預算的方式,可變費用採用零基預算的方式。所謂增量預算,是指以基期的費用發生額為基礎,根據預算期的經營目標和實際情況,通過對基期的數值進行增減而確定預算值。這個基期通常指上年。零基預算就是從零開始,只根據預算期的經營情況制定預算費用。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建議根據費用屬性選擇預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