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質彬彬描述什麼的(文質彬彬一詞的來歷)
2023-10-18 20:06:47 2
熱身小題目大家先看下面三個人物形象,哪個更貼合「文質彬彬」一詞的描述呢?
左邊那人像個粗野大漢,酷倒是挺酷,只是不夠斯文。右邊那人則過於斯文,像個書呆子。只有中間這位帥哥,斯斯文文、純純酷酷的,符合「文質彬彬」的感覺。
真正的「文質彬彬」是這樣子嗎?文質彬彬,其原意差不多就是上文描述的樣子。
不信?請看《論語》第六篇《雍也》: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啥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的氣質呀,如果質樸多過了文採,未免太粗野;如果文採蓋過了質樸呢,則又太書呆子氣。只有「文「、」質」配合恰當,「文質彬彬」了,才能成為君子。
那麼,問題又來了,您給舉個例子唄,倒底什麼人「質勝文則野」,什麼人「文勝質則史」,又什麼人「文質彬彬」,你家《論語》有說嗎?
文質彬彬首先,孔子的弟子大都屬於「文質彬彬」。
「子曰」為證:「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狂簡」就是「質樸」,「斐然成章」就是「有文採」,兩者都有,而且不知道怎麼裁剪才能變得更好,說明已經「彬彬」了,這不就是「文質彬彬」嗎?
質勝文則野
再者,誰「質勝文則野」呢?
子路,必然是子路。
因為他曾被孔子罵作「野哉」,還敢當面斥責老師「子之迂也」,他若不野,實在無人可野了。
文勝質則史
最後,誰「文勝質則史」呢?
季文子,必須是季文子。
魯襄公給他定的諡號就是「文」。而且孔子都嫌他行事過于謹慎,像個書呆子。
「三思而後行」就是季文子的名言。孔子聽了後,還給了個評論:「再,斯可矣」。意思是說,三思太多啦,思考兩次就夠了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