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姓和其他姓有什麼淵源(百家姓之十一褚)
2023-10-19 00:37:45 3
褚,《說文解字》認為「卒也。從衣者聲。一曰製衣」,基本上是對的。但是要真正了解這個字的來源,關鍵在於要搞清楚「者」字的來源。
「者」的金文下面的「日」是一口鍋的形狀,上面的「耂(音老)是由手持木叉和蒸汽的形狀演變而來的。所以「者」的本義就是「煮」。這個結構在篆文還依稀可辨,隸書時就完全變樣了。
但以「者」為聲旁的字,還大致保留著這個意思,如:
煮:將肉剁開放入器皿加火燉熟;
屠:從事宰殺剁肉以烹煮之人;
豬:供煮食的動物;
暑:天氣熱,如同肉被蒸煮;
奢:吃大魚大肉的人;
赭:紅褐色,煮熟了肉的顏色;
緒:煮蠶繭以理出絲頭;
楮:其皮蒸煮可製紙;
還有一些字借用了煮肉時的形象,如:
睹:目不轉睛盯著鍋中之肉;
渚:同陼,水中的小洲。小洲如同漂浮的肉。
翥:如同蒸汽一樣,比喻為高飛;
蝫:同鯺,即蜛鯺,煮食後變成紅色的動物,《正字通》描述為「一頭數尾,長二三尺,左右有腳,狀如蠶,可食」,我猜是魷魚。
賭:被煮的財貨,翻來覆去,比喻賭博時財貨快速地從一方轉換到另一方。
還有一些字從「奢」引申出上等人,即所謂「肉食者」,但在文字中還能看出上等人的意思,如:
都:吃肉的人聚居的地方;
諸:能夠吃肉的上等人,才有發言權,而後借用為表示尊稱的人稱代詞;
署:食肉上層統治者(之人)如網狀分布各個城邑中,命令由此網絡下發;
著:同箸,在煮熟的食物上插上筷子,祭祀祖先,後引申為標記或突出的意思;
堵:有食肉者參與的大工程(建牆,在遠古時代是非常大的工程,需要很多人參與)
了解了「者」的意思,對「褚」的來源就很清楚了,本義就是紅褐色的布料或衣服,而後衍生為統一穿這種衣服的人——卒,也就是士兵。按歷史記載,周人崇尚紅色,所以士兵穿紅色的衣服。而秦為水德,崇尚黑色,所以在電視劇中看到秦朝的士兵都是黑色的甲冑。
由此還衍生出一個地名——褚,在今天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原洛陽縣(古成周城,不是周王城)南。這裡曾經是周朝屯駐士兵的地方,故名褚。褚姓的一個源頭,就來自於這個地名。春秋時期,宋恭公(宋共公)子瑕有個兒子叫子段,字子石,食採於褚邑。在子段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褚氏;亦有以先祖之字為姓氏者,稱石氏,皆世代相傳至今。該支褚氏被史稱為褚氏正宗。褚氏族人大多尊奉子段為得姓始祖,為子姓。
褚姓的另一個源頭來自於官名——褚師,是春秋時宋、鄭、衛等國設置的,管理市場交易的官職,兼有今商務部長和工商管理局局長的職能。《左傳·昭公二年》記載「(公孫黑)以印(鄭國大夫印段)為褚師」,杜預註:「褚師,市官」。這裡「褚」是「儲」的通假字。後人有以先祖官名為姓氏者,稱褚師氏,後也省文簡化為單姓褚氏、師氏,此支沿襲鄭的國姓,為姬姓。
所以褚這個字真是好,既有衣穿,也有肉吃,還有官做。目前褚姓的第一大省為浙江,大約佔全國褚姓人口的18%,浙江、遼寧、山東、江蘇、河南是褚姓的主要分布區,五省褚姓大約佔全國褚姓人口的59%。其次分布於河北、湖北、上海、山西等省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