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風俗(過年的風俗)
2023-10-19 00:55:37 2
過年,也叫過春節,是農村中最隆重的節日,是流傳最悠久的節日。是農村人最狂歡的節日,也是前後跨時最長、親情互動最頻、參與人數最廣、購物耗資最多的節日。
現在都說過年幸福快樂發財,總之,所有的吉利話都用到了過年上。
其實,最早的「年」,傳說並非吉祥,相反,「年」卻是一個讓民不得安寧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平時深居海底,一到除夕就爬上岸來傷害人畜,害得人們每到除夕就逃往深山躲避「年」的危害。
後來,人們發現,「年」這個怪獸怕紅色,怕光,怕聲響,人們就在除夕前後貼紅對聯、放編炮、點燈守歲,「年」這個怪獸就再也不敢上岸來危害了。而在除夕前後的這段時間,就稱之為過年了,「年」由一種怪獸名變成一個人人參與的節日名了。
一、前後跨時最長
現在過年,雖說單位放假的假期也就一個星期左右時間,但農村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才算結束。
1.臘月二十三,有的地方叫過小年,江淮流域更明確,這一天是送司命老爺上天的日子。傍晚,在司命牌位前,燒一些黃表紙,在外面放一個編炮,送司命老爺上天。
2.臘月二十四,接祖宗:在祖宗牌扁前,點上香燭,篩上茶酒,放上飯菜,拜接歷代宗祖。
3.臘月二十八,吃年飯:以前大都是天亮以前吃年飯。因為有錢人家請的長工,吃過完年飯好回家過年。窮人家也不示弱,也就在二十八日早上吃完年飯了。
4.臘月三十(或二十九),辭歲:這是當年的最後一天,作為子孫後代,不忘父祖先人,這一天要提著祭品,到前人的墳前燒香禮拜。
5.貼對聯:大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貼上新春對聯,把對來年的美好心願都寄語在對聯之中。
6.掛燈籠,新千年以前,農村掛燈籠並不多,新千年以來,農村掛燈籠一年比一年多,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掛燈籠了。
7.年夜飯,除夕之夜,進入過年的高潮,年夜飯,也叫擺歲酒,米飯要留剩剩一部分,這叫年年有餘。先請祖宗吃後,全家人再吃。
8.壓歲錢:子女給父母,大人給孩子壓歲錢,預示明年會掙錢,聰明、健康、吉祥。
9.守歲,開開所有的燈,燈火通明,或打牌,或打麻將,或看電視,或放花炮,總之,選擇自己開心的項目,玩一個通宵。
10.接天方:除夕夜11點59分,點上長長的編炮和花炮,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11.相互拜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大年初一,本村大人小孩相互拜年
12.親戚朋友互相拜年:以前靠步行,親戚多,拜年是要很長時間的。俗話說,手捏彎鐮去割麥,路上遇到拜年客,就是說的這個。
13.正月初七,過小年
14.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完元宵節,年才算過完了。
二、親情互動最頻
過年是親戚間必須互動的節日,只要是有來往的親戚朋友,都必須相互拜年走動一下。
三、參與人數最廣
過年,不同於其它任何節日,只要是炎黃子孫,都會參與進來。
四、參辦喜事最多
春節前後,由於假期集中,人員集中,人們辦喜事也大多選擇這段時間。如嫁娶、小孩升學宴席、入宅宴席等等。
五、購物耗資最多
過年,由於親戚朋友的相互走動,千裡之外遊子回歸,喜事的籌辦,生活的改善、編炮玩具等等,過年也是購物耗資最多的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