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為啥最終和梁啓超分手了(本是師徒關係的康有為和梁啓超)
2023-10-20 01:28:39 1
在歷史上,自古就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叫亂世出英雄,而在清末民國時期,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英雄和風雲人物。我們非常熟悉的康有為和梁啓超,也能夠算是其中的一份子。
最早我們了解到的康有為和梁啓超,其實是在戊戌變法之中。當時的晚清政府已經岌岌可危,許多有抱負的人都想改變這種現狀,於是就向光緒皇帝上書,這次上書的事件被稱為公車上書。
光緒皇帝看到之後也非常高興,便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百日變法運動,史稱百日維新。可是,這次變法運動最終因為觸及到了慈禧太后等人的利益,最終被迫收場。
康有為和梁啓超,他們不僅是這兩件事情上是主要人物,此兩人還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順利逃亡了。康有為逃去了香港,梁啓超逃往了日本。不僅如此,這兩個人還有一個非凡的關係,那就是康有為是梁啓超的師傅。
按理來說,經過這樣的事情之後,兩位風雲人物應該會痛定思痛,等待時局平定之後再為救國做出貢獻才對,因為他們畢竟是師徒關係,而且還可以稱得上是一起戰鬥過的戰友,這兩種情誼,足夠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但事實上,康有為和梁啓超最後是徹底絕交了,並且康有為說梁啓超是逆徒,梁啓超說康有為是逆時代分子,是反叛分子。
那麼,他們倆之間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一個反差呢?
其實,這對曾經關係很好的師徒發生決裂,全是因為一件事。這件事,就是晚清最後的掙扎—張勳復闢。
我們知道溥儀三歲登基,在六歲的時候,清朝就被袁世凱給勸著退出了歷史舞臺,不過袁世凱沒有像以前那些朝代一樣將前朝的皇室進行屠殺,反而是每年給四百萬銀兩,讓清朝皇室繼續擁有體面的生活。
就在這種情況下,清朝皇室還是繼續住在紫禁城,甚至在溥儀大婚的時候,民國大總統黎元洪還派了許多軍隊和警嚓給溥儀的婚禮撐場面。
然而,清朝遺留給民國的,是一堆收拾不乾淨的爛攤子,當時北洋政府根本不能完全管住地方軍閥,於是,很多地方軍閥之間就會因為利益鬧矛盾。
在1917年6月的時候,張勳和段祺瑞之間發生了矛盾,他帶著5000名士兵,進入了北京,控制了當時北洋政府立法的地方。這5000名士兵,除了全副武裝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刺眼的特點,那就是留著辮子。
果不其然,張勳帶著這些辮子兵,進到了紫禁城裡,宣布要幫助溥儀恢復皇位,這一時間,滿清遺老各個都非常高興啊,甚至有些不是滿清遺老的,也非常高興。其中這麼一個,就是康有為。
當時張勳復闢越鬧越大,全國各地都對其聲討,復闢和反覆闢,成了勢同水火的兩個部分,而梁啓超,就是堅決反對張勳復闢的人。
有句話叫道不同不相為謀,這種情況下,康有為與梁啓超就完全站在了對立面,開始的時候,倆人都試圖說服彼此,但久而久之,他們互相發現自己終究不是一路人。
於是,兩人為了維護自己的陣營,便公開叫罵,梁啓超說康有為是大言不慚,無知的一個書生,康有為說梁啓超是亂臣賊子,還說他是欺師滅祖的畜生。就這樣,倆人的梁子徹底結下了。
到後來張勳復闢的鬧劇收場,就因為這件荒唐事,倆人徹底老死不相往來。不過,後來歷史證明了,康有為犯了一個大錯誤,不僅逆了時代潮流,還把自己的愛徒給趕跑了。
而康有為這個人,其實也是一個虛偽的人,他一面勸告世人要一夫一妻,一面自己娶了好幾房妻子,同時,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他拿著那些別人捐給他,好讓他繼續為國民辦事的錢,直接跑去瀟灑,甚至還去買了個小島,還在北冰洋上玩耍。
(如果您覺得筆者的文章寫得還行的話,就請為筆者的文章點個讚吧,您的舉手之勞,對筆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