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伶官傳序莊宗一生四件大事(莊文致疾考太子趙愭之死真是因為受驚)

2023-10-18 00:11:09 1

寫在前面的話:這是一篇很認真的考據文。

作者:侯馬夋(qūn)

按葉紹翁《四朝聞見錄》甲集「莊文致疾」條,莊文太子趙愭(qí)之死與受驚有關。但這則筆記的真偽,恐怕與史實頗有差距。

現引「莊文致疾」條與莊文太子有關部分如下:

士固號為「草茅」,謂其能言天下事而無所忌,非懵不識禮義之謂也。陳丞相俊卿,阜陵相也。國忌引百官班詣原廟。是日,適值補試士子入貢院。陳相多智,班退,即命從者由旁徑以歸。貢院路,原廟所出也。

莊文之歸,正與群試者會。試者橫截莊文車不得前,執金吾杖呵止之,群士遂即而折其杖,圍車發喊雷動。莊文驚愕,得疾薨,上甚痛之。

阜(fù)陵,宋孝宗的陵號名永阜,此處阜陵代指孝宗。

陳俊卿(1113—1186),生平見《宋史》卷三百八十三《陳俊卿傳》、楊萬裡《丞相太保魏國正獻陳公墓志銘》、朱熹《少師觀文殿大學士致仕魏國公贈太師諡正獻陳公行狀》。

他在孝宗朝前期履歷如下:

紹興三十二年(1162)七月,遷中書舍人,尋充江淮宣撫判官,兼權建康府事(《景定建康志》作「兼行宮留守司公事」)。

隆興元年(1163)正月,張浚進樞密使、都督江淮東西路軍馬,開府建康,陳俊卿除禮部侍郎、參贊軍事。五月,宋軍北伐大敗(符離之戰)。六月,張浚降授江淮東西路宣撫使。七月,張浚、陳俊卿降二秩,原都督府全體官屬改充江淮東西路宣撫使司官屬。八月,張浚復為都督,宣撫使司復稱江淮都督府。十二月,張浚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仍都督江淮東西路軍馬。

二年(1164)四月,罷江淮都督府,張浚亦罷相,同年八月去世。五月,除寶文閣待制,知泉州,後從其請,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乾道元年(1165)正月,召入對,除吏部侍郎,尋兼侍讀,同修國史。後因與錢端禮不和,求去,除寶文閣學士,知漳州,是年秋改知建寧府。俊卿在郡期年。

二年(1166),召入對,授吏部尚書(《續資治通鑑》系此於是年十月)。十二月,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三年(1167)七月,莊文太子趙愭薨。十一月,俊卿參知政事。

四年(1168)十月,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制國用使。

從陳俊卿的履歷可知,他正式拜相在乾道四年十月,而趙愭薨於三年七月,所以,陳俊卿在趙愭生前不是真正的「宰相」。

紹興三十二年七月,到乾道三年七月這五年間,陳俊卿有過半時間在張浚幕府和地方官上度過,從乾道二年末,才開始相對穩定地在臨安為官。

因此,在乾道二年末之前,陳俊卿當時的咖位,在國忌日行香活動中,恐怕不足以率領百官。

按葉紹翁筆記,陳俊卿在國忌日率百官赴「原廟」行香。此處的「原廟」(區別於太廟)指景靈宮,宋代的國忌,京城百官行香往往在景靈宮舉行。而南宋景靈宮大部分時間在臨安城西北部。

臨安地區的貢院不止一處,有禮部貢院、兩浙轉運司貢院、臨安府貢院。

兩浙轉運司貢院在北關門(餘杭門,位於臨安城北)外,臨安府貢院在錢塘門(位於臨安城西)外,都在臨安城外。舉辦臨安地區的發解試,是這兩座貢院的重要職能。

禮部貢院則在臨安城西北部,靠近太學,是舉辦省試的場所,臨安貢院往往指的是禮部貢院。

從地圖上看,禮部貢院和景靈宮確實相去不遠,故云「貢院路,原廟所出也」。

再看補試。

宋代科舉有多種補試,我認為這裡的補試指的是太學補試。

太學招人有限,走掉一部分學生後才能招一批新的,填補缺額,所以太學招生考試稱「補試」。

據林巖論文《南宋太學「補試」法之考述》,高、孝兩朝補試主要形式為「混補」,即太學向地方官學招考錄取學生。

《宋會要輯稿》職官二八曰:

(紹興)二十七年七月十一日,詔:『今後太學、武學,每歲春季補試一次,於三月內鎖院,遇省試年份,即用四月,立為永制。』

紹興二十七年(1157)七月規定,補試每年春季舉行一次。同卷又載隆興元年(1163)三月新規:

孝宗隆興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詔特許開補一次,其取到人,候有闕撥填。先是,都省勘會:「近因臣僚上言,太學每歲補試,無益事實,虛令遠近之士歲歲奔走道途。欲自今舉以後,應省試年分,於二三月間許開補一次。已降指揮依奏。今歲未合補試,緣赴省試下第之人,已皆留此待試。詔令禮部取見有無闕額,申尚書省,特與開補一次。據國子監申,自今即無闕額。乞將學免假在假一百餘人作闕開補。」故有是命。

隆興元年原不準備正常舉行補試的,但孝宗特許舉行,並同意這次補試後,每次省試後舉行補試。

南宋大部分時間按此操作基本如此:每三年一次的省試後,當年春季(多為三月),太學緊接著舉行補試。

太學靠近禮部貢院,補試在禮部貢院舉行也在情理之中。

乾道二年是省試之年,按照隆興元年省試、補試同年之規,要舉行補試,這應是趙愭生前最後一場補試。

由陳俊卿的履歷可知,乾道二年末,陳俊卿始回臨安為官,是趕不上太學補試的。

既然陳俊卿不可能在那個時間出現在那個地點,那葉紹翁的「莊文致疾」一事是否向壁虛構嗎?

也不見得,即便陳俊卿的出場是虛構的,但並不能說趙愭就沒有路過補試的貢院。

有兩則相關史料可以證明:

一則是隆興元年、侍御史王十朋彈劾尚書右僕射史浩的劄(zhā)子。

按樓鑰(yuè)《太師保寧軍節度使致仕魏國公諡文惠追封會稽郡王史公神道碑》,史浩在孝宗朝履歷如下:

(紹興)三十二年五月,立皇太子,擢起居郎,兼左庶子。六月,孝宗受內禪,遷中書舍人,兼侍讀;十日,為翰林學士,知制誥;八月,參知政事。明年正月,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未幾罷政,再典巨藩。淳熙四年春,召為侍讀。五年三月,復拜右丞相,十一月罷,仍侍經筵。八年,告歸得請,一再召見,恩賚罙渥,每以「老先生」呼之。

隆興元年正月,史浩拜相,同年五月即罷。當時朝廷的頭等大事是北伐,上文提到的張浚開府正是為此。史浩不主張貿然北伐,堅定主戰的王十朋發動了對史浩的彈劾。

《宋史》卷三百八十七《王十朋傳》曰:

論史浩八罪曰懷奸、誤國、植黨、盜權、忌言、蔽賢、欺君、訕上,上為出浩知紹興府。十朋再疏,謂:『陛下雖能如舜之去邪,未能如舜之正名,定罪紹興,密邇行都,浩嘗為屬吏,奸贓彰聞,亦何顏復見其吏民。』遂改與祠。

清雍正刻本《宋王忠文公文集》卷三收《論史浩劄子》,詳列八罪,「訕(shàn)上」一項如下:

陛下即位之初,以太學生經太上皇教養之久,並與免解,浩乃為己恩,務在籠絡。已而聞諸生議己,遂深疾之,復加沮抑。嘗於稠人中言太學有風波,臣對以子產不毀鄉校。浩曰:「某固無他,但上怒之爾。」浩近赴景靈宮行香,道由貢院,會太學補試,士子填壅,鄧王回車避之,聞者欽嘆。浩乃作威以逞,為士子所嘲,既而語人曰:「上怒補試喧譁,欲令不考,某以誤其遠來救之。」浩善則稱己,過則稱君,皆此類也。此訕上之大罪,八也。

史浩「近赴景靈宮行香」,經過貢院,恰逢太學補試,考生眾多,鄧王趙愭迴避。王十朋說史浩妄稱孝宗嫌補試秩序差,要取消補試,以此向學生邀恩,涉嫌訕上。

王十朋用了一個「近」字,說明此事發生不久。又稱趙愭為鄧王而非皇太子——紹興三十二年九月,趙愭封鄧王;乾道元年八月升儲,十月行冊禮——隆興年間,趙愭尚為鄧王。

再據神道碑,史浩罷相後,本要「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因史浩力辭,「提舉臨安府洞霄宮以歸」,與《王十朋傳》所謂「遂改與祠」一致。

神道碑又云:

公卜居東湖之麓,徜徉山水勝絕之地,以奉親歡。歲時賀表外,不以一字至行在所。後除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以親老辭。月餘,改知紹興府、兩浙東路安撫使。

《宋史》卷三十四《孝宗紀二》曰:

(乾道四年二月)己亥,以蔣芾為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兼制國用使,觀文殿大學士史浩為四川制置使,浩辭不行。

《嘉泰會稽志》卷二曰:

史浩,乾道四年四月以觀文殿大學士、左通議大夫知。六年四月,除檢校少傅、保寧軍節度使,再任;六月,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總之,隆興元年史浩拜相又罷相,之後回鄉閒居,不入臨安,乾道四年四月知紹興府,此時趙愭已逝。

可見,王十朋劄子中提到的鄧王趙愭國忌行香,路遇貢院補試繞道的事,是發生於隆興元年上半年。

另一則史料是王衜(dào,1107—1167)的墓誌。

葉適《水心先生文集》卷十八收《校書郎王公夷仲墓志銘》,涉及國忌日行香的內容如下:

夷仲,衜,臨海縣人。···四方士補試於貢院,晨門未啟,值忌日行香,至親王不得前,取別巷過,宰相、街司競棘叢中,或傳坐此罷太學矣。夷仲輪對,從容為上言。上曰:「聞無賴者亦來耶。」夷仲曰:「誠然,萬人之聚,固無不有,然異日為陛下棟梁者皆是也。」上意解,浮語浸息。故夷仲雖不及預大議,而果決敢辨,遇事堅正,能遏橫流。

王衜,字夷仲,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第四名。起初任婺(wù)州推官,紹興三十二年「孝宗立」之際猶在婺州。任期滿後,王衜待太學博士之闕,後任秘書省正字。

《南宋館閣錄》卷八之「正字」載:「乾道以後三十一人」,謂王衜「元年正月除,二年六月為校書郎」。

同卷之「日曆所編類聖政檢討官」載:「乾道以後二人」,謂王衜「元年三月以正字兼」。墓誌稱王衜在秘書省時「為省試點檢」。

《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載:乾道二年正月九日點檢試卷諸官,有秘書省正字梁介、王衜、施師點。

《館閣錄》卷八之「校書郎」載:「乾道以後二十人」,謂王衜「字夷仲,天台人,王十朋榜進士及第,治詩賦,二年六月除,十二月主管崇道觀」。

同卷之「國史院編修官」載:「乾道以後二十三人」,謂王衜「二年六月以校書郎兼」。

《館閣錄》的記載印證了墓誌的記載。

綜上,王衜舉紹興二十七年進士,起初任婺州推官,期滿候太學博士闕;乾道元年正月除秘書省正字,兼日曆所編類聖政檢討官(墓誌簡稱曰「聖政檢討官」);二年省試點檢試卷,六月遷教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十二月奉祠;三年六月卒,為官不滿十年。

王衜墓誌所記諸事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將國忌行香一事置於乾道二年省試後,同年末,王衜即因病自請奉祠,可知行香之事發生於乾道二年。

此時趙愭已是皇太子,但王墓誌中提到繞路的是親王,可知,趙愭並沒有參與乾道二年的國忌行香。

在王衜墓誌中,還解釋了國忌行香隊列為何至貢院便難以行進:時值早晨,貢院還沒開門,應試眾人都在外等候,因此導致道路堵塞。

從王十朋彈劾史浩劄子與王衜墓誌來看,隆興元年和乾道二年,都有國忌行香撞上太學補試的巧合。貢院外人群聚集,行香隊列難以行進。王十朋劄子提到趙愭避開人群,王衜墓誌也稱親王「取別巷過」。

通過以上考據可知,隆興元年,還是鄧王的趙愭,在國忌日去景靈宮行香,路遇貢院補試,道路堵塞,趙愭主動繞路避開,還引起聞者的稱讚。

但在乾道二年的國忌行香,時為太子的趙愭並沒有參與,而是某親王,因為貢院沒開門,學生堵在路上,不得不繞路前往景靈宮。

從而可知,葉紹翁在「莊文致疾」中,寫趙愭在行香後往回走,遇到貢院外的人,因驅趕學生引起學生圍堵,致使受驚致病,乃至薨亡,多半內容都是虛構的。

只有一點是真的,就是趙愭身為鄧王時、真的在隆興元年去景靈宮行過香,但還被老葉移花接木改到乾道二年,還把不該出現在那個時間那個地點的陳俊卿拉出來亮相。

綜上,趙愭之死不是老葉說的因為受驚致疾的原因,所謂「莊文致疾」一則,就是葉紹翁通過貢院補試、道路堵塞事件,經過移花接木式的拼湊加工而成的。

除了趙愭真去行過香外,其他沒有一句是真的,堪稱是污衊趙愭的黑料了。總不能趙愭在隆興元年(1163)去行香受驚,到乾道三年(1167)才一命嗚呼吧?這反射弧也太長了。

總之,因為葉紹翁的「莊文致疾」篇,誤導不少人對趙愭產生誤解,還以為趙愭的身體有多麼弱不禁風,被補試學生一嚇唬就受驚而死,人家趙愭明明提前繞道了,居然也能被黑,年輕早死的人果然沒話語權,也是令人無奈啊!

就是這樣。

本文作者:侯馬夋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脫離人文環境的過度解讀和陰謀論。更新佛系,關注需謹慎。還有,歡迎批評指正,畢竟俺只是業餘玩家。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