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比特幣:一枚等於一部iPhone5S
2023-10-18 03:16:25 2
泡泡網顯卡頻道11月25日 用一臺可以上網的電腦運算一個編碼程序,就可以去獲取一種網絡貨幣,然後用它兌換現金去買房買車。這是比特幣(Bitcoin)一開始給極客們(IT技術牛人)描繪的一幅美妙夢境。一個比特幣的兌換價格從今年年初不到人民幣100元一路狂飆至現在6000元左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這個虛擬世界裡的造富夢,開始了自己的網絡淘金生活,但是更多的人覺得這只是一個荒誕得讓人無法理解的遊戲,其間必然充斥著對貨幣體系的無知和貪婪帶來的風險。
央行副行長易綱上周首談比特幣,他表示,從人民銀行角度,近期不可能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但他同時認為,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網際網路上的買賣行為,普通民眾擁有參與的自由。
傳說中的比特幣「大莊家」
首席:中本聰(目前手上大概有150萬個比特幣)
第九:美國聯邦調查局(持有約17.4萬枚比特幣量,主要來自對比特幣交易網站絲綢之路的收繳)
第十:文克萊沃斯兄弟(自稱累計持有佔全球總量1%的比特幣,目前約100萬個)
中國
首富·李笑來(以前在新東方做託福老師,據稱目前手中的比特幣超過1萬個)
第二·楊曜睿(人人網聯合創始人,組建了ASICME團隊,專門銷售礦機)
第三·「南瓜張」(是組織團隊研發礦機專屬晶片——Avalon(阿瓦隆)的技術牛人)
人人可鑄電腦「生產」
2009年2月11日晚上10點27分,一個名叫中本聰(SatoshiNakamoto)的人,在P2P基金會(P2PFoundation)網站上發帖,稱自己開發出了一個叫作比特幣的開源P2P(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它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央伺服器或者託管方,所有一切都是基於參與者。
由此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並且在一篇論文裡詳細闡述了比特幣系統原理。簡單地說,比特幣是由一套密碼編碼通過複雜算法生成;任何人都可以下載並運行比特幣軟體而參與鑄造。這樣一來,比特幣就成了一種去中心化的點對點電子貨幣,鑄幣權下放給個人,而且總量一定可以避免因通貨膨脹而貶值。說白了,比特幣與騰訊Q幣、網遊裡邊的遊戲幣一樣,都是一種虛擬的電子貨幣。但是比特幣區別於Q幣遊戲幣的地方在於,比特幣不用誰來發放,總量也是固定的。
另外有意思的是,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在2010年末「人間蒸發」了,完全退出了網絡世界,踐行了自己提出的去中心化。現在唯一可以找到的關於中本聰的信息是在P2PFoundation上的信息:中本聰,男,39歲,來自日本。當然現在誰也無法確認這個信息是真實的,有人甚至猜測中本聰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極客團隊。
按照中本聰的設計,鑄造比特幣只需要下載一個比特幣客戶端,點擊「運算」,然後讓計算機自己去解答應對密碼編碼程序。形象地說,比特幣系統會放出一道道類似於數學題的程序,參與其中的一臺臺計算機就要靠各自的性能去搶答,哪臺計算機最先解出這道數學題,誰就能獲得比特幣系統提供的一定數目的比特幣。不過比特幣系統會自動控制數學題的難度,來保證比特幣的生成速度,防止通貨膨脹。所以參與搶答的計算機越多,就越難搶到比特幣。
玩家樣本
老範不老,今年30歲,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人員,從上學開始他就愛搗鼓計算機,算是資深極客,從2011年起開始關注比特幣。今年,比特幣價格經過一輪暴漲,老範終於按耐不住,加入了挖比特幣的「礦工」行列,剛開始以為就是花錢提高電腦性能,然後「開著電腦就能賺錢」,結果卻是一路坎坷。
個人挖礦回本難度大
今年年初,老範瀏覽了多個比特幣論壇之後,找了一個合適的「礦池」,註冊好帳號,在電腦上下載了一個「挖礦」軟體,讓它不停運算。所謂「挖礦」,就是讓電腦根據比特幣固定算法進行不斷計算以獲得比特幣,電腦配置特別是顯卡、晶片的性能決定了電腦的計算能力,也就是比特幣的收益。為此,老範花了1300元買了一款中高檔的AMD顯卡「RadeonHD7850」,在運行一天一夜之後,發現得到了0.01個比特幣,按當時的行情價大概值7元錢。
如果扣除電費,不考慮「挖礦」難度持續上升的問題,光這塊顯卡想回本就得花上大半年時間,「真是坑爹」。
遭遇期貨礦機被坑錢
老範開始提升挖礦裝備,尋找專門用來挖比特幣的電腦,這種電腦配置了高性能運算晶片,被稱為比特幣「礦機」。今年4月份,老範花了一萬多元預訂了美國「蝴蝶」礦機,這是市場上公認的海外比特幣「領導廠商」礦機。到了5月份,比特幣礦機的生產資料已經傳到國內,組裝礦機的技術門檻已經不存在,國內多個公司宣稱自己可以提供礦機,老範又花了7000元預訂了一臺名為42btc的國產礦機。
但過了幾個月,到了原定交貨的日期,老範預訂的兩臺礦機都沒有了下文。老範說,期貨礦機緣於期貨晶片,礦機遲遲發不出來是因為上遊的晶片遲遲沒到位。
在國內比特幣的圈子裡,一個叫做「南瓜張」的是比特幣晶片開發牛人,他的Avalon(阿瓦隆)團隊和所研發生產的Avalon晶片是比特幣礦機領域絕對的控制者,在供不應求的市場現狀下,「南瓜張」開出了霸王供貨條款:預先付款、任何情況不予退款、沒有保障、沒有客服、收貨地址不能更改。在如此苛刻的供貨條件下,老範的的礦機遲遲未能到貨。老範說跟他有一樣遭遇的人並不少。
挖礦挖得人心力交瘁
接連受挫後,有點孤注一擲的老範在9月份花了3.6萬元從國內一個現貨廠商手中購買了一臺礦機,還從淘寶上淘了幾套二手礦機,加上自己攢的礦機,一共五套。現在老範的五套礦機一天大概能挖0.35個比特幣,交電費是不用愁了,但是五套機子的陣勢卻讓老範心力交瘁。
五套礦機全速運轉不光功耗大、發熱量大,噪音也大。電腦的CPU和電源有自己的風扇,而礦機裡的每片顯卡都有2到3個風扇,此外還要額外配幾個高轉速的散熱風扇,一起全速運轉的時候,「噪音就跟直升機一樣」。老範每天下班回家發現屋裡溫度比外面至少要高5度以上。
最讓老範抓狂的是,自從「挖礦」以來,每天不管是上班還是下班,他關心的都是「挖礦」的進度和比特幣的行情,不停地刷新礦池和交易網站,心思完全不能放在工作上了。而且有時候電腦會自動關機/重啟,挖礦軟體會自己崩潰罷工,所以還得安裝監控軟體。運氣不好時,還會出現主板、顯卡或者電源被燒毀的事故,老範有段時間就因為維修主板天天往電腦城裡跑。
交易手續費多難回本
在花了數萬元的投入之後,老範現在唯一想的就是儘快回本,「現在每挖到0.1個比特幣,就趕緊賣掉,也不管行情了」。老範說賣比特幣是在一些交易網站上進行的,國內外都有,價格波動基本是按照Mt.Gox為準。首先需要將礦池中挖出來的比特幣轉帳到交易網站的比特幣錢包(是一個由34個字符組成的代碼),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確認」,比特幣就到了錢包中,再根據行情給自己的比特幣標價,掛到交易網站上出售,賣掉比特幣換成人民幣之後,可以通過支付寶或者財付通將人民幣提取出來。
比特幣交易跟股市裡股票買賣一樣,各個環節都會被收取手續費,例如從礦池提取比特幣會被礦池收取3%-7%的費用,在交易網站會被收取0.3%的手續費,將人民幣從交易網站提取出來又要交0.5%-1%的手續費。如果想炒比特幣,需要往交易網站充入人民幣,這個過程也要被收取0.5%的手續費。老範感嘆:「古往今來『礦工』從來沒有發了財的,發財的都是『礦主』、賣『挖礦』工具的奸商,還有交易所。」
比特幣存廢爭論不斷
隨著比特幣的火爆,爭論也持續不斷。贊成者認為比特幣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貨幣,可以改變世界;反對者則認為比特幣是一群高智商極客們無聊時發明的愚蠢遊戲。
主張控制貨幣發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彌爾頓·弗裡德曼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設想:廢除中央銀行,用一個自動化系統發行貨幣,以穩定的速度增大貨幣供應量,消除通脹。比特幣的贊成者認為,比特幣其實就是弗裡德曼設想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最新嘗試。不過同樣貴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保羅·克魯格曼今年4月在《紐約時報》連發兩篇文章,認為狂熱於比特幣的人們不懂貨幣、誤解了貨幣。
克魯格曼引用薩繆爾森的觀點說,貨幣是一種「社會發明」,無法超然於社會之外存在,而比特幣試圖把貨幣的價值從它所服務的社會中抽離。克魯格曼認為,比特幣關於「我們生活在一個普遍不負責任的印鈔時代,失控的通貨膨脹無處不在」的想法本身就是錯的,而試圖尋找一種「不為人類弱點所左右、純粹的貨幣基準」只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在國內,經濟學界還鮮有人站出來公開評論比特幣,更多的爭論來自比特幣玩家。李莉和張帆都是從2011年開始關注比特幣,李莉供職於一家金融機構,張帆是一家外企白領。當與記者談起比特幣時,兩人都認為自己抓住了比特幣的本質,但他們的觀點截然相反。
李莉說,比特幣就像一隻股票,「這個圈子你進入的時間越早,獲利的成本越低,就像你在一隻股票還沒有IPO之前就入股,那麼你很有可能就賺大了。」李莉認為比特幣是一隻沒有實體經濟為其信用背書、也無人監管的股票,風險很大,「任何價格只要有波動,就會存在獲利空間,只要有獲利空間就會吸引資本坐莊。按照現在的兌換價格,全球比特幣值達70億美元,在華爾街一些基金眼中,比特幣太容易操控了,而且比特幣本身不存在任何價值。」
張帆則認為比特幣的價值恰恰就在於沒有價值,「沒有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或者一個政府,可以擁有和掌控比特幣,因為比特幣只是一個算法。我們可以擁有黃金,可以擁有土地,但是沒人能夠擁有『1+1=2』。」張帆稱,現在的媒體報導都把比特幣寫成「虛擬貨幣」,其實比特幣是「虛擬黃金」,它和黃金一樣,總量是一定的,可以被挖掘和不斷分割。至於比特幣作為貨幣的意義,只要有廣泛參與社會商品交換人群的共同認可,這個一般等價物就是「錢」,就可以被當作貨幣,所以只要全世界有超過兩個人願意使用比特幣做結算工具,它就有意義。
風險監管勢在必行
目前,只有德國已經將比特幣合法化並納入金融監管體系。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比特幣還處在野蠻生長時期,而野蠻生長往往伴隨著風險。
2011年,Mt.Gox因安全漏洞導致用戶比特幣失竊,致使比特幣價格從18美元跌至1美分。那以後,全球多家比特幣交易平臺相繼被黑客攻擊,導致資金遭竊,交易暫停。根據瑞星的統計報告,僅今年一季度,瑞星就截獲1503個與比特幣相關的病毒樣本,用戶一旦感染這些病毒,帳號中的比特幣將直接被盜。今年10月初,美國政府關閉了一個名為「絲綢之路」(SilkRoad)的交易平臺,這個美國知名的比特幣交易平臺涉嫌用比特幣為不法分子洗錢、輸送毒資。10月底,曾在國內比特幣圈紅極一時的交易網站GBL突然關閉,將用戶帳戶中的資金洗劫一空,據不完全統計,受害用戶約達500人,分布於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損失金額估計超過2000萬元。
除了交易平臺缺乏監管、沒有保障之外,目前比特幣的實用價值也讓人擔憂。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張躍文表示,比特幣並沒有發揮出貨幣的核心功能——支付功能,現在僅僅是作為一種投資產品存在,如果有一天比特幣不能與現實世界主要的流通幣種交易兌換,那麼它將一文不值。此外,就像李莉擔心的那樣,目前比特幣總盤子較小,容易被有實力的個人或機構坐莊操縱,這也是比特幣的一大風險。
謹防「中國式」炒作
據BTCChina副總裁凌亢介紹,目前國內每天交易的比特幣達到10萬個,交易金額超過2億元。今年10月,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比特幣交易最活躍的市場。
沒有任何一個投資品能支撐長期快速上漲,暴漲之後往往會暴跌,這在比特幣不長的歷史中並不少見,在普洱茶、蘭花、紅木家具這些「中國式投資品」上更是早已得到驗證。儘管在比特幣發展前景上各方的認知存在差異,但「比特幣需要監管」看來已成為共識。
安邦諮詢分析師劉梟表示,中國投資者熱衷於炒作,當前國內比特幣市場開始呈現非理性繁榮,這很有可能是暴跌的前兆。比特幣本身是網際網路的產物,其帳戶、平臺都可以是離岸的,需要從「入口」和「出口」的銀行著手,加強監管。國聯期貨首席分析師王銀平也表示,比特幣本身是網絡的虛擬貨幣,沒有任何擔保,因此監管部門應儘快出臺監管措施。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此前表示,凡是能夠創造貨幣、對社會公眾產生比較大影響的行為,監管當局均應該進行監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韓復齡也認為,監管層面應該對網絡虛擬貨幣的交易、使用和投資有一種引導性的規定,防止造成貨幣混亂。
上周,央行副行長易綱在某論壇上首談比特幣,他表示,從央行角度來說,近期不可能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但他同時認為,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網際網路上的買賣行為,普通民眾擁有參與的自由。易綱還表示,比特幣「很有特點」,具有「啟發性」,他個人會保持長期關注。
4年身價漲百萬倍
上周比特幣上演過山車,每個突破400美元後,在11月15日和19日兩度問鼎900美元高位(分別合人民幣6989元、5888元)。與誕生時1美元可兌換1300比特幣相比,比特幣4年身價漲百萬倍。
中國如今已經成為比特幣的最大交易國。放眼全球,有60%的交易通過美元進行結算,有31%左右的交易以人民幣完成。在中國,包括百度在內的一眾網際網路公司同樣接受比特幣支付。在上海,甚至有開發商試水用比特幣買房子。
◆ 發明過程
神秘人物中本聰
開源軟體
P2P網絡
精密計算
這一過程叫「挖礦」
◆ 生產速度
每10分鐘有25個新比特幣產生
◆ 數量(總量)
2100萬個,已挖出1100萬個
2008年
◆ 首次提出比特幣概念
2009年
◆ 世界上第一塊比特幣產生
2010年
◆ 第一次在現實中使用
(美國一名程式設計師用1萬枚比特幣買到兩塊棒約翰比薩。)
◆ 特徵
不會被凍結
無法跟蹤
不用納稅
交易成本低
易存儲
難造假
不易被盜
◆ 比特幣狂飆史
2009年 -- 突破1美元
一個比特幣所能購買的物品:麵包
2011年2月10日 -- 突破10美元
一個比特幣所能購買的物品:書
2011年6月2日 -- 突破30美元
一個比特幣所能購買的物品:玩具車
2011年6月9日 -- 跌到1.994美元
一個比特幣所能購買的物品:麵包
2011年11月14日 -- 突破50美元
一個比特幣所能購買的物品:牛仔褲
2013年3月18日 -- 突破100美元
一個比特幣所能購買的物品:數位相機
2013年4月1日 -- 達到266美元
一個比特幣所能購買的物品:微單
2013年4月10日 -- 暴跌至50.01美元
一個比特幣所能購買的物品:牛仔褲
2013年11月6日 -- 突破400美元
一個比特幣所能購買的物品:iPad
2013年11月19日 -- 盤中最高觸及900.97998美元
一個比特幣所能購買的物品:iPhone 5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