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的相乘相侮(五行生剋乘侮的規律)
2023-10-10 21:46:08 34
中醫中的相侮是什麼意思?
相乘和相侮,是指五行系統關係在外界因素的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反常狀態,都是指五行之間不正常的相剋。作為人體,則是
病理
上的相互傳變。
相乘:即相剋的太過,超過了正常的制約力量,從而使五行系統結構關係失去正常的協調。此種
反常現象
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如土氣不足,則木乘土(虛)。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制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制之行。如
木氣
亢極,不受金制,則木(亢)乘土,從而使土氣受損。
應當說明,「相剋」與「相乘」是有區別的。
相侮,即相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統結構關係失去正常協調的另一種表現。同樣也有兩種情況:
一是被克者亢極,不受制約,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本克木,若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反來侮金,即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本身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
氣虛
衰,則木因其衰而侮金,即為木侮金(衰)。
一般來說,凡因某一行過度亢盛而產生相乘或相侮,如木亢乘土或木亢侮金等,在病變過程中常表現為機能
過亢
的實證
病理變化;而因某一行虛衰所導致的相乘或相侮,如木乘土虛或木侮弱金等,則常表現為機能不足的
虛證
性病理變化。
應當指出,相乘與相侮都是不正常的
相剋現象
,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中醫五行乘侮是麼意思啊?求老師詳細解釋。
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與相侮,是五行關係在某種因素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反常現象。乘,即乘虛侵襲。侮,即恃強凌弱。相乘,即相剋的太過,超過了正常制約的力量,從而使五行系統結構
中醫五行
關係失去正常的協調。此種反常現象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制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克之行。
應當說明,"相剋"與"相乘"是有區別的,相剋是正常情況下的制約關係;相乘則是正常制約關係遭到破壞以後的過度克伐,是反常現象。在人體,則前者是生理狀態,後者則為病理狀態。
相侮,即相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統結構關係失去正常協調的另一種表現。同樣也有兩種情況:一是被克者亢極,不受制約,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應克木,若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氣虛衰,則木因其衰而侮金,即為木侮金(衰)。
所以說:"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即是說,五行若某一行之氣太過,則對其所勝(我克)之行過度制約,而發生相乘。而對其所不勝(克我)之行發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氣不足,則克我之行必過度制約而乘之。而己所勝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臨床所見的支氣管擴張病證,病位在肺,每因肝氣鬱結,氣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見咳血,則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鬱氣滯,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則為木鬱乘土。溼熱型高血壓,多因溼熱困脾,引發肝失疏洩,肝陽亢逆,則為土侮木。至於金乘木(虛)證候,臨床則為少見。
簡述五行相乘與相侮的異同點?
相乘與相侮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剋次序發生過強的克制,而形成五行間的生克制化異常;後者是與五行相剋次序發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現象,而形成五行間的生克制化異常。
兩者之間的聯繫是:在發生相乘時,也可同時發生相侮;發生相侮時,也可同時發生相乘。
五行相乘的相乘與相侮的關係
相乘與相侮的概念,皆源於《黃帝內經》,是中醫學對古代哲學的五行學說的發展。相乘與相侮,都屬於不正常的相剋現象,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兩者的區別在於:相乘是按五行相剋次序的克制太過,相侮則是與相剋次序相反方向的克制異常。兩者的聯繫在於:發生相乘時,有時也可同時出現相侮;發生相侮時,有時也可同時伴有相乘。兩者皆用於闡釋疾病的病理變化。如《素問·五運行大論》說:「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既指出了五行相乘與相侮的產生原因,又說明了相乘與相侮之間的關係。
五行相乘的五行相乘
相乘,即乘虛侵襲之義。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對其「所勝行」的過度克制和制約,又稱「倍克」。
五行相乘,實為五行之間過度的「相剋」,故相乘的次序與相剋相同(圖3.4)。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導致五行相剋異常而出現相乘的原因一般有三:①所不勝行過於亢盛,因而對其所勝行的制約太過,使其虛弱。如木行過亢,則過度克制其所勝行土,導致土行虛弱不足,稱為「木亢乘土」。臨床上所見的劇烈的情志變化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調,一般屬此種情況。②所勝行過於虛弱,其所不勝行則相對偏亢,故所勝行也受到其所不勝行的加倍的制約而出現相乘。如木行雖然沒有過亢,但土行已經過於虛弱不足,木對土來說屬相對偏亢,故土行也受到木行的較強的克制而出現相乘,稱為「土虛木乘」。臨床上所見的慢性胃病因情緒變化的發作,多屬此種情況。③既有所不勝行的過於亢盛,又有其所勝行的虛弱不足,兩者之間的力量的差距拉大,則出現較重的相乘。如既有木行的過亢,又有土行的虛弱不足,則兩者之間則出現更為嚴重的相乘。一般稱為「木乘土」。臨床上所見的肝氣鬱結或亢逆,而脾胃功能早已虛弱不足,則易發生較重的「肝氣乘脾」病理變化,病人的病情也較重。
例: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肝屬木,脾屬土,在五行當中木克土。《難經.53難》有「七傳者死,間髒者生」之說:肝傳脾。就是說肝會把病邪傳給脾的,為了防止這種傳遞現象,在治療肝病處方時,一定要加味實脾,脾實了,肝就不能把病邪傳遞給脾了。也就是防止次生災害。曹穎甫在《傷寒發微》裡講的非常透徹。請參閱。
問:五行學說的「相生相剋,相乘相侮」是什麼意思,養
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與相剋。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資生的作用;相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相生和相剋,在五行學說中認為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對人體生理來說,也是屬於正常生理現象。正因為事物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剋的聯繫,才能使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使人體維持生理平衡,故說「制則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於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剋的關係,所以從五行中的任何「一行」來說,都存在著「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個方面的聯繫。
「生我」和「我生」,在《難經》中比喻為「母」和「子」的關係。「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關係又可稱作「母子」關係。如以火為例,由於木生火,故「生我」者為木;由於火生木,故「我生」者為土。這樣木為火之「母」,土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內經》中稱作「所不勝」和「所勝」。即是「克我」者是「所不勝」,「我克」者是「所勝」。再以火為例,由於火克金,故「我克」者為金;由於水克火,故「克我」者為水。
相生與相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維持其正常協調關係下的變化和發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剋,如環無端,才能生化不息,並維持著事物之間的動態平衡。
(2)相乘與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間正常的生克關係遭遇破壞後所出現的不正常相剋現象。
相乘:乘,即是以強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克制太過,從而引起一系列的過度克制反應。
當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過於強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過,促使被克的「一行」虛弱,從而引起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異常。例如:木過於強盛,則克土太過,造成土的不足,即稱為「木乘土」。另一方面,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虛弱,因而對它「克我」「一行」的相剋就顯得相對的增強,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過於強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範圍。但由於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對增強,使土更加不足,即稱為「土虛木乘」。
相侮:侮,在這裡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於五行的某「一行」過於強盛,對原來「克我」的「一行」進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稱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別強盛時,不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對金進行反侮(即反克),稱作「木侮金」,或是發生反侮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虛弱,不僅不能對木進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稱作「金虛木侮」。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剋現象,兩者之間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相乘與相侮的主要區別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剋次序發生過強的克制,從而形成五行間相剋關係的異常;後者則是與五行相剋次序發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現象,從而形成五行間相剋關係的異常。兩者之間的聯繫是在其發生相乘時,也可同時發生相侮;發生相侮時,也可以同時發生相乘。如:木過強時,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虛時,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