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三體讀書筆記
2023-10-05 11:45:29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天文學家葉文潔在期間歷經劫難,被帶到軍方絕秘計劃「紅岸工程」。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地球文明的第一聲啼鳴,取得了探尋外星文明的突破性進展。小編為你整理了摘抄三體讀書筆記,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我不是一名科幻愛好者,所以在最初知道這本書時並沒有產生多少閱讀的渴望,直到它獲得「雨果獎」,直到聽很多人對它大加讚賞,我想,一本能夠脫離科幻界而被廣為宣傳的書,必定有它的獨到之處,這一點吸引了我。
《三體》共三部分,讀第一部的時候很久都沒有找到科幻的感覺,好像只是一部記錄文革時代的書,只不過是以天體物理學家的角度,一直到汪淼眼前出現神秘數字的時候,才略微覺得和「幻」有了一點點關係。整體來說,第一部像是鋪墊,而人物中葉文潔更像主角,畢竟一切由她而起,汪淼則像一個拉動幕布的工作人員,雖然活動在文中,但不起決定作用。
從第二部開始,故事漸進高潮,以羅輯與葉文潔對話為起點,之後羅輯莫名其妙被選為面壁者,被選原因卻是因三體人對他的追殺,羅輯吊兒郎當獨自享受,利用面壁者的權利為自己尋找夢中情人,等等一切,都吊足了讀者的胃口,不明白三體人緣何怕他,更好奇他將如何擊退三體人的進攻。之後兩個世紀的光陰過去,世界巨變,仿佛給了人新的希望,然而一切不過曇花一現,那場慘絕人寰的太空之戰驚醒了所有人,羅輯再一次成為救世主。
等到第三部,好像又從頭開始了,這一次是以唯美愛情為起點,但我不是很喜歡這一部分,不是說內容不好,或許是太過虛無縹緲了,又或許是不贊成整個人類的命運最終牽在一個女子身上,總之,不如第二部令人深深震撼。
具體內容不想敘述,還是只談談自己的感觸。第一部略過,從第二部開始,整個故事跌宕起伏,書序中評論說,裡邊任何一段情節節選出來都足以構成一部小說的框架,但作者偏偏不滿足於此。的確,如果我們把整部書分割開來,每個部分也足夠宏大,立意寫書也未嘗不可,但是作者不會這樣做,因為這部書立足於整個宇宙,以宇宙的尺度來看,如果只寫小小的一個部分,或許就像是面對著諾大的一個足球場,卻只寫一隻螞蟻如何搬運食物,這顯然不是作者的追求。
除去內容宏大、立足高遠之外,另一個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文章走向的不遂人意,我們在閱讀一部小說時,總會帶入其中,幻想其與自己有關,進而希望文章走向符合自己的渴望,但《三體》中每當出現矛盾衝突而你希望是這樣一個結果時,真實結局往往相反或始料未及,以至於最後當我撇開個人情感選擇對立面時反而把握了作者的思路。這種做法其實很常見,很多小說結尾都以非「大團圓」的形式出現,無非是讓讀者留有遺憾,念念不忘罷了,但《三體》中幾乎通篇都是如此,幾乎不記得有哪一次自己的期望與最後的結果相符,或許正因為如此,它更令我印象深刻。
第二部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應該屬太空戰艦與水滴的那一次戰役了,記得以前有一句話,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任何陰謀詭計都是紙老虎,換一種說法就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掙扎都是徒勞的。一隻蟲子再怎麼武裝自己,捏死它還是輕而易舉,可惜啊,在《三體》裡,人類永遠都學不會吸取教訓,正如最後所說,弱小和無知永遠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因為傲慢,人類低估外星人的力量,因為傲慢,人類不理解自己的「救世主」,反而愛心泛濫,同情自以為對方很弱小的外星人,因為傲慢,最終導致了整個太陽系的覆滅。
說說不喜歡第三部的原因吧,第二部裡羅輯是絕對的救世主,他一次次把人類從即將崩潰的邊緣拯救出來,承受著壓力和非議,獨自默默的與三體人對抗。而程心不是,相信很多看過三體的人都不是很喜歡程心。羅輯是那樣的一個人物設定,在最初時總是所有人都不理解他,因為不理解甚至可以將他貶低到塵埃裡,但最終時間會給他證明,證明他的正確以及人類的愚蠢。而程心是這樣的一個人物設定,在最初時所有人都愛戴她喜歡她,她做的一切在當時看來似乎正確無比,但同樣時間也會證明,證明她的錯誤和人類的愚蠢。其實故事走到最後,不能說是程心一個人的錯,畢竟是人類把她推到那個位置上去的,但是所謂在其位謀其政,她處在人類救世主的位置上卻扮演著聖母的角色,以為自己大愛無疆,卻永遠看不清未來的走向,人類本是有可能逃脫最後的命運的,卻是她一次次站在愛的名義上扼殺了這樣的機會。程心也做過相對正確的事情,比如雲天明,然而終究功不抵過。
說《三體》是一部硬科幻,裡邊有些情節也的確晦澀難懂,但或許正因為它屬於硬科幻,才更讓人覺得相對真實。以前總覺得科幻就是漫無邊際,與那些修仙魔幻沒什麼區別,反正和生活不搭邊就是了,但是《三體》改變了我這種幼稚的想法,科幻,以科技為基礎,才配得上科幻這兩個字。最後,感慨一下作者的想像力吧,只能用四個字形容:腦洞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