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為水的古文字(Z世代說文解字追光的人)
2023-10-19 21:05:07 2
1月11日
2022年度國考筆試成績
和合格分數線正式公布
點開一路飆升的「國考成績」熱搜
滿屏都是考生們關於「上岸」的心願。
啥是上岸?
上岸一詞出自諸葛亮《絕盟好議》:
「今議者鹹以權利在鼎足,
不能併力,且志望以滿,
無上岸之情,
推此,皆似是而非也。」
原指舍舟登陸,
比喻棄邪歸正。
而近幾年,
上岸的意思逐漸「跑偏」
意為達到了某種目的
或實現了某個目標。
「岸」象徵著穩定、可靠
上岸也就是離開了某種
較為艱難的處境
來到了想要的未來。
「上岸」的新意的由來,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相對於「下海」:下海意味著漂泊,上岸則意味著穩定。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一些擁有「鐵飯碗」的工作者,選擇放棄穩定的職業,轉戰商業。那個時候,他們將創業,稱為「下海」。
而近幾年,隨著國家公務員體制的完善與福利的提高,有不少人想要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體制內工作。於是,對應著便有了「上岸」。
第二種說法來自於網友們對考公的一句調侃——「一入公考深似海」。許多考生要經過幾年的挑燈夜讀才能考上,就像是在深海裡爬上岸一樣艱難。
第三種說法十分勵志,意思是考生能在競爭的浪潮中擊敗其它對手,在望不到邊際的公考之海上成功到達勝利的彼岸。
其實在當下,「上岸」的使用場景遠不止「考公」。
比如在剛結束不久的研究生考試中,不少北京的考生都在考前紛紛前往北京地鐵S1線的一座車站——「上岸站」打卡許願,圖一個金榜題名的好兆頭。
考研、國考、省考、教師資格證考試、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註冊會計師考試、四六級、找工作……每一場大大小小的考試背後都是一段上岸的旅程。
擬招聘3.12萬人,報名過審212.3萬人,平均競爭比達68:1……這一組誇張的數據,正是2022年度國考公共科目筆試的報錄比。
無獨有偶,2022年的全國考研人數高達457萬,接近高考人數的一半。
上岸的這條路上,總是擁擠的。所以備考的他們,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但有些人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定要考研/考公/考證?考上了會怎樣?考不上又會怎樣?
這個時代似乎少了很多「鯉魚躍龍門」的故事,一場考試的成功與否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通向何處。無論這次是「金榜題名」還是「名落孫山」,每個人都能在下一段人生路上遇到其他的機遇或挑戰。
但這段為了上岸而努力的時光仍然很重要:每一個挑燈夜戰的晚上,每一程看著課程視頻擠上的地鐵,每一次崩潰後選擇的咬牙堅持……
有人說,人這一生都在備考的路上。對岸是目標,上岸則是為了更好的自己和未來而奮鬥。對岸是一個模糊又具象的存在,它可能是更好的教育、更高的收入、更穩定的工作,也可能只是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
但不論彼岸是什麼,只要心中出現了一個彼岸,人生就有了下一個奮鬥的目標。
奮鬥的人們像不知疲倦的追光者,為了夢想夙興夜寐。但他們可能並不知道,追光路上的自己,也在閃閃發光。
最後將這段話送給每一位追光的人:
「每個優秀的人,
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
那段時光,
是付出了很多努力,
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
我們把它們叫做紮根。」
作者 _ 郭權祺 李筱
本期編輯 _ 張翕然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