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來歷(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
2023-10-19 17:42:32 2
點擊上方快速關注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也是中國的「情人節」和「姻緣會」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元宵節背後的文化。
古時候,元宵節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賜予未婚男女以相識的機會。在傳統社會裡,禮制森嚴,年輕女孩不允許外出自由活動,但是,過元宵節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借著賞花燈之便,為自己物色對象。所以,年輕男女絕不會錯過這一天賜良機。
元宵節裡充滿了中國人的浪漫故事,這種感情婉約、曼妙、含蓄、內斂,韻味十足。
歐陽修有詩云: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辛棄疾那句膾炙人口的: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還如長安城裡大明宮的太平公主
在元宵之夜的開啟的那面崑崙奴面具……
破鏡重圓這個成語,也是在南朝時期的樂昌公主與丈夫徐德言的重逢故事而來的。 一人一半的銅鏡在元宵節得以重圓……
有關元宵節來歷的說法多種多樣,有3種說法流傳較廣。
元宵節來歷傳說一
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相傳呂后一系在呂后死後害怕大全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開國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來歷傳說二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慶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圓之夜。據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燃燈放煙火的習俗就是從這個說法來的。
元宵節來歷傳說三
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火把也逐漸變為了彩燈。
自唐朝中期以來,元宵節發展成為了我國全民性的狂歡節,因此元宵節是把傳統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
大部分地方元宵節習俗有吃元宵、觀花燈、猜燈謎,還有擂鼓、舞龍、舞獅等活動,但南北各地風俗也有獨特之處。
元宵節習俗
習俗1:吃湯圓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糰」、「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 乳糖圓子」、「湯丸」、「湯糰」,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鹹、甜、葷、素之分;按製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別,則有糯米麵、高梁米麵等。
習俗2:猜燈謎
玩燈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項目。燈謎是元宵燈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並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捲簾、鞦韆、求鳳等格,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中國最大的一次燈謎盛會是1979年在南京舉行的「九城市燈謎會猜」,設有燈謎上萬條,3天裡參加的人次達兩萬多人。
習俗3: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習俗4: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我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從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蹺就已流行。據說踩高蹺這種形式,原來是古代人為了採集樹上的野果為食,給自己的腿上綁兩根長棍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蹺技活動。
習俗5:賞花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習俗6: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一般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向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和肉放在門前。
習俗7:走百病
「走百病」,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以祛病延年。並不是為逛街找藉口喔!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