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吃大魚大肉注意腸胃(節日大魚大肉引不適食療來調理)
2023-10-19 18:50:54 1
圖/陳映平
受訪專家/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副主任中醫師 鄧聰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黃月星 魏星
過年就是親戚朋友輪番聚餐,各種吃吃喝喝。餐餐不離大魚大肉,再加上零食不離口、熬夜嗨翻天,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節日病」了。咽喉疼痛、上火長痘,腸胃積食……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副主任中醫師鄧聰指出,過節難免會打破日常的作息規律,如果出現一些身體不適,應立即著手調整,首先可從飲食下手,用一些湯水來緩解。
一、飽脹不適,喝點鴨胗湯
春節期間很多食物都是比較油膩的,難以消化,稍不留神吃多了點,易加重腸胃負擔,有飽脹不適的感覺。怎樣才能緩解呢?鄧聰建議喝一點鴨胗湯。
布渣鴨胗湯
【材料】布渣葉30克,獨腳金10克,白蘿蔔1斤,蜜棗3枚,新鮮鴨胃3個,鹹鴨胃2個。
【製法】白蘿蔔去皮,清水洗淨,切厚件,備用;新鮮鴨胃剖開,除去內裡的髒東西,但不必剝去鴨胃衣(黏附在鴨胃內壁上的一片金黃色厚膜,俗稱鴨胃衣),清水洗淨,備用;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以上全部材料,等水再滾起,改用中火繼續煲三小時左右,加少許幼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有清熱導滯、健胃消食的作用。適用於應酬飲食太多,脘腹飽脹不適,噯氣頻繁,納食呆滯,大便酸臭等症狀。
二、上火長痘,熬蘿蔔湯
與親朋好友聚會,喝點小酒就少不了煎炸的下酒菜,加上熬夜打麻將、煲劇,容易引起上火、長口瘡和痘痘,如何解決上火問題?鄧聰認為以下幾個食療方可以清熱解毒。
1、雪耳麥冬響螺湯
(解虛火)
【材料】雪耳15克,麥冬15克,響螺1隻,豬月展肉3兩,陳皮1角。
【方法】雪耳用清水浸透發開,洗乾淨,備用;響螺去殼取肉,切去腸臟汙穢物質,清水洗淨,切片,備用;麥冬、陳皮、豬月展肉分別洗淨,備用;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麥冬、陳皮、響螺和豬月展肉,等水再滾起,改用中火繼續煲兩小時左右,再放入雪耳,繼續煲30分鐘左右,加少許幼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有清熱降火、滋陰生津的作用。適用於虛火上炎,口腔潰瘍,口乾,口渴,精神疲倦等症狀。
2、馬蹄茅根蘿蔔湯
(清熱解毒)
【材料】馬蹄10個,新鮮茅根4兩,白蘿蔔1個,瘦豬肉4兩,生薑1片。
【方法】馬蹄、白蘿蔔分別去蒂、去皮,切厚片,洗淨,備用;新鮮茅根(可用乾淨水草捆綁成一紮一紮)、瘦豬肉、生薑刮皮分別清水洗淨,備用;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以上全部材料,等水再滾起,改用中火繼續煲兩小時左右,加幼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煩渴,口腔潰瘍,咽喉腫痛,大便不順暢,小便黃赤,排尿澀痛等症狀。
3、綠豆薏米燈芯粥
(清熱利溼)
【材料】綠豆3兩,生薏米2兩,燈芯花10個,腐竹15克,陳皮1角,粘米適量。
【方法】綠豆、生薏米、粘米、燈芯花、腐竹、陳皮,分別用清水洗淨,備用;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以上全部材料,等水再滾起,改用中火繼續煲至粘米開花成稀粥,加少許幼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有清熱解毒、利尿祛溼的作用。適用於煩躁,口乾,唇紅,面部生瘡,小便黃、尿量少,甚至排尿時尿道澀痛等症狀。
三、解醉酒,煮些葛花湯
親朋好友一年到頭難得相聚,推杯換盞是餐桌上的常事,難免很多時候會喝高了,如何解酒和防止酒精對肝臟的傷害非常重要,鄧聰推薦「生菜豆腐葛花湯」。
生菜豆腐葛花湯
【材料】生菜半斤,水豆腐兩塊,葛花15克,瘦豬肉4兩,生薑1片,幼鹽少許。
【方法】生菜、瘦豬肉切片、水豆腐切塊、生薑刮皮,分別用清水洗淨,備用;葛花清水洗淨,盛載於一個乾淨的紗布袋內,備用;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以上全部材料,改用中火煲至豬肉熟透,加少許幼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有解酒毒、清熱解毒、利尿祛溼的作用。適用於飲酒過量,醉酒,頭昏腦漲,唇舌乾燥,小便不暢順、尿黃,大便不通暢,痔瘡疼痛,口腔潰瘍等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