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和石家莊之間隔著什麼山脈(以河為界到以山為界)
2023-10-19 17:22:37
在我國北方有一個著名的省會,那就是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山西太原。太原別稱并州,簡稱為並,是我國上古九州之一 。在我國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上,山西太原幾次變化名稱,太原的別稱還有晉陽、龍城等等。
到了現代,太原已經成為了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優秀旅遊城市等等名稱,除此之外,太原還是山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形成了包容、尚德、誠信等的城市精神在我國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太原自古就有「控帶山河,雄踞天下」的美譽,下面就讓我們去探究一下太原的由來,以及太原所包含的含義以及太原這個城市帶給我們什麼。
太原的歷史發展歷程看太原的由來1.太原這座城市的前身
太原這座城市,被劃分到了了華夏九州之一的冀州。《漢書》當中有一段話可以證明,是這樣說的「河內曰冀州:其山曰霍,藪曰揚紆,川曰漳,浸曰汾、潞。」而汾就是指我國太原這一帶。早就恰恰說明了在秦漢以前冀州之太原這一帶。
相傳太原城的建立,繞不開臺馭這個人,是因為他治理了汾河,開拓了太原盆地,才有了後來的太原城。除此之外,殷商時期就在太原產生了,「許坦型文化」。也從側面證明了太原城歷史的悠久。
時間到了春秋戰國時代,據《戰國策》記載,晉國荀吳率兵北徵,打敗了佔據太原一代的夷狄。將太原地區納入中原文化的範圍。
到了春秋末期晉定公開始營造晉陽古城十五年(前497年)顯赫於世的晉陽古城問世於汾河晉水之畔,而且在太原這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中發生了一件跨時代的大事——三家分晉。
《資治通鑑》記載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我國史學家以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戰國的分界點。太原作為趙國成立後的都城見證了這一划時代的大事件。
2.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行政中心
在秦始皇一統天下,橫掃六合後,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將天下劃分為三十六個郡縣,其中設立了太原郡,而太原郡的郡治就是後來的太原,以前叫晉陽。
後來到了漢武帝時代漢武帝為了加強統治,將天下劃分為十三個州,每一個州設立一個刺史,而將原來的太原郡改設為并州。太原成為十三州的郡治之一 聞名天下。《資治通鑑》中記載「漢武帝時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綬,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為駕四封乘傳。而并州的治所就在太原。
到了後來,五胡十六國的時候。晉陽也就是太原先後被苻堅、石虎等人佔領。南北朝時代,晉陽更是作為東魏和北齊的「副首都」的地位而存在的。在我國南北朝有名的昏君高洋等人都在晉陽坐鎮,遙控天下。可見太原在當時有多麼的重要。
到了隋唐時代,太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到了隋代太原成為了當時全國性的大都會。將晉陽改為太原郡。特別是到了唐朝的時候,太原更是成為了大唐盛世的發源地。成為了著名的龍興之地。李世民父子就是指太原起兵定鼎天下的。
後來在唐朝建立以後唐朝的多位帝王將太原擴建,並且加封太原為北都、北京等,可見當時太原的重要性,唐代著名的大詩李白曾經說過「天王三京,北都居一」。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太原更是成為多個國家的首都,一時間居然將太原稱之為「龍城」,太原的榮耀達到了巔峰
3.日漸衰弱,太原地位不斷下降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到了宋代的時候,宋太宗趙光義一把大火燒毀了代表著當時北漢政權的太原城,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毀於一旦 也成為太原開始衰弱的標誌。
太原被迫遷往四十裡外的唐明鎮。後來到了北宋末期太原又被昏庸無能趙桓下詔讓給金人,在以殘暴著稱的金人下度過了八十餘年。太原在異族的壓榨下開始進一步衰弱。
到了元明清時代,由於經濟中心的不斷往東南方向移動,以及太原城接近我國和異族的交界處,戰亂不斷,經濟不斷衰退,雖然到了後期出現了晉商這一個全國有名的大商幫,但是卻依舊改變不了太原衰弱的事實。
到了新中國成立後,在山西太原附近發現了非常豐富的煤炭資源,由此山西太原才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復興繁榮起來,而新中國成立後,太原的名字便開始確定下來,並且沿用到現在,雖然現在的太原在我國所以的省會當中並沒有特別出眾,但是太原永遠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魅力
太原的由來通過上面的描寫我們可以發現,太原這名稱最開始是出自於上古的一位傳奇人物之手。據《左傳》記載「臺馭治水,宣汾兆,障大澤」這個時代的太原還屬於一個自然地名,但是可以什說明太原已經進入了我們是視野當中。
也可以理解為大原,只不過到了後來歷史的漸漸發展,特別是到了趙國建立都城、秦王設立太原郡之後,發展到現在橫跨太原盆地的太原市,泛稱了千年的太原,完成了由自然地名到行政地名的華麗轉變。一個千年的歷史文化名城就此產生。
太原的含義1.首先從歷史沿革來看
從太原的發展城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來,從秦始皇時代就設立了太原郡,郡治在晉陽,到了隋唐事情仍然設立了太原郡,知道明清時代,太原更是成為了省會的名稱,由此可見,在我國歷史上有一段很長的歷史都可以把現在的山西和太原相等同。
因此太原這一個城市,很大一部分沿革了太原城這一座擁有數千年發展歷史的城市的名稱或者他所代表的一個區域。《爾雅》中寫到,「廣平月曰原」,因此太原延伸意思為太平,和平,加之太原地處我國戰爭多發地帶,太原的含義中不乏有對於天下太平的美好願景。
2.從太原城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來看
眾所周知,太原地處太原盆地,地勢相對於周圍不知平坦了多少,而且太原三面環山,一面環水。在多山的黃土高原上仍然不失為一個相對的大平原,因此稱之為太原也是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的根據的,除此之外,太原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久而久之就會在人們的觀念中形成太原這一個概念,自然而然太原成為了這一個千年古城的名稱。而這一切都和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因為山多平原少,加之汾河流過衝擊成為了一個相對的平原,所以太原和他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有關。《說文解字》中對於原字的解釋有「原,水泉本也」因此太原可以說是平原多水的地方,這和太原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恰恰吻合。
3.其中太原還是一個沃土千裡,人傑地靈的美地。
不得不說是一個國泰民安的好地方,《說文解字》但中還有這樣的描寫,說:「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意思就是說太原找個地方非常遼闊,無窮無盡的大平原。
除此之外,據我國古代著名的著作《釋文》說:「與『大』同。」《集韻》說:「或作『太』,大、泰音義同。」由此又可以推測出太原未嘗沒有象徵著國泰民安的美好意義。事實也是如此,在這一片風水寶地中孕育了多少炎黃子孫,創造了多少繁榮昌盛。
太原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富庶美好的象徵。
太原從以河為界到以山為界的演變眾所周知,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過太原,在我國太原城發展的前期,一直是以汾河作為行政區劃的。特別是在春秋戰國以前,太原一直被夷狄所佔據,而汾河則成為了阻擋華夏族河夷狄的自然地理分界線了,自然而然,太原與其他區域所相對隔絕就形成了以河為界的狀況。
到了後來,秦始皇全國統一,太原郡的設立,極大的擴大了太原的轄區範圍,因此隔絕與中原內地交流的汾河就被慢慢弱化,而來著西北方向的遊牧民族的興起對中原王朝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太原西北河東北方向的山脈成為了阻擋異族的分界線,也就造成了太原由以河為界到以山為界的變化。
總結與思考太原作為一個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城市,在我國古代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太原名稱即包含對當地自然地理狀況的描寫,也有對太原在一塊風水寶地的美好願景。太原的由來是我國歷史發展的結果。
到了今天,地區處於中北地區的太原,應該如何發揮自己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完成太原的復興呢?可以說雖然太原的經濟相對落後,但是太原它那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太原最大的財富。
參考文獻
《說文解字》
《集韻》
《漢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