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的發展歷程(洪門的由來)
2023-10-19 07:34:47 1
與青幫類似,"洪門也是種秘密的結社組織,有人說,因為明太祖年號「洪武」,所以才拿洪字來起名的,如辛亥革命元老陶成章在巜教會源流考》中就說:「天地會"即"洪門」……何謂洪門?
因明太祖年號"洪武"故取以為名。指天為父,指地為母,,故又名"天地會",當然,還有其他的說法,但無論是哪一種說法,"洪門"名字的由來都是恢與反清復明有關。有關這一點,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說道,"洪門者"創設與明朝遺老,起於康熙時代。蓋康熙以前,明朝之中烈士,多欲力圖恢復,誓不臣清,捨生赴義,屢起屢蹶,性虜拼命,然卒不能救明朝之之。迨至康熙之世,清朝以盛面明朝之忠烈,變殘廢殆盡。二三遺老,見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義之根苗,流傳後代,故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結成團體,以待後有起者可藉為資助也。此殆洪門創設之本意。然其事必當極其秘密,乃可防政府之察覺也。夫政府之爪牙為官吏,而官吏之耳目為士紳,故凡所謂士大夫之類,皆所當忌而須嚴為杜絕者,然後其根株乃能保存,而潛滋暗長於異族專制政府之下。以此條件而例會,則以演戲為之,蓋此最易動群眾之觀聽也。其傳部思想,已不平之心,復仇之事以表之,此最易使士大夫聞而生厭,遠而避之者也,其固結團體,則以博愛施之,使彼此手足相顧,患難相扶,此最合乎江湖旅客無家遊子之需要。而終乃傳以民族主義,以期達其反清復明之目的焉。
孫中山先生在這段論述中明確指出,洪門創設於明朝遺老,是一個有著鮮明的民族國家之思想,以反清復明為政治宗旨的具有革命意義的秘密團體。孫中山先生的這種認識,促使他積極向洪門靠近,甚至為更好地藉助於洪門的力量,達到自己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統治的革命目的,他自己也加入了洪門組織。
其後為了更加明確反清的革命志向,孫中山又建議舉行洪門總註冊,並且代表致公堂擬定新章程,從而使得洪門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革命團體,這一舉措推行之後,美洲華僑七萬多人共捐贈款項約21萬美金,強有力的支持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需要。孫中山先生曾經很感慨地說,"海外華僑,若無洪門,則華僑民族意識,不能如此堅強"。有關洪門的創立時間有許多說法:一說是起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3月25日;一說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7月25日
據某些史料記載,洪門祖先譜系有"始祖""五宗""前五祖""中五組","後五組","五義""五傑""二師"等按照香堂上供奉的牌位,這些人分別是:始祖:洪英,傅清主,顧炎武,黃梨訓,王夫之
五宗:文宗史可法,武宗鄭成功,宣宗陳靜南,達宗萬雲龍,威宗蘇紅光
前五祖: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世開
中五祖:楊仗佑,方惠城,吳天成,林大江,張敬之
後五祖:李式地,紅太歲吳天佑,林永超,姚必達
五義:鄭君達,謝邦恆,黃昌城,吳廷貴,周洪英
五傑:鄭道德,鄭道方,韓龍,韓虎,李昌國
三英:郭秀英,鄭玉蘭,鍾文君
二師:男軍師史明鑑,女軍師關玉英
洪門崇尚儒家創導的"三剛""五常""五倫""八德"等倫理道德並將其作為洪門的道德規範和精神武器。"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五常"即"仁,義,禮,智,信";"五倫"即"處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關係的準則";"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他們還將"五常"中的每一字都樹立一位古人的事跡來作為榜樣:"仁"一帝堯的讓賢,"義"一孟堂君養士,"禮"一周公制禮,"智"一許茂公的神機妙算,"信"一關公封金掛印護嫂尋兄。洪門還用詩歌來稱頌:"君明臣良正朝綱,父慈子孝家到昌,夫賢婦順多和睦,兄寬弟讓降吉祥"。辛亥革命之後,清王朝已不復存在了,洪門一時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也迷失了前進的方向,這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洪門中不少人就跟腐敗勢力相結合,利用秘密活動的傳統方式經營鴉片走私,開設計院賭場,從事綁架勒索,在幫會流氓化,流氓幫會化的趨向中,洪門逐在民間成了流氓團夥,黑社會勢利的同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