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五常有哪幾個(聯合國五常的由來)
2023-10-19 06:18:10 1
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被簡稱為「聯合國五常」,也被稱為「五大國」。他們的由來其實很簡單,卻被一些「好事者」戲劇化,似乎中國靠了誰誰誰幫忙才進入,這種歷史知識嚴重匱乏的民族自虐症太多,讓人齒冷。
一、國際聯盟的崩潰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總統威爾遜提議成立國際聯盟,維護和平避免戰爭。該建議在1919年凡爾賽會議上得到英法等老牌強國支持,但美國國會卻認為國際聯盟盟約要求美國承擔國際義務甚至可能因為其他國家的原因捲入戰爭,違背了華盛頓總統以來的「孤立主義」政策,重申美國不介入舊大陸紛爭,也就沒有批准凡爾賽和約。這樣以來,國際聯盟的倡導國不是國際聯盟成員國,國際聯盟也就被英法兩個大國控制。
國際聯盟由英法等國控制,實力最強大的美國不參加國際聯盟,實力僅次於美國的德國與蘇聯,不是退出國際聯盟就是被「開除」出國際聯盟,這也導致國際聯盟更加脆弱,根本無力制止德國、日本、義大利、蘇聯的擴張。
「退群」不是美國總統川普的「唯一愛好」,當年德國總理希特勒、義大利首相墨索裡尼、日本內閣也喜歡「退群」。川普雖然喜歡「退群」 卻不願意從聯合國安理會退群,畢竟聯合國安理會權勢太大 退群不符合美國國家理由。
二、美國牽頭聯合國家聯盟
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開始趁著歐美忙於應對「大蕭條」蘇聯忙於「五年計劃」的工業化,開始發動獨霸中國的侵華戰爭。1937年7月日本開始「全面侵華」,1939年9月德國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把英法捲入戰爭,1941年6月德國偷襲蘇聯把蘇聯捲入戰爭,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把美國捲入戰爭,從而世界上幾個主要國家都遭受德日意法西斯國家聯盟的侵略,就有必要以反法西斯的聯盟對法西斯的聯盟。
1942年1月美國牽頭組織了26國華盛頓會議並發表了《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美蘇英中「四大國」領銜籤字,其他22國按照拉丁字母排序在「四大國」後面籤名。美蘇英是當時反法西斯最強大的3個國家,中國從1931年以來就長期抗擊日軍侵略甚至把日軍主力牽制在東亞戰場,無論是貢獻還是表現都是僅次於美蘇英三國。法國當時戰敗投降,美國並沒有承認戴高樂的法國流亡政府,法國也就沒能應邀參加華盛頓會議,當然也就不能領銜籤字。
1944年6月諾曼第登陸後,戴高樂的法國軍隊開始跟隨英美盟軍重返法國,美國總統羅斯福出於現實考慮也就不得不在1944年7月邀請戴高樂訪問美國,承認戴高樂政權的合法性。1944年8月戴高樂回到巴黎,法國成立了戴高樂為首的臨時政府,而且戴高樂政權得到邱吉爾、史達林的大力支持,羅斯福也就順水推舟承認戴高樂領導下的法國臨時政府。戴高樂要求參加決定戰後國際關係的雅爾達會議,遭到羅斯福反對,說明羅斯福政府對戴高樂政權的支持還有限度。
1945年4月羅斯福總統病逝,杜魯門接任總統並改變對戴高樂的態度,接受法國是世界大國的客觀現實。雖然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沒有邀請戴高樂參加,但1945年10月聯合國舊金山制憲會議上同意法國作為領銜籤字的大國,位列原來華盛頓會議「四大國」之後,成為「增補」進來的「五大國」之一。美國甚至同意法國參加對德國的軍事佔領,英法美控制的德國「西佔區」後來發展為聯邦德國。
一些民族自虐症患者,認為中國的「五大國」地位是靠美國或者蘇聯恩賜,他們不願意知道中國的大國地位是通過抗日民族衛國戰爭爭取來的。即使1954年中國以「五大國」地位參加日內瓦會議,那也是先有「五大國」資格才能以「五大國」地位參加會議。這種大國資格,是後來的德國、日本、印度、巴西無論如何發展,得不到現在「五大國」一致同意都難以獲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