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80萬起家到估值3500億)
2023-10-19 20:38:05 2
導語:
前不久,美國知名商業期刊《福布斯》評選出2016年最有投資價值的十大公司,滴滴出行首次上榜。《福布斯》評價說,滴滴出行作為一家技術驅動型的企業,它的入選標誌著投資人有信心中國技術創新公司給全球投資市場增添更多價值。截至2016年年底,滴滴出行全平臺日訂單量已經突破2000萬。
強勁市場對手、補貼 紅包的燒錢質疑、各地網約車細則公布,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多次岌岌可危的經歷,並沒有讓滴滴倒下,反而是涅槃重生變得更加強大。最近滴滴出行宣布融資55億美元,神話般地席捲著商業視野。
生於安樂
2012年9月,以80萬元起家的滴滴打車上線了,那時計程車拒載、不打表的現象隨處可見,打不到車和打黑車的苦楚每個人都經歷過,點一下手機馬上就能坐上車的場景想都不敢想。
成長於憂患
2015年情人節,滴滴快的合併,不到半年融資30億美元。此後,Uber曾找滴滴談判,開出的條件是,要麼接受Uber投資40%,要麼被Uber打敗。在美國,大家或許習慣將Uber視作移動出行行業的領軍者,但它卻無法在中國市場從滴滴手中取得成功。2016年8月,已成長為移動出行巨頭的滴滴出行收購了Uber在中國的業務。
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快速和高效的執行力,是滴滴唯一的選擇,可以說,最激烈的競爭一直在倒逼著滴滴的成長,時刻保持著對於市場的警覺,也是滴滴成功的必然。
滴滴內部非常有危機感,在滴滴,不是為了證明自己,而是突破自己,事業心驅動,大家進入滴滴的價值觀一致,都是「再次出發」。
在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臺的基礎上,滴滴還曾經表示了未來5年進一步成為世界級的汽車運營商和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的願景,其中傳遞出的信息很明確,就是滴滴未來也許將不再專注於出行業務,而是要在國際化與前沿智能交通科技上做重點布局。這其中包含了兩個內容:一個是做「智慧城市」,另外一個則是要搞「人工智慧」。
在智慧城市領域,滴滴已經開始發力,從今年5月8日起,陸續在北上廣三地上線並陸續推廣雙語功能。此外,滴滴在廈門獲得牌照之後,還承諾要支持廈門建立大平臺、大數據,建成國際知名智慧城市,讓廈門市民和遊客出行更為智慧、高效與便捷。
而在人工智慧領域,今年3月份,滴滴成立了專注於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的滴滴美國研究院,並邀請了汽車安全專家查理·米勒加盟。如果能夠在這兩個發力方向中都能取得成功,那麼滴滴將在用戶的出行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可以看到的是,經歷合併和長跑並取得了絕對的領先地位之後,國內市場的網約車戰爭格局已定,滴滴出行在中國市場上的寡頭優勢也尤為明顯。此刻的滴滴手上已經有了一副好牌,接下來如何打好,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