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書法字體(秦朝人平時根本不寫小篆)
2023-10-19 05:13:25 2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秦朝只寫小篆。後來,隨著秦簡的出土,人們才明白:原來秦朝人平時根本不寫小篆,隸書才是他們的流行書風。
因為秦朝法律太嚴格,文書不能按時送達,是要沒命的。於是,文書在書寫時儘可能加快速度,而小篆根本快不起來,於是,隸書應運而生。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1100多枚竹簡,這些竹簡長23.1~27.8釐米,寬0.5~0.8釐米,是秦人保留下來的墨跡,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字體屬於一種從篆書往隸書轉變時期的「秦隸」。字型工整端秀,筆劃渾厚樸茂。其內容主要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于吉兇時日的佔書等。
這批雲夢睡虎地秦墓竹簡,填補了秦至漢書法真跡的空白,為研究書法史增添了確鑿的實物資料。秦代不只流行小篆,民間已經大量書寫這種「秦隸」,其字型正方、長方、扁方等不拘;筆 劃則肥、瘦、剛、柔並舉,縱橫奔放,渾厚凝重,跌宕多姿。
後來湖南裡耶又出土了更多的秦簡。
這些隸書,屬於早期古隸,介於篆隸過渡之間,因此有些字依然保留著篆書的書寫習慣。秦隸為後來日臻成熟的漢隸源頭,它上承大篆、下啟漢隸,起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在書法史中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