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花崗巖麼(中華民族的精神之山)
2023-10-19 15:17:58 1
近日,泰安市人民政府網站公示《泰安市城鄉一體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提出了「以泰山為中心,濟南、泰安、曲阜共建一條文化內容極為豐富、文化地位極為重要、文化聯繫極為密切的中華文化樞軸」的目標。中華文化樞軸的文化內容包括四山(歷山、泰山、嶧山、鳧山)、四水(黃河、濟水、汶河、泗水)、四城(濟南、泰安、曲阜、鄒城)、四聖(舜、周公、孔子、孟子)。這四山、四水、四城、四聖究竟有何獨特之處,能代表中華文化呢?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風華齊魯》將為您一一解讀。請看第2篇:《泰山巖巖,中華民族的精神之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亙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易·說卦》「履而泰,然後安」。「泰」字就有原來的高大、通暢之意引申為,「大而穩,穩而安」。隨即出現了「穩如泰山」、「國泰民安」、「泰山鴻毛」之說。
按照中國古人的觀念,東方是生命之源,是希望和吉祥的象徵。而古代中國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嶽泰山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雨順的對象來崇拜,於是,地處東方的泰山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
受天命而當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一,權力的象徵。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後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
無數文人墨客也以登臨泰山為人生一大樂趣,孔子的《邱陵歌》、司馬相如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嶽》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岱廟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巖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畢至,是中國歷代書法及石刻藝術的博覽館。泰山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97處,古建築群22處,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泰山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山,在它身上,體現出 「會凌絕頂」的攀登意志、「重如泰山」的價值取向、「不讓土壤」的博大胸懷、「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國泰民安」的美好寄託等。泰山大觀峰上有清人題勒「與國鹹寧」「與國同安」「斯山之固,國家柱石」,丈人峰上有當代日本書家柳田泰雲書刻「國泰民安」,都正切中泰山文化的這一精髓。
(壹點號《風華齊魯》出品,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圖片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