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白鹿原影視基地拆了嗎(投資3.5億開業僅四年)
2023-10-12 01:19:07 1
3月12日,西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正式啟動拆除工作,這個投資3.5億元,建成不到4年的景區項目,經過多次停業整改後,最終還是選擇拆除。
據了解,該項目位於西安市藍田縣安村鎮田坡村移民搬遷後的老宅區域,於2016年5月試營業,開業初期日客流量達到12萬人次。但從第二年起,客流量便逐漸下降,直至2019年3月,西安藍城理想小鎮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接手項目後,景區停業整改。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區一角,圖據網絡
同質化嚴重 民俗村難討遊客歡心
2013年,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政府對外公布《白鹿原生態旅遊觀光帶區域建設總體規劃》,稱要打造一個集生態旅遊開發、休閒度假、民風民俗體驗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開發區。
據西安日報報導,2014年,決心投身傳統村落旅遊項目的陝西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在考察了關中環線周邊村莊的自然條件後,最終選擇在白鹿原上的安村鎮田坡村舊址打造有關項目。
「當時《白鹿原》大火,很多人都想藉此『搞事』,村裡也有不少人眼紅隔壁袁家村的紅火,想把自己村子『折騰』下。」田坡村一位村民告訴紅星新聞,當初聽說有企業想租村子的舊房子,改造成旅遊項目時,村裡不少人是同意的,有的甚至投資了不少錢在建成後的項目商鋪裡。
該村民說,並非所有人都願意將舊房出租,「當初整個村子搬到原上時,還有十來戶人是不願意搬的,他們一直都住在以前的舊房子裡,也不同意將自己的房子租出去,因此和開發商那邊的關係並不是很好。」
儘管如此,2016年5月,由陝西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3.5億元打造,佔地1200畝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還是開門迎客了。當日接待遊客量達到了12萬人次,一時火遍西安。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區一角,圖據網絡
據了解,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依白鹿原地勢而建,南望秦嶺,東臨灞河。裡面保留了原始的自然森林公園形態,村內的仿古建築、美食特產、傳統技藝表演等都帶有一定的關中特色。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項目的發起人、陝西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安可全曾公開表示他對民俗文化村的期待與憧憬:「白鹿原神秘而厚重,我們不想將它的歷史文化鑲在框裡、掛在牆上,而是讓人們不僅看得見,還摸得著、感受得到。」
但據去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遊客稱,安可全的願望並未實現,「裡面看不出有什麼白鹿原特色文化,像衛生間標識牌『小娥(女)』、『黑娃(男)』都感覺是硬扯上的關係。」西安市民王先生說,他所體驗到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就像是一條仿古小吃街,且價格偏高,「別的景區,一碗涼皮大概10元,但這裡要15元。」
「沒有獨特的自然風景,也沒有吸引人的特色項目,除了小吃再無其他。」一名曾去過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重慶遊客告訴紅星新聞,她是2017年5月去的陝西,去了當地幾個有名的特色村子,但體驗感都不佳,「這些村子大同小異,毫無特色,感覺像是複製粘貼的一樣。」
350餘戶商家入駐 最後僅剩約30戶
2017年秋,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遊客數量銳減,不少商鋪關門……這個運營還不到兩年的景區開始出現頹廢之勢。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區一角,圖據網絡
「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有2個,一是周邊同質化、同類型的村子太多,競爭很激烈;二是民俗文化村在這些村子裡面是離西安市最遠的。一來二去,效益就差了。」 前陝西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吳先生告訴紅星新聞,項目建成後,他們對外招商了350餘戶商家入駐,按照租金 押金的形式籤訂了租賃合同。起初,整個項目園區的營業額都比較好,但隨著越來越多同類型村子、小鎮的出現,特色不足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漸漸少了遊客。
吳先生說,當時整個西安地區,都熱衷於做鄉村旅遊項目,他們公司也一樣,在招商入駐時並沒有過多篩選商戶,「說白了,就是模仿那些成功的村子,沒有自己的特色。」
田坡村村民李某告訴紅星新聞,他在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裡投資了200萬元,利用自己的老宅,開了一家種養園,開業第一年還行,但第二年就因項目運營團隊的意識和方向等原因,一直在虧損。不少與他情況類似的商戶迫於壓力,一年不到便選擇了關門,「大家都盼著項目越來越好,也曾建議開發商把本土最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實景,以及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活場景搞一下,但他們一直不採納,也不允許村民參與進來。」
2018年年中,因店鋪大量關門,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以改造提升為由暫停開放。期間,藍田縣政府官網發布了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三期) 建設招商項目,三期規劃投資7000萬元。數月之後,「二扇坡」之間的大溝上架起了一道7D的玻璃吊橋,但遊客數量依舊寥寥。
紅星新聞通過天眼查發現,在這期間,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投資方也幾經變更。2015年1月,陝西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由多位個人出資人組建。期間,出資比例也多次變更。2019年3月,陝西金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1000萬,全盤接管陝西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2019年7月,陝西金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又將全部股權質押給了西安藍城理想小鎮建設管理有限公司。
「因為項目發展不好,賺不到錢,導致後來的一連串問題。」吳先生說,由於民俗文化村生意日漸慘澹,他們曾試圖關門整改,但因為一直賺不到錢,公司內部也幾經變化,「後來的兩年裡,我們明白項目失敗了,便沒再收取商戶的租金和物業費等,也勸他們早些退租減少損失。到最後,只剩了30戶左右的商鋪還在堅持。」
停業整改半年後選擇拆除
2019年8月9日,陝西藍田縣人民政府發布通告,稱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區即日起暫時關閉,升級改造。2020年3月7日,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再次貼出公告,但內容卻不是開門營業。
公告稱,3月12日至31日,將對該景區一至五平臺、回坊及周邊的建築物和構建物進行拆除。
↑2020年3月7日,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貼出拆除公告,圖據網絡
「確實對景區進行了封鎖,並準備拆除。」3月10日,紅星新聞從白鹿原管委會處了解到,目前景區的管理方為西安藍城理想小鎮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已根據目前的運營現狀做了相關整改計劃,「白鹿原很大,民俗文化村雖然在停業改造,但其他有關項目還在正常運營。」
此外,據華商報報導,白鹿原管委會主任張冉軍曾表示,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因全省類似項目過多、同質化嚴重,項目本身經營、運營能力欠缺,配套設施不到位和後期資金不到位等原因導致經營失敗。為吸取教訓,目前,藍田縣已和西安一家企業接洽,計劃對這片地方重新規劃。
初步計劃在短時間對商鋪進行停業拆除,但一些老的民俗內容仍會保留,同時會增加精品民俗酒店、老年人醫療養生等新內容。曾經的商戶如果不願意幹可以退還相應資金。張冉軍說,新的規劃和合作縣上還在研究,會謹慎決策和實施,「已經失敗了一次,重新開業不能再失敗了。」
「已經開始拆了,來了好幾輛卡車,每天都在作業。」3月15日,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一村民告訴紅星新聞,景區項目已經拆了3天了,由於周圍被封鎖禁入,他並不知道拆除工作進行到哪一步了。
紅星新聞記者 李文滔 羅夢婕
編輯 彭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