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讀書筆記
2023-10-08 02:03:32
最近,讀完村上春樹《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在書中與大師相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讓我重新認識了一個可愛、純真,令人敬佩的作家村上。
這本書是村上春樹的隨筆,告別了以往華美的文字,更多是用平實的語言,描述了自己跑步與寫作的生活。
這裡沒有藝術家波瀾壯闊的傳奇,帶我們走進一個更加真實、生活中的村上。
在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神宮球場,觀看棒球賽,村上春樹的腦海中閃念「寫篇小說試試」,於是29歲的村上春樹自此開始寫作的生涯,關閉了經營多年的店鋪,成為職業小說家。
他徹底改變生活形態,早睡早起,每天堅持長跑。
1.全力以赴
正如村上所說,之前拼命的工作,經營的店鋪,漸漸生意好轉開始盈利,管理的不錯之時,他打算關門閉店,全身心投入寫作中。
周圍的朋友忠告他,完全可以交託別人去經營店鋪,不至於關門歇業,如果以後不想寫作,還可以回來繼續開店。
村上直率而坦誠的寫道「無論做什麼事,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則不得安心。將店鋪隨意交託給某個人,自己躲到別處去寫小說,這種討巧的事情我做不來。如果因為模稜兩可、三心二意以失敗告終,懊悔之情只怕久久無法拂去。」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全力以赴,專注於寫作的精神,使得村上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了他感興趣的長篇小說上。
完全的、專心致志的投入,讓他在完成《尋羊冒險記》後,有了深切的感觸,找出了自己的風格。
現在是信息爆發的時代,我們身邊每天充斥著各種誘惑和挑戰,很多人都在忙,同時做著好多事情,有時卻一件事情也沒有做好,結果往往不如人意。
如果我們能如村上那般簡單,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留餘地,全力以赴,一定會收穫更多。
2.超越自己
不論在夏威夷州考愛島,盛夏雅典的馬拉松賽道上,還是北海道的跑道上,村上坦言他不計較比賽的輸贏,無論何事,贏了別人也罷輸了別人也罷,都不太計較。
村上倒是更加關心是否達到自己設定的標準,包括對於寫作,書的銷量,得獎與否,這些也許能成為成功與否的標誌,但是重要的是,他要達到自己的標準,超越昨天的自己。
他寫道:「如果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他有自己的標準和原則,正是這些標準,促使他在跑馬拉松身體不支的情況下,可以堅持跑到終點。
不能違背自己定下的原則「不管奔跑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我都要跑完全程」。
他時刻想的是怎樣超越自己,而不是打敗別人。
3.持之以恆
由於過上從早到晚伏案寫作的生活,為了維持體力,保持體重,村上開始每天、不間斷的長跑。
東京,紐約,雪梨,不論嚴寒酷暑,腿腳疼痛,10公裡、20公裡、30公裡……長此以往,堅持了三十多年。
在北海道的馬拉松上,跑過50公裡時,腿上肌肉僵硬疼痛,不聽使喚,感受到肉體上的苦楚,他依然忍耐著、努力著跑完了全程,堅持到了最後。
事實上,村上並不感覺長跑是一件痛苦折磨的事,他喜歡並享受其中,在長時間的長跑中,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獨處中,享受與自己共存的時光。
正因為做著感興趣的事情,即使過程不簡單,不容易,依然憑強大的意志力,持之以恆的做了下來,令人敬畏,這也是村上春樹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當我們想要放棄,想要懶惰時,想想這位依然在長跑,依然在努力,筆耕不輟的大師吧。
這本書看似平平淡淡,卻讓我遇見了一位偉大的作家。
他的執著,他的堅持,他的自律。
其實,人生何嘗不是一場馬拉松,不是一場長跑呢?
人生的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