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西遷歷史(重走西遷路)

2023-10-21 18:36:31 2

□本刊記者 陳通

一個民族遷徙的傳奇經歷,一次悲壯的親人告別,一支西部的邊防軍,一部民族文化傳承的經典,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200多年前,為了打擊沙皇俄國對我國西北邊疆的侵略野心,也為了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版圖完整,清政府決定從盛京錫伯族內挑選能徵善戰的將士到伊犁築城駐防。於是,一支4000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從瀋陽出發,歷經艱難險阻,到達新疆伊犁戍邊,耗時1年零3個月,最終完成了流芳歷史的錫伯族萬裡戍邊這一壯舉。

淚灑故土,告別鄉親,這些生活在白山黑水間的錫伯族人騎著馬,趕著牛車、駝隊,帶上行裝,踏上了漫漫西遷路。一路上,他們冒酷暑、頂嚴寒,越千山、涉萬水,風餐露宿,疲憊不堪。其間數次斷糧,靠野菜果腹,只用了不到規定期限的一半時間就到達伊犁。他們自力更生,挖渠墾荒、擴大生產,同時勇敢抗擊侵略、平定叛亂。

農曆四月十八日,是錫伯族的「西遷節」,也叫「遷徙節」「懷親節」,是錫伯族同胞骨肉分離的日子。每逢此日,新疆的很多錫伯族同胞都會到瀋陽錫伯族家廟舉行紀念活動。也正因為這代代相沿的傳統,逐漸形成了「西遷節」。2006年,「錫伯族西遷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八位錫伯族兒女踏上徵途

開原,隸屬於遼寧省鐵嶺市,地處松遼平原腹地,東接長白山,西臨遼河水,是錫伯族南遷目的地和西遷出發地,也是全國錫伯族三大聚居區之一。

關靜一直生活在這裡,從上學到工作,再到結婚生子,都沒有離開過這個城市。她是錫伯族,但這裡漢族人居多,她從小受影響最多的是漢文化,對本民族的印象僅僅停留在韃子粥、黏糰子、面酒等吃食上。

2007年,當地要打造錫伯族民俗村,並納入了全市旅遊規劃,當時在旅遊局工作的關靜也參與其中。在整理資料、研究立項時,她發現了一組數字:開原有錫伯族人口1.9萬,佔全國錫伯族人口總量的十分之一,是除新疆察布查爾縣、瀋陽瀋北新區之外的第三大錫伯族聚居地。原來在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上,還有這麼多和她一樣的錫伯族人,這讓她有些興奮,也就是從那時起,她對錫伯族產生了好奇。

錫伯族是我國北方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發源於我國東北的嫩江和松花江流域,以漁獵為生,是鮮卑族後裔。鮮卑族是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曾南下建立魏、周、燕等王朝。錫伯的名稱在歷史上有須卜、西伯、錫北等20多種記載,都是其音轉和異寫。雖然歷經滄桑,幾次易名,但許多證據都能表明錫伯族與鮮卑族的血脈關係,其中「錫伯」就是「鮮卑」古音的轉變,鮮卑的發源地「大興安嶺」,也是錫伯語中「白山」的音譯(興安嶺,錫伯語音:西安阿林)。

關靜開始向書本、網絡探尋錫伯族的過往。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一段段夾雜風霜的歷史在她眼前緩緩鋪開:她看到了萬裡戍邊的錫伯族人穿越蒙古草原的身影,聽到了風沙之下新生嬰兒嗷嗷待哺的啼哭聲……

200多年前,整裝待發的將士和眷屬與送行的親友哭成一片。三聲炮響,哭聲戛然而止,出徵的將士立即啟程,頭也不回。

當年西遷錫伯兵的駐防期限是60年,這其實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輩子,或是幾輩子。於是,團聚成了幾代錫伯族人共同的心願。200多年間,很多人為此付出了努力。2013年,在全國各地多名錫伯族後人的努力下,團聚時刻終於到了。

為了紀念錫伯族西遷249周年,北京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遼寧省的8名錫伯族兒女,沿著先輩當年的西遷之路,歷時13天,驅車7000多公裡,從開原老虎頭村出發,拜別瀋陽錫伯家廟,在東烏珠穆沁出關,橫穿蒙古國,最後進入新疆,抵達察布查爾。

這是首次大規模重走「西遷路」的活動,關靜作為組織者和參與者興奮不已。她在微博中寫道:每個民族都有令自己驕傲的歷史和感動的故事。這些天來,內心裡總是湧動著一些東西,無關金錢,無關地位,無關欲望,卻關乎民族,關乎使命,也關乎情感。

父母也十分看重這次西行,倆人輪番打來電話,對關靜千叮嚀、萬囑咐。她聽得出,父母在電話中極力控制著語調的變化,這是關靜第一次感受到離別之痛,一種很深的痛。她不知道,就在此刻,父親在家中的地圖上,小心翼翼地用線連上兩個地名:開原——瀋陽。這條線還會隨著西行的隊伍繼續連下去,線上有女兒的足跡,也有錫伯族先祖們的離別之歌。

也許是準備這個活動時操勞過度,關靜在通往內蒙古通遼的路上病倒了。體溫飆升到38.7℃,她渾身酸疼,寸步難行,同行的朋友趕緊把她送到醫院。她感到很沮喪,大有「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懊惱,準備了這麼久,剛剛踏上徵程就倒下了。她不敢和家裡人說,同時她也不甘心,她不想辜負同胞的關注,故鄉的囑託,還有臨行前玉曉阿哥的那句「我在伊犁河等你」,最重要的是這個活動也許在她的生命中只有這一次,所以,她不能掉隊。

好在只是缺鉀缺鈉等脫水現象,經過一夜的治療,關靜拖著虛弱的身子又重新踏上了徵途。

重走「西遷路」,重溫艱辛與壯闊

為了這次活動,隊伍做了充分的準備。由於西遷路線中大部分行程在蒙古國境內,因此,活動不僅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支持,還得到了蒙古國的支持。西行隊伍中除了錫伯後人外,還有隨行的記者、翻譯、醫生等,共16人,乘坐4輛越野車,一路向西進發。

當年錫伯將士西遷是一個艱苦的事情,行軍比較緊張,而且路線並不清晰,只能通過驛站和不太精確的地圖尋找西行的大致路線。如今,關靜一行人擁有了現代化設備,之前也做足了功課,然而當越野車奔馳在廣袤的草原上時,還是有一些忐忑。蒙古國地廣人稀,260萬總人口中,有200萬高度集中在首都,其餘60萬分布在156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車隊走上一天也遇不到一個人。考慮到當時的生態環境和如今地貌的變化,大家只能不斷去尋找可能的路線,因為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蒙古國嚮導們也沒有像這樣從東向西地完整穿越過。

草原上沒有路,祖先們前進的方向就是路。越野車在坑窪不平的地面歡快地蹦著、跳著,關靜在車裡繫著安全帶,兩隻手牢牢握住把手,雙腳緊緊踩住地板,身體儘可能向後頂在椅背上,這樣才能儘量減小顛簸感。窗外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世界,車裡卻是「車在路上跳,人在車裡跳,心在喉嚨跳」的另一番景象。

草原的天氣陰晴不定,剛才還是豔陽高照的大晴天,突然就下起了大雨,沒一會兒又下起了雞蛋黃大小的雹子。黑雲壓城城欲摧,滿天的烏雲令人窒息。越野車穿行在千裡草場之間,時不時會出現側滑和漂移。車內靜悄悄的,大家都不說話,兩眼緊盯著車窗,緊盯著頭車紅色的尾燈,只有雨刷器還在快速地擺動。

不知不覺間,關靜的眼前也像這汽車的擋風玻璃一樣模糊起來,她想到了「忠骨埋他鄉」「馬革裹屍還」的悲壯,看到了當年浩浩蕩蕩幾千人的隊伍,在風雨中前行……

由於遭遇特殊天氣,無法到達預定目的地,車隊只能在一塊地勢平緩的地方宿營。與白天驕陽似火的溫度相反,剛下過雨的草原溼度很大,晚間極為陰冷。關靜穿上了三合一衝鋒衣,同伴們也紛紛穿上了羽絨衣褲、蒙古棉袍,大家就在搭建的簡易帳篷裡度過了草原上的第一個夜晚。

走在異鄉的路上,才知故鄉是心底最柔軟、最美好的繾綣。擔任領隊的關蘊科老師在日記中寫道:「我在西遷的路上,一叢叢枯草,在西伯利亞的疾風下,無奈地搖曳著彎彎的身軀,仿佛在哭泣和呻吟。」

蒙古高原並非是一處水草肥美的牧場,根據氣候、山川以及部族的分布,蒙古高原分為三大板塊:西部的大湖盆地、北部的鄂爾渾河—色楞格河流域和東部的鄂嫩河—克魯倫河流域。特別是後者,曾是中國歷史上建立過統一政權的五個少數民族中的四個:鮮卑、契丹、女真和蒙古族的龍興之地。克魯倫河全長1264公裡,流域面積7153平方公裡,河道寬60—70米。河水不深且九曲迴腸,宛若一條藍色的哈達纏繞在平坦遼闊的東部草原上。其下遊便是景觀最好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所以這裡一直是眾多遊牧民族的活動區域。

帶著一顆虔誠的赤子之心,車隊來到了美麗的克魯倫河。關靜站在河邊,車裡音響放著蒙古族歌手呼斯楞的《克魯倫河》,眼前的這條大河曾經帶給錫伯祖先智慧和希望,如今在不遠處依然有馬群在安靜地吃草。她似乎看到了熱情奔放而又悠閒自得的草原人民,看到了鐵木真成長為「一代天驕」的艱苦歷程。這一刻,她猛然意識到,遊牧民族的世界裡,土地是無邊無際的,他們徵服的是水,水才是相對稀缺的資源。他們是不斷把牧場向遠處推移,去控制更多的河流和湖泊,你看他們彼此稱呼的時候都是用營地附近的河流。原來這才是「逐水草而居」的本意。

大家在清澈的河水裡簡單盥洗了一下,裝備涉水喉的越野車也在河水裡痛痛快快地洗了一個澡。清涼的河水可以洗掉旅途的疲憊,也能洗滌浮躁的內心。晚上,大家在河邊燃起了紅紅的篝火,把隨身帶來的饢放在火邊烤,你一塊我一塊地幹嚼。用樹枝穿好的香腸在篝火上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即使沒有佐料,也好過城裡燒烤店的味道。篝火邊還搭滿了淋溼的睡袋和剛剛洗過的衣褲,那個場景很是好笑。可這又有什麼好笑的,這不就是祖先們大西遷的情景再現嗎!

錫伯族能歌善舞,他們把生活融入到歌舞中,呼朋引伴,排解孤寂,這種苦中作樂的樂觀精神和堅韌的性格,在血液中流淌了一代又一代。他們會隨身攜帶「冬布爾」(音色近似冬不拉),也會隨手從包裡拿出口弦吹上一曲,興致一來,還會跳上一段貝倫舞:扭肩、甩臂、拍地、甩胯,男子舞姿粗獷、灑脫,女子舞態優美、舒展……

一行人圍坐在篝火旁,唱著、跳著,歡笑聲在草原上迴蕩,順著克魯倫河延伸向遠方。

2013年8月20日夜裡11點半,車隊到達烏裡雅蘇臺。烏裡雅蘇臺是近代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地名,過去是漠北軍事重鎮,也是中蒙俄貿易的重要城市,如今只是蒙古國西北方向扎布汗省的省會而已。

當年的農曆八月末,西遷隊伍走到此地,人困馬乏,無法繼續前進。農曆八月的蒙古草原,已是青草無存,寒氣凌人,又遭遇特大風雪,加上牲畜長途趕路,疲憊瘦弱,以及開春時的瘟疫……從瀋陽啟程時攜帶的3000多頭牛因為長途跋涉和瘟疫等原因,僅存400餘頭;2000多匹馬中,生病的達到300多匹。在這種情況下,西遷隊伍難以繼續西行。於是在烏裡雅蘇臺紮營休整了一個冬季(7個月),等來年春季草木返青後再趕往伊犁。

為了抵禦零下五十多度的嚴寒,錫伯族人挖起了地窩子,住在地下可以減少寒風的侵襲;為了果腹充飢,男人們走出營地,到草場深處打獵……餘糧已盡,畜力短缺,人們只得採摘野草,和著僅存的一點點糧食,聊以充飢。

為了紀念這段艱苦的經歷, 錫伯族人後來每年春季都會採摘一種叫「烏珠穆爾」的野菜吃。他們還在通往北冰洋的額爾齊斯河上架設浮橋渡河,至今還留有「錫伯渡」地名。按照比例推算,目前新疆錫伯族中差不多有十分之一的人實際出生地就是烏裡雅蘇臺。

晨起,一張方桌,四樣供品,幾壺老酒;一條橫幅,兩面國旗,八位行者;一聲吶喊,兩句誓言……空氣開始凝重,淚水伴著被風捲起的扎布汗河水在臉頰流淌。隨隊的記者、翻譯、醫生無不落淚。

深深的祭拜,祭拜萬裡戍邊的祖先,祭拜長眠於此的骨肉,這一祭拜跨越了200多年。

心情還沒有完全平復,一行人又來到烏裡雅蘇臺將軍府遺址。當年的將軍府是一座清朝的軍事堡壘,能屯兵3500人。

一片城荒枕碧流,多少英雄只廢丘。將軍府往日的雄風已不再,但城池原有格局還是清晰可見的,四個城門處高高的土堆,一圈的殘垣斷壁,殘存的瓷器瓦片,都顯示其曾經擁有的恢弘和權威。站在廢墟之上,關靜似乎看到了歷任大將軍在此鎮守蒙古草原、成袞扎布接濟錫伯族人的場景,也感受到了祖籍同為開原的豐紳殷德受父親和珅所累,名為來此做官,實為流放的悽楚。

沿著先民的行跡,車隊在蒙古國行駛八天七夜,行程近萬裡,每天行車十幾個小時。其間,住了一晚酒店、兩晚蒙古包、四晚自帶帳篷,每天一頓正餐。途經西烏爾特、溫度爾汗、烏蘭巴託、烏裡雅蘇臺,趟過克魯倫河、哈拉和林河、石頭河、塔米爾河,橫跨漠北草原,穿行茫茫戈壁,翻越杭愛山,最後從阿勒泰地區進入新疆。

同年8月23日,車隊終於歷經艱難險阻走出蒙古國,從新疆阿勒泰塔克什肯口岸入關,回到祖國。

伊犁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佟瑞清帶著各地錫伯族聯誼會的代表、志願者和十幾家新聞單位的媒體記者,驅車1480公裡,從察布查爾來到口岸迎接關靜一行人。時隔兩個半世紀,生活在祖國東北和西北的錫伯族人此刻緊緊地擁抱在一起,7000公裡的距離阻隔不斷汩汩流淌的血脈之情。

從阿勒泰的清河縣到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途經福海、克拉瑪依、奎屯、果子溝、賽裡木湖等地。隊伍每到一處,當地的百姓都穿著民族盛裝,打著歡迎西遷勇士的橫幅,向他們送上鮮花,送上最崇高的敬意!

重走西遷路的活動受到了全國錫伯族同胞的熱切關注。有朋友特意從800公裡外趕到車隊入關口與關靜等人會合,又隨隊伍一起趕往1480公裡外的察布查爾參加活動,再乘坐20個小時的火車返回塔城。簡單的幾個數字背後,足以透出赤誠的同胞心、濃厚的民族情。關靜在日記中寫道:「這1480公裡的鮮花和笑臉,足以溫暖草原夜晚的陰冷,足以滋潤穿行茫茫戈壁乾渴的喉嚨,足以擦乾臉頰上流淌的淚水,足以撫平翻越杭愛山時那顆懸著的心。」

8月25日晚6點,車隊終於到達了活動的目的地——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組織了幾百人在廣場舉行授旗儀式,關靜等八人接受了鮮花,還接受了鮮卑郭勒帶,這一刻,他們成了巴圖魯。

走進才能更親近。接下來幾天裡,關靜等人參觀各種民俗博物館,近距離接觸了濃濃的錫伯族特色風俗。關靜更因是「東北老家來的人」而一度成為各處的座上賓,受到了特殊的待遇。

連接了分離的血脈,觸摸到先輩的遺蹟,找尋出古老的記憶,此時,關靜才真正理解了重走「西遷路」的意義。

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先輩們從東北到西北,萬裡遷徙,紮根祖國邊陲,世世代代忠誠履行著屯墾戍邊的神聖職責。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錫伯族萬裡戍邊與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涼州會盟、瓦氏夫人抗倭、土爾扈特萬裡東歸一起,共同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重拾散落民間的錫伯族文化

重走「西遷路」活動對關靜來說是一次靈魂和身體上的洗禮,新疆錫伯族人對東北老家的神往,令她動容;他們對錫伯文化的保護,令她敬重;他們的真誠樂觀、熱情豪爽,令她感到無比溫暖。

新疆的錫伯族人對本民族的文化保護較好,不僅保留下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還保留下較為完整的騎射傳統和祭祀活動。

想要讓錫伯族的西遷精神發揚光大,首先就要重拾散落於民間的錫伯文化。於是,關靜開始奔走於各個錫伯族村屯之間,進行走訪調研。

她在三四年的時間裡做了大量的田野調查。錫伯文是在滿文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在開原還能找到一些用錫伯文纂刻書寫的石碑和文字資料,這些都是研究錫伯文化的重要資料,遺憾的是沒有人認識。錫伯族人曾是天才的翻譯家,由於舌頭靈活,語系近似,錫伯族人通常可以掌握五六種語言。清政府與沙皇俄國籤訂《尼布楚條約》的時候,就是由錫伯族人擔任的翻譯。

好在新疆的錫伯族開設了漢語、錫伯語的雙語教學課程,能夠很好地保留下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現在在開原,大家打招呼時都會以一兩句錫伯語互相問候,這不只是錫伯族人之間,還包括許多其他民族的朋友。「秀」兩句錫伯語,儼然成了當地的時尚。

錫伯族重禮儀。晚輩見到長輩必須「打千」問好行禮;平時節慶和紅白喜事上,先讓老人坐上席;晚間老人沒有睡前晚輩不可先就寢。錫伯族人忌食狗肉,忌穿戴狗皮製品;不許坐、踩或跨過衣帽、被、枕頭;穿過的褲子、鞋襪不能放高處;不許坐、踩鍋灶,也不許坐或站立在門檻上;不能在屋內吹口哨,不能用筷子敲桌子和碗碟……總之,男人有男人的禮,女人有女人的禮,老人、小孩也各有禮數約定。

錫伯族的姓氏被稱為「哈拉」,哈拉下分莫昆(相當于姓名中的第二個字)。現在錫伯族人的姓氏通常為譯音的第一個音,如姓何葉爾的被譯為何,佟佳被譯為佟,瓜爾佳被譯為關。關靜的祖上是八旗之一,姓的就是瓜爾佳,於是,她以「瓜爾佳」「開原瓜爾佳」為筆名和網名,在各種書籍、報刊、網站上發表自己關於錫伯族的研究文章和隨筆,幾年來累計20多萬字,幾千張照片。她編著的《錫伯族在開原》一書成為研究錫伯文化的重要著作。許多讀者通過這些資料了解錫伯族,還有很多人以為「瓜爾佳」是個男人,因為如此大量詳實的資料,只能通過實地走訪才能獲得,再加上穩健大氣的文風,他們不相信這會出自一個纖弱女子之手。

關靜有著錫伯族人典型的樣貌:皮膚白皙,臉型方正飽滿,眼睛細長,眉眼間會自然流露出一股颯爽英氣。她還參與策劃了老虎頭民俗村和大灣屯錫伯族村的建設,每一處標誌、每一個文字、每一張圖片,都凝結了她的心血。開原,這個全國第三大錫伯族聚居地,人們經常會看到錫伯族語言文字、歌曲舞蹈、服飾和錫伯族人組織的活動。

2014年7月,關靜在金溝子鎮小灣屯村走訪時,在村民胡某家中第一次見到了錫伯族群中具有圖騰意義的「喜利媽媽」。打開落滿灰塵的布袋,一條被布條子纏繞黑黢黢的索繩現身了。據胡某說,這條繩索就是「喜利媽媽」,是他祖上傳下來的,傳了幾代他也說不清楚,反正不一般。當年他爺爺把這東西當作眼珠子,誰也不讓碰。不到逢年過節不拿出來……

古代錫伯族人過著部落群體聚居的生活,以漁獵為生。他們沒有文字,記錄事情就要「結繩記事」。於是,人們在屋子對角拉一條繩子,在繩索上面掛上不同物件來記錄家族裡發生的大事。因此,現在看到的「喜利媽媽」上系滿了小弓箭、扳指、紅綠布條,銅錢、小靴子,嘎拉哈(家畜背式骨)等物件。

這些拴掛的象徵物代表著不同的特殊寓意。如果家裡添一男丁,兩個嘎拉哈之間就拴上小弓箭,象徵孩子長大能成為遊獵的勇士和作戰的驍將;如果生了女孩就拴彩色布條,象徵她長大能成為縫製衣物及操持家務的能手;這一輩有幾個女孩就有幾塊布條;娶個媳婦就掛個小搖籃;每一代長子出生時,除拴小弓箭外,再拴一個嘎拉哈,表示又添了一輩人;小搖車、小靴子表示子孫滿堂;銅錢喻示生活富裕;木鍬、木叉寓意農業豐收……這條索繩越長,拴掛的物件越多,就表明這個家族人丁越旺。

錫伯族的上房西屋的西北角上方,是專門供奉「喜利媽媽」的地方。牆角處釘有一塊木板,平時將「喜利媽媽」供奉在紙袋內。每年臘月十六,或者其他重要節日,家中男主人就要請出「喜利媽媽」,將索繩由屋子西北角扯到東南角房梁上拴住,然後開始「領牲」(即殺太平豬),為「喜利媽媽」敬祭,感謝一年來的佑護。

據考證,「喜利媽媽」是有「喜仁媽媽」演變而來。在錫伯語中,「喜仁」是「藤蔓系」的意思;「媽媽」則為奶奶、老嫗。合起來意為「世系奶奶」,也被譯為「子孫媽媽」,意思是有了女祖宗,子子孫孫才能不斷地繁衍生息,一代接一代地傳下去,其中也包含保佑家宅平安和人丁興旺之意。只不過在有了文字以後,家譜代替了「喜利媽媽」的作用,而「喜利媽媽」則被錫伯族人視為保佑子孫後代的神靈而保存下來。

「喜利媽媽」並非人形神位,只是一條長長的具有圖騰意義的索繩,但是她其實更是一部反映民族變遷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影照家族榮辱的興衰史。

在開原市八寶鎮大灣屯村有一位退休教師叫關榮林,他曾委託關靜把自己珍藏的家譜帶去給新疆同胞,就算代他完成重走「西遷路」的夙願。一天,老人找到關靜,告訴她在他們村旁的野地裡有一個很大很大的石碑,當地人叫它「巴彥碑」,立在那裡已經好幾十年了,沒人關注過。他依稀記得石碑上面有些龍紋雕刻。關靜一聽,趕緊放下手中工作,和老人一起趕往大灣屯村。

石碑佇立在大野地裡,旁邊是一大片莊稼,側面有幾個種韭菜的大棚,後面是一片墳地。整個石碑體量很大,與瀋陽福陵和昭陵中的石碑差不多,上面有盤龍碑首,下部碑座是一隻贔屓,碑身上刻有滿漢兩種文字,磨損得比較嚴重,隱約有「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等字樣。關靜馬上意識到這座石碑的重要性,於是,對巴彥碑展開了研究。

經過清理測量,巴彥碑是一座九孔透瓏碑。整個碑高440釐米,黃崗巖石材,由碑首、碑身、碑底三部分組成。碑首高110釐米、寬96釐米,雕就盤龍,刀工細膩,栩栩如生。碑身高250釐米、寬96釐米、厚32釐米。正面四周雕有10條浮龍,上下各兩條,左右各三條,兩龍之間雕有一顆火焰珠,取意二龍戲珠。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雕刻,左邊5排是滿文,右邊5排是漢文。石碑的背面無字,四周雕有精美的花紋。碑座是傳說中龍生九子的第五子、善於負重的贔屓,長253釐米、寬103釐米、高80釐米。此碑略有殘損,碑頭一側缺少一條,碑文內容被白灰、水泥覆蓋,文字所露不多。

關靜在一個冬天裡就去了十幾次,現場勘察巴彥碑,之後又到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查找皇家檔案資料。經過近半年時間的查找、比對,關靜終於破解了碑文。巴彥18歲披甲為兵,在開原鑲白旗駐防。精通騎射,南徵北戰,屢建奇功。特別是在遠徵雲南和第二次大小金川戰役中,巴彥更是奮勇殺敵,戰功卓著,因此得到皇帝的誥封。

巴彥碑是一尊九孔透瓏碑。在封建社會裡,九被尊為極數,所以九孔表明龍騰九重,至高至極。九孔透瓏碑,只有正二品官員才能使用。據考證,巴彥碑是全國最大的錫伯碑,可以稱為「中國錫伯第一碑」。

據關靜父親講,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他在慶雲五中讀中學,往返古城堡的家中時,每次都路過巴彥碑,當時旁邊還有四棵松樹。50多年前,此碑連同邊上幾棵松樹一夜之間不翼而飛。後來一路輾轉,在生產隊做過和白灰、水泥的砧板,後又流落到個人家裡,據為己有。再後來,那人聽說把碑放在家裡不吉利,才又把碑運回到原地重新立起。

巴彥碑的碑座,也曾經失而復得。據當地人講,這個碑座也是一夜之間不知去向。後來,慶雲堡鎮有個收鵝毛的人,在昌圖的十八家子鎮收鵝毛時,無意中在一個柴草垛下發現了這個碑座。此人回來後,向公安部門報了案,碑座失而復得。

巴彥本人聲名顯赫,是清代錫伯族品級最高官員之一,頗具傳奇色彩。巴彥碑的出現,也是錫伯這個英雄民族能徵善戰、軍功卓越的有力佐證。

2017年5月13日,正是錫伯族的「西遷節」,新疆伊犁州西遷文化學會組織的「銘記西遷,百人尋根團」回到東北故鄉祭祖。這是新疆錫伯同胞對2013年重走「西遷路」活動的回訪,也是離散253年的遊子終於回到了家鄉。

「尋根團」共153名錫伯族人,先到瀋陽錫伯家廟舉行祭拜儀式,第二天趕到鐵嶺開原參加公祭遼河典禮。關靜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心情既激動又忐忑。

「尋根團」先後參觀了錫伯第一碑——巴彥碑和錫伯名人關俊彥墓,又走訪了老虎頭民俗村,最後到遼河岸邊舉行了公祭遼河的儀式。

遼河水養育了錫伯族人。錫伯祖先從白山黑水南遷至開原,生活方式也從漁獵轉移到農耕。開原西部的遼河平原,地勢開闊,土地肥沃,滾滾遼河水奔湧而過,世世代代澆灌著錫伯族人的萬頃良田,再加上錫伯族人的勤勞聰明,使這裡呈現出了塞上漁米之鄉的壯美風貌。

歲月悠悠水綿綿,遼河對於遠方的錫伯族人有著特殊的含義,這裡是他們難解的鄉愁,是他們魂牽夢縈的「聖地」。

為了踐行西遷精神,關靜為自己的民族做了一件又一件有意義的事,她自己也被打上了「錫伯族」符號,成了民族文化復興的「領頭人」。十多年來,開原錫伯族在民族研究和活動開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展,關靜的內心是豐盈的,幸福的。

(感謝鐵嶺市政協、婦聯協助採訪)

編輯/李文勇

轉自/《婦女》2022.02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