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3-10-21 03:50:44 3
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發來賀信,代表黨中央向全國考古工作者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希望廣大考古工作者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發揚嚴謹求實、艱苦奮鬥、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展示中華文明風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發來賀信,代表黨中央向全國考古工作者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希望廣大考古工作者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發揚嚴謹求實、艱苦奮鬥、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展示中華文明風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諸如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等等,都承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藉助考古和歷史研究等方式,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為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推進考古研究,厚植文化自信。考古研究對象是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當前,考古發現已經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既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也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考古工作為增強14億多中華兒女文化自信提供了堅強支撐。
增強民族凝聚力,展示中華文明。加強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的傳播,可以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不斷地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要運用我國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通過對外宣傳、交流研討等方式,向國際社會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
做好創新文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如果國寶會說話」、「約會博物館」、數字洞窟、雲上展館等一大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物新形態、新載體紛紛湧現,寶貴的中華歷史文化遺產煥發出新光彩。這也再次表明,在推進考古工作同時,也應藉助網絡等載體對鄉賢文化、優秀家風、傳統民俗等進行創造性轉變,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動能更加強勁。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十四五」期間,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林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