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留學生回憶娜塔莎(還記得娜塔莎嗎)
2023-09-22 11:07:21 5
「娜塔莎」,為中國留學生在基輔點了一盞燈如果你有朋友在烏克蘭,請把下面的信息發給他/她,也許,危險的時候能幫上忙。
我們本來的期待,只是她平安無事,不料她卻給在基輔的中國留學生們,點了一盞燈。
我對安德烈說,伊莉莎還是那個娜塔莎,一點兒也沒有變。
《我的娜塔莎》是一部描寫抗戰時期東北抗日聯軍入蘇部隊的電視連續劇,在其上映前的廣告詞中曾寫道:「真實反映了中俄兩軍在反法西斯戰爭中鮮血凝成的友誼。」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劇中與中國軍人龐天德生死與共的那名紅軍女戰士娜塔莎,扮演者是一名烏克蘭姑娘。
娜塔莎的扮演者,是出生於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市的烏克蘭女演員伊莉莎(Irina Kaptelova)。
作為一名出色的國際演員,伊莉莎曾在我國一系列影視作品《中國藍盔》、《闖關東前傳》中扮演過主要角色,在《我的娜塔莎》中,把娜塔莎這個潑辣而多情的俄羅斯姑娘演繹得淋漓盡致。
伊莉莎是一個活潑漂亮而聰明的女演員,因為只在第二外國語學院學了幾個月的中文,她的中國話不太好,但學習很是努力,常有妙語連珠。一天,她向中國同事打聽「雜亂無章」的意思,用了半天時間終於搞懂,恍然大悟地說:「原來是藝術的意思啊!」
怎麼回事?雜亂無章怎麼會是藝術的意思呢?周圍正宗的中國人都被她搞糊塗了。
「雜亂無章才是藝術,整整齊齊的,那是數學啊。」伊莉莎一本正經地宣布了自己的理論。
那個時候,在一個請客的餐桌上同時有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朋友很正常。在中國很少有人能分得清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北京最有名的烏克蘭風味基輔羅斯餐廳,很多人還認為是正宗的「俄餐」。想想今天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已經炮火連天,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實際上這種衝突,對伊莉莎來說是極為痛苦的。她的爺爺是烏克蘭人,奶奶是俄羅斯人,俄語和烏克蘭語說得一樣好。
記得在2015年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的時候,她和幾名中國朋友一起驅車前去俄羅斯參加「不朽的軍團」閱兵,在入境處遇到了反覆盤查。當時經過2014年的克裡米亞危機,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已經很不好了,看到伊莉莎持的是烏克蘭護照,對方不免有些刁難。伊莉莎耐心地「教育」他:「我的爺爺也是蘇聯紅軍啊,他參加了解放柏林!」
一席話說得對方改顏相向,向伊莉莎舉手致敬。
那天氣氛熱烈,而閱兵結束後伊莉莎卻在一邊默默流淚,那一絲難過的情緒,讓中國朋友不知道怎樣安慰。
伊莉莎說:「蘇聯解體前我們本就是一個大家庭……我們兩國本來是兄弟,現在是敵對國,我的奶奶國籍是俄羅斯……」
想來,這也是很多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心底的想法。
烏克蘭戰火燃起之後,我們一直惦念著這位老朋友的安危。伊莉莎住在基輔的郊區,據說從2月25日那裡便在發生戰鬥。我的老友作家安然(安德烈)熟悉抗聯的故事,在拍攝《我的娜塔莎》時與伊莉莎成了很好的朋友,這時迅速與伊莉莎進行聯繫,希望得知她的消息。
好在伊莉莎很快地回信了,她是這樣講的。
她說的「連接」指的是網絡,伊莉莎的中文還是一樣半通不通,但得知她的消息,讓我們安心了。
此後便是通過她,不斷得來基輔那邊更詳細的情況。伊莉莎告訴我們,基輔總的來說還比較平靜,她的家在第聶伯羅(在基輔東面,哈爾科夫南面)郊外的社區,目前沒有發生戰鬥,只能聽到炮聲。然而戰爭就在眼前,十字街頭,烏克蘭人攔住經過的汽車,警覺每一個過客的動向。
看來伊莉莎所在的地方也成為前線了,昨晚我和她通話情況還正常,而前兩天她發的這段話讓人感受到當地局勢的嚴峻,讓我們百感交集。
雖然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嬌憨少女,但在戰火中,伊莉莎依然鎮定得如同她扮演過的紅軍戰士。
畢竟外面就是炮火,人們從和平生活一下落到戰火中,尤其是目擊了前線的慘景,情緒不免會變得激烈。由於有些烏克蘭人對我國的政策有所誤解,也由於國內一些無聊網民不當的言論被翻譯到當地上了頭條,戰鬥打響兩天後,有烏克蘭人對當地中國僑民特別是留學生表現出了不友好的態度。部分留學生留在網絡上的視頻和留言證明了這種情況,也讓同為中國人的我們不免為之緊張。
就在這個時候,伊莉莎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烏克蘭人都這樣,他們不會忘記我們之間的友誼。伊莉莎憑藉自己的的努力,建立了一個專門幫助在烏中國人的工作站,努力給在烏克蘭遇到困難的中國朋友提供協助。
此後,在我們的溝通中,便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發現街頭有空投的疑似詭雷,而烏克蘭語的提示怕中國朋友聽不懂,她便與中國在烏克蘭的使領館聯繫,要求提醒在烏克蘭的中國人不要出於好奇去撿拾路邊的手機或筆記本,那可能是危險的誘殺。
她的抖音號「演員伊莉莎」上,這個警報被多次轉載,中國在烏使領館不久也發出了警告,伊莉莎才鬆了一口氣。
剛才安然聯繫過去的時候,她正在為一名中國留學生找計程車,並幫助他聯絡使領館,電話打不通,伊莉莎請我們從國內試一試……
我想,在和平的時候,這可能只是一個Helpdesk,在基輔的戰火中,這就是黑暗中的一盞燈。
謝謝,伊莉莎。
那一天,安然與她聯繫,伊莉莎很高興地告訴他,聽說有個母親在避難的地鐵中生下了嬰兒,在周圍人們的幫助下,母子平安。
作為一名老兵,一貫性格剛硬的安然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給伊莉莎:
孩子,不管你叫鐵生,還是叫婉倩,是叫мир(俄語:和平)還是叫Happy(英語:快樂),希望你長大的時候,再聽不到炮火的聲音,只有和平的歌聲一直蔓延到地平線。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