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記否演唱(鋪天蓋地到處豎起電視機天線那場面)
2023-09-22 08:42:31
……理理那些事(影視音響類)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電視機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不過,要看好電視節目,首先得架設好接受電線。這時各家各戶各顯神通,製作好的天線,住平房的就架設到房頂,住樓的就安到樓頂。於是,一付付象雷達天線似的,電視機接收天線,就象蛛網似的,布滿城市各小區的上空,成了那時特有的一種景觀。
我所在的是一個較大的鋼鐵企業,本身就不缺少鋼鐵材料。家家戶戶製作的天線,可以說乏用料。工廠的邊角廢料,大家便變廢為寶,製作成各式各樣的電視天線。於是那時候開始,民間流行出,世界有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家拿的順口溜。
科技的發展,一時一個新產品,一時一個新景象。上述這種景象反映出影視音響產品,不斷更替發展中的一個瞬間景象而已。
就咱們新中國,這一行業的發展,憑自已有限的記圮,和大家一起理一理,看看是不是這回事,忘卻的大家也可以補一補。
小時候,即剛解放不久,所為影視也就看電影,且多數在露天看。尤其是在農村,放映隊下鄉放電影,不管春夏秋冬,全在露天大場子上看。有的搬個小凳子,有的乾脆席地而坐,說實在的,這樣也其樂融融。後來,條件容許,也到電影院裡看電影,那時電影院多為大禮堂性質,能容納幾百上千人,不象現在多為小放映廳。
音響之類,有身份人家,有部留聲機,那是一種高雅享受。後來,農村有了有線廣播,可收聽中央廣播電臺播放的節日。單位或政府開大會,有喇叭及功放設備。後來農村公社或生產大隊,迠有廣播站,除了播放節目,有時播個通知之類。
電視,在大學時期,好象聽說學校有一臺,是電子管元器件組成的,個比較大,還不對外開放,一般學生看不到。
音響產品,到七十年代以後,就發展較快了。無線電收音機,從電子管到電晶體,從個大到小巧玲瓏,款式越來越多,攜帶也非常方便。大學畢業後,有了工資收入,沒多久我就買了臺牡丹牌收音機。回老家時帶回去,沒事時拿出來掛到樹上,或其他高處開開,連街坊鄰居都能聽,覺得挺風光的。
八十年代,可說這些都突飛猛進似的發展。尤其電視機,最早個別人家,出現九寸的,人家先享先得。後來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有十四寸的,十七寸的…等等。以及起先是黑白機,後來是彩色的,原來體積大,後來變液晶,薄的可以掛牆上。 電視接收裝置,開始收看,各家各戶裝天線,即我開始說的那種景象。後來單位建設有電視臺,裝上閉路電視。城市也有了有線電視臺,各家各戶裝的電視天線,就壽終退出歷史舞臺。現在又寬帶進萬家,變成什麼收看lP電視節目了。
隨著而來的,廣播音響方面,也花樣不斷翻新,什麼收錄放機,什麼功放,什麼音箱。一個個發熱友出現,音箱功放看誰的豪華,誰的音質好。公用方面,歌午廳,卡拉歐K廳到處都有。就連跳廣場午的老太太們,用那豪華的音響設備,播放出優美的歌曲,興高彩烈地隨曲起午,如此健身,乃不亦樂呼!另外,大電視看著不過隱,還可以裝個大投影來享受。
如此這般,不一一贅述。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