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活動總結體會
2023-09-22 18:07:35 1
走基層活動可以切實了解人民群眾的意願和需求,切實為人民調解擔憂。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20xx年走基層活動總結體會一:
根據區委新一輪「走基層」活動的總體安排,我局緊緊圍繞省委「走基層」活動「集中走訪基層聽民意、化解矛盾糾紛促和諧、多辦實事好事解民難、建強基層組織聚民心」四項重點任務,結合檔案工作實際,完成了三個階段的工作。現將新一輪「走基層」活動工作總結如下:
一、圍繞重點,細化安排
為確保新一輪「走基層」工作落實到位,我局召開專題會議,商定了近期「走基層」工作安排,並及時與聯繫社區溝通,確保計劃能順利實施。
二、結合檔案工作,分步完成各階段工作
(一)紮實開展「一講兩送」活動
1.深入社區宣講全會精神。我局與寶鼎中路社區共同組織「一講兩送」活動,活動邀請社區幹部、社區黨員、社區群眾共計23人參加。區檔案局局長餘元君為參會人員宣講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省委十屆五次全會精神。
2.深入群眾擴大檔案法制宣傳教育。一是結合12·4法制宣傳工作宣傳檔案法律法規。根據區依法治區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在清香坪步行街開展了法制宣傳活動。我局安排了檔案管理科和檔案業務指導科的工作人員到場,為群眾現場解答生活中最容易忽視的檔案知識,包括什麼是檔案、檔案的重要性、家庭檔案內容、檔案查詢利用機構、檔案利用服務程序等內容。並為群眾提供了由我局印製的《走進檔案》和《檔案法律知識》宣傳資料800餘份。二是以社區為基點宣傳檔案法律法規。在「走基層」活動中我局結合集中走訪、入戶走訪等契機,向群眾宣講了檔案法律法規、檔案基本常識、檔案查詢利用方式等知識。同時,我局將社區便民服務中心作為宣傳陣地,為辦事群眾散發了由我局製作的《走進檔案》和《檔案法律知識》宣傳單。
(二)溫馨服務開展「三送一促」活動
1.結對幫扶,開展「冬暖」活動。按照區委「走基層」活動,節前「送溫暖」的要求,我局於2月12日上午開展了「冬暖」活動。看望慰問了寶鼎中路社區困難群眾王芳、汪永蘭、王傑和困難黨員高彩芝,為他們送去了大米、食用油等慰問品及區委、區政府的關心和祝福。
2.調解群眾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在走訪中,如有群眾反映矛盾問題,我局堅持「和睦氛圍、調解問題、及時化解」的原則,1-3月共化解社區家庭糾紛1起,鄰裡糾紛1期。
3.發揚雷鋒精神關愛獨居老人。按照開展「3·5」學雷鋒日誌願服務活動的要求,結合「走基層」活動,我局職工與寶鼎社區幹部一起開展了一次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為社區獨居老人蘇惠瓊打掃了衛生。活動旨在營造「學雷鋒、奉獻社區、提升自我」的濃厚氛圍。
(三)結合幫扶群眾實際,開展「三送」活動
為進一步改善幫扶群眾的實際困難,根據結對幫扶群眾的個人和家庭具體情況,我局聯繫了區就業局職介中心,為汪永蘭和王傑兩名身體健康的群眾提供了家政服務、保潔工、洗車工、食堂服務等就業崗位。
三、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逐步改善社區衛生環境
(一)開展「第四個黨員義工日」黨員志願服務活動
我局黨員幹部與社區幹部、社區黨員、社區群眾志願者開了了志願衛生清理服務活動。活動清掃了福才巷的多個衛生死角,共計清掃大型垃圾堆2處、水溝40米、小廣告11張,清掃面積約500平方米。
(二)服務社區,開展衛生整治活動
為確保社區群眾能過一個乾淨、衛生、祥和的新年,2月12日上午,我局與寶鼎中路社區,與街辦工作人員、社區幹部、居民志願者一起開展了一次衛生整治活動。本次活動重點清理了陶家渡中路301轉盤處、福才巷、福鳴巷的多處衛生死角,共清掃地面2200餘平米,搬運垃圾30餘筐,疏通下水道5米,另外社區與攀煤機關事務處溝通協調,出動垃圾車3餘次。本次活動旨在通過黨員帶頭、居民參與的方式,帶動社區群眾共同保護環境。共計36名志願者參加了本次衛生整治活動。
20xx年走基層活動總結體會二: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民間還流傳這樣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自中宣部等五部門部署新聞戰線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以來,全國新聞單位結合自身特點,採取多種形式紮實推進,切實踐行「三貼近」原則。
帶著思考走,懷著感情轉,迎著問題改。廣大新聞工作者走向田間地頭、工廠車間,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傳達民意民願,回應百姓關切。一大批來自基層的鮮活事、動人情呈現於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各類媒體。作為一線新聞工作者,我由此深切地體會到:
新聞報導散發泥土芳香。根植於什麼樣的土壤,就會獲得什麼樣的營養。新聞工作者只有紮根廣闊大地、紮根基層一線,新聞報導才能汲取充足養分,新聞「大廈」才能牢固根基。
這個不平凡的8月,人們欣喜地發現,報紙上普通百姓的故事多了,電視上小人物的鏡頭多了,廣播裡基層的聲音響了……
我臺以多種形式的報導分別開設專欄,推出「走基層聽民聲」專題,緊密結合當前社會熱點,持續刊播記者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採制的報導。
新聞工作者到廣闊天地錘鍊真本事。對於廣大新聞工作者來說,轉變作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既是聽從黨的召喚、為人民服務的職責和使命,又是自身成長成才的必經之路,更是寫就新聞精品和錦繡文章的不二法門,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啟動以來,編輯記者們走出高樓大廈,到改革開放前沿,到普通民眾中間,挖掘鮮活素材,採寫現場報導。
「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我們也應該審視自己:走基層,是蜻蜓點水,還是真正沉到下面?是走馬觀花,還是帶著真情融入其中?就採編工作而言,深入才能生動感人,深入才能深刻透徹,深入才能使新聞生產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人民日報經濟社會部農村採訪室副主編趙永平說。
「走基層,才能知道『依靠誰』;轉作風,才能知道『我是誰』;改文風,才能知道『為了誰』。」只有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進行調研採訪,接地氣、俯下身、抓活魚,才能增強報導的針對性和說服力。
最美麗的風景在基層,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層,最鍛鍊人的舞臺在基層。身為「80後」的我們,光走到基層還不行,還要真正走進群眾,和群眾交心、向群眾學習,這樣,感受才真切、語言才豐富、稿子才鮮活。
讓記者和百姓的心貼得更近,基層,是新聞報導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
人民群眾,是新聞工作者最好的老師。隨著「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推進,大量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不斷湧現,受到群眾歡迎。
在網絡上,網民們對於「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討論越來越熱烈。網友「犄角旮旯」認為,一些年輕記者在大城市生活慣了,對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沒有真切了解,自然寫不出貼近生活的好新聞來。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中,正是由於記者下到最基層,和人民群眾同吃同住,才使新聞報導真正觸到了人民的脈搏、生活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