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楊梅還有多少的了解(關於楊梅的一些冷知識)
2023-09-22 19:01:51 2
如果要說夏天的水果誰最受歡迎,除了西瓜,楊梅肯定能上榜。熟透了的楊梅呈現深紅色,看上去就讓人食慾大增,恨不得馬上抓幾個塞嘴裡。楊梅清甜中帶著絲絲酸意,往往還沒見到楊梅,嘴裡的口水就開始不受控制地分泌,叫人又愛又怕。
郭燕青拍攝
就是這樣一種常見的水果,卻也有自己的生長秘密。你要是不相信,今天就讓我們來瞧一瞧。
Part.1
楊梅樹需要結成伴侶才能結出果實?
若種植一株草莓幼苗,過段時間你就能收穫成熟的草莓;種下一棵荔枝樹,你就能收穫滿樹的荔枝。但是,如果你只種一株楊梅樹,且周圍僅這一株,那你可能無論如何也等不到它結果的那一天。
楊梅葉革質,倒卵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基部楔形(郭燕青拍攝)
楊梅樹跟一般的果樹不同,屬於雌雄異株的植物,因此要想收穫果實,起碼要種上一對。雌雄異株指雌花和雄花生長在不同的個體上。花粉從雄株傳到雌株,才能使雌株受精成功而結下果實。雌雄異株在大自然中不常見,常見的為雌雄同株(佔80%左右),如玉米,桃子等等。
楊梅雄株(汪遠拍攝)
楊梅雌株(張棋祥拍攝)
Part.2
在北方可以種楊梅嗎?
作為南方水果,楊梅喜歡潮溼溫暖的環境,對土壤的酸鹼度也比較挑剔,從圖中可以看到,楊梅的主產區基本都在長江以南,似乎他們誰也不願跨過長江一步,這其實是因為楊梅樹喜酸性土壤,南方的土壤就適合種植楊梅樹。長江以北地區的土壤偏中性或鹼性,不利於楊梅樹的生長。至於想要在北方種植,可以嘗試調節土壤pH值,在溫室裡盆栽,但是大面積種植還有待科學家們研究了。
Part.3
楊梅吃的是哪個部分?
一看到這個問題,大家就會說,這不是廢話嗎?楊梅吃的當然是果實了。那麼,接著回答下,我們吃的是楊梅果實的哪個部分呢?我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郭燕青拍攝
楊梅的可食部位除了部分肉質化的中果皮,更多的是由外果皮衍生出的柱狀突起的細胞組織(囊狀體),也稱為肉柱。肉柱與肉柱緊緊挨著,但依然留有縫隙,這就為一些不速之客提供了棲身之地。
(Diana拍攝)
拿起一顆楊梅,偶爾能看到有白色的蟲子在爬,這白色的肉蟲其實是一種無害的果蠅幼蟲,即使不小心誤食,人類強腐蝕性的胃酸也會將它們消化,因此不必太過擔心。楊梅用鹽水浸泡後,大部分果蠅幼蟲就會被排出去,然後就可以享用楊梅了,因為鹽水環境不利於果蠅幼蟲的生存。
東魁楊梅(郭燕青拍攝)
酸甜可口多汁的楊梅,不宜長期儲存,在室溫下只能存放很短的一段時間。白居易《荔枝圖序》說:「若離本枝,一日而變色,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艾。」原本是說荔枝,用來描述楊梅也不為過。
掌心大小的東魁楊梅(張棋祥拍攝)
將新鮮的楊梅加工成楊梅產品,不僅可以增加楊梅的保質期,而且能夠品嘗到不同的楊梅風味。比如:冰楊梅汁,楊梅幹,楊梅酒,楊梅蜜餞等等。
楊梅幹,蜜餞(張彥靈拍攝)
楊梅酒(張彥靈拍攝)
楊梅雖然美味,但也不宜一次性多吃,而且要注意楊梅裡面兩端尖銳的核。楊梅核是由纖維素、木質素等物質組成,非常堅硬,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少量誤食不必擔心,人體能將其排洩走。但如果不小心吞食,還是有可能造成胃黏膜、腸黏膜的損傷,出血、穿孔等等。所以食用楊梅時不宜講話,需要萬分小心。
楊梅核(郭燕青拍攝)
楊梅中除白楊梅外,都含有豐富的水溶性花青素。楊梅果肉一旦被破壞,很容易將水給染成紅色,這是正常現象。
白楊梅你們吃過了嗎?(張彥靈拍攝)
花青素在不同的酸鹼情況下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酸性條件下,比如:在楊梅汁中加入白醋,楊梅汁的顏色就會變紅了,但由於楊梅本身偏酸性,所以變化不明顯;鹼性條件下,比如:在楊梅汁中加入小蘇打,此刻的楊梅汁會慢慢變為藍色,隨著小蘇打濃度的增加,楊梅汁會變為綠色,黃色等。
從左到右依次為:1.加白醋、2.原汁、3-6.小蘇打濃度依次增加(郭燕青拍攝)
參考文獻:
[1]吳昌旺,林明明,趙成東,吳海鋒,王程安,吳曉燕,周作榮,任海英.短穩桿菌對楊梅果蠅的防治效果及對果實品質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22,51(03):59-62.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220075.
[2]馬劍,路高勇,陳智玲,高志紅,李志強,王愈,馬豔弘.複合酶法製備楊梅汁工藝優化及品質分析[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2,43(07):82-88.
[3]吳敏,成宇,莫忠梅,石甜,趙財.雲貴高原特有植物矮楊梅的親緣關係及地理分布格局[J].分子植物育種,2022,20(06):1965-1971.DOI:10.13271/j.mpb.020.001965.
[4]張叢,李文,李成悅,陳麗芳,邱棟梁.不同成熟度楊梅果實的品質及花青素組分比較[J].亞熱帶農業研究,2022,18(01):41-45.DOI:10.13321/j.cnki.subtrop.agric.res.2022.01.007.
[5]常國立,房祥軍,陳明,趙苗苗,呂賢喆,蔡成崗.楊梅核多酚提取優化及體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22,47(01):212-218.DOI:10.13684/j.cnki.spkj.2022.01.018.
[6]趙辰,孫彬彬,周國華,賀靈,曾道明.福建龍海楊梅生態地質適生模型研究與應用[J].物探與化探,2021,45(05):1121-1129.
[7]高甜甜,陽秀蓮,曾琦鵬,李高陽,劉偉,張菊華.楊梅果酒發酵工藝的優化及香氣成分分析[J].食品工業,2021,42(06):150-155.
[8]林雨晴,楊穎,陸勝民.楊梅的功能特性及其綜合利用[J].食品科技,2020,45(07):108-111.DOI:10.13684/j.cnki.spkj.2020.07.020.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郭燕青(上海城市荒野工作室)
劉璐妹(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