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爨底下村旅遊攻略(爨底下)
2023-09-27 08:47:20 1
本人強迫症,6:18 推送;本文為原創,
(微專題和微考點除外)
678地理工作室
高三複習利器,請看下面連結
流年研磨「爨底下」
牛書平
2012年在母校首都師範大學參加為期國培時,野外實習去了八達嶺長城和爨底下古村落,所以就對爨底下有了特殊的感情,看到有關爨底下村落的題時,就按不住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哈!
爨底下村位於京西門頭溝深山峽谷中。川底下村,實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裡安口"(當地人稱爨頭)下方得名。川底下村現保存著500間、70餘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整個村莊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坐落在北側緩坡之上,依山而建,層層升高,村上一條蜿蜒東西走向的紫石、青石砌成的小巷,看去幽雅漂亮。村分上下兩層,高低錯落線條清晰,被稱為北京地區的"布達拉宮"。
古村溯源及村名來歷
爨底下村人全姓韓。相傳是明代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而來,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墳處,後因山洪暴發,將整個村莊摧毀。只有一對青年男女,外出倖免遇難。
為延續韓族後代,二人以推磨為媒而成婚,並在現址立村,婚後所生三子,為:韓福金、韓福銀、韓福蒼。三子分三門,即:東門、中門、西門。始以福字為第一輩序排20輩:福景自守玉、有明萬宏思、義巨曉懷孟、永茂廣連文,至今已發展到17輩,茂,字輩。
爨底下的「爨」字,共有三十筆,發CUAN音。如果單拿出來念,十有八九念不對。為了方便記憶可拆開說: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燒,大火燒林,越燒越興,豈不很熱,而爨底下人全姓韓,取諧音(寒)則為冷意,冷與熱在五行之中可以互補,宇宙萬物有天就有地,有日就有月,有男必然有女,有冷就得有熱,「爨」原意有灶的意思,當年在建這個山村時,主人為其取名「爨底下」,意為躲避嚴寒,或許有避難之意。
古村概況
爨底下村距京90公裡,海拔650米,村域面積5.3平方公裡,清水河流域,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1℃,自然植被良好。村域面積很小,全村只有29戶人家,不到100人。全村院落依山而建,依勢而就,高低錯落,頗有特色。地主家的院落最高檔,位居山坡之上。村上、村下被一條長200米,最高處20米的弧形大牆分開,村前又被一條長170米的弓形牆圍繞,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條通道慣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
民居特點
民居爨底下村坐落在山谷北側的緩坡上,坐北朝南,佔地約1公頃,存院落74個,689間房。一條街道將村落分為上下兩部分。民居以村北的山包為軸心,呈扇面形向下延展。
古民居以清代四合院為主體,基本由正房、倒座和左右廂房圍合而成,部分設有耳房、罩房。主要分為山地四合院、雙店式四合院及店鋪式四合院。
爨底下村屬清水河流域,綠樹成蔭,村後1.2公裡處,有古道"一線天"。這裡至今居住的依舊是清一色的韓氏家族。
爨底下村坐北朝南,建於緩坡之上,層層升高,依山而建,依勢而就使每家採光、通風、觀景視覺都具最佳效果,充分體現人與建築,建築與環境的完美結合。
爨底下街道、胡同多用青石、灰石、紫石板鋪路,質地堅固而漂亮,爨底下村 ,雨過天晴各色石板映射出迷人之彩,寓意「平步青雲」、「紫氣東來」。而院內多用方磚鋪地,夏天不熱,冬天不涼,走路不滑,還可調解院內溼度。地下則建地窖用以儲存蔬菜、果品,因可用氣孔、窖蓋兒調解溫度,蘿蔔、土豆等能儲存數月。
地面上,鑲嵌外方內中央有圓洞的六個石窩,,到秋季,六個等距離對稱的石窩內樹起六根帶叉木樁,搭放荊芭,上曬糧食,下可行人。糧食曬乾下棚,將木樁拔掉,既方便又漂亮,可謂:構思巧妙。
爨底下村左有內青龍山,東坡梁,外青龍山,螯峪東坡梁。這兩條青龍山,氣勢磅礴,蜿蜒起伏,而令人稱絕的是內青龍山於起伏之中隆起三組山頭,頗似三個吉祥動物。即:臥虎,側頭而臥伏視全村,虎,獸中之王,為祿。龜,神龜嘯天,仰天長嘯,龜,為壽。蝙蝠送福,翔飛而來,蝙蝠,為福。福祿壽星照古村。
村上一公裡,百米南湖(一線天)像只喇叭,強納東方紫氣,拂祥入戶。村下半公裡,筆峰山垂伸一梁(門插嶺)插入東山之坳,勁鎖財神在家。在山區,四面環山的村莊比比皆是,但是,象爨底下這等風水要素麵面俱佳,處處稱奇者實為難得,風水寶地名不虛傳。不管風水理論含有多少迷信色彩,然而爨底下村人,在優美的自然環境恩澤下,盡享其祥。村民相貌秀氣,勤勞智慧,在家求財,財源廣,於外當官,官運通。名京西,譽河北,輝煌歷史氣貫長虹。
爨底下村民合著時代的節拍,迎改革創業之風,民俗旅遊業蓬勃發展,"農家樂"旅遊、服務已成為村民的一種時尚。爨底下村又是京西傳統教育基地、影視基地。
村裡家家戶戶都作民俗遊,開客棧,開飯館,不亦樂乎。遊人來到爨底下,可以隨意在村中的各家各戶魚貫而入,魚貫而出,不受盤問和阻止,真真一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爨底下,原本一個隱居在大山之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山莊,如今卻成了炙手可熱、趨之若鶩、人滿為患的旅遊景區。究其原因,古村落猶如一方古硯,被流年研磨,光陰荏苒,越發濃鬱......
試題連結:
21.(12分)圖10為我國華北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某遊客從遊客服務中心出發,沿公路步行至A處觀看山腰處的溶洞。
(1)說出該遊客行進的方向,估算其步行距離及A地到溶洞之間的相對高度。(4分)
圖11為遊客拍攝的村落照片。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牆圍繞,中部被一條弧形大牆分為上下兩部分,放眼望去,呈現獨特的元寶形態。
(2)推測遊客的拍攝地點位於圖10中B、C、D、E中的哪一處,並說明判斷的理由。(5分)
該村落堪稱山區院落民居的典範。村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的院落,這些院落小巧精緻,組織緊湊。院落形狀以四合院為主,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設置窗戶,其他三面設置磚牆。村中建築整體築於山坡之上,由南向北層層抬高。村中道路則依山勢修建,雖算不得寬闊,倒也平展。以當地盛產的青石和紫石鋪就,寓意「平步青雲」、「紫氣東來」。
(3)分析該村落建築特色形成的自然地理原因。(3分)
答案:(1)行進方向:先自東向西,再從東南向西北;步行距離:約400~600米之間;相對高度:60~100米之間。
(2)拍攝點位於D處;D處海拔高於村落最高點,可俯視拍攝;D處位於開闊山谷中,與村落之間視野開闊無遮擋;由地圖中的村落形態可知,D處的拍攝角度恰當;D處與村落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適合拍攝村落全景。
(3)該村落地處山區,土地面積小,坡度大,所以院落小巧,道路狹窄;位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北面磚牆利於阻擋寒冷的冬季風;房屋坐北朝南,南面置窗,且依陽坡層層抬高,有利於採光通風;石材豐富,便於就地取材。
欲購微專題請加微信詳詢
為了減小某一位老師的工作量,所以
您的姓氏拼音
A-G開頭的,請加林老師微信15833208809
H-N開頭的,請加牛老師微信736491854
O-T開頭的,請加溫老師微信13730040095
U-Z開頭的,請加張老師微信13785036967
2018年12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