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娃寫作業遭崩潰的句子(輔導娃寫作業遭崩潰)
2023-10-14 13:37:05 1
很多家長因為輔導作業犯上了「恐輔症」,有的家長一巴掌把孩子鼓膜扇到穿孔,也有的家長在輔導作業前先把自己綁起來,以防脾氣上頭控制不住。
也有一輔導作業就開始練「獅吼功」的,甚至也有憋出心梗住院的,連清華爸爸輔導作業時崩潰捶牆:直呼求不了。
我們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像審犯人一樣監視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緊盯孩子的錯誤不放。
如果父母一直在旁邊盯著孩子寫作業,尤其在孩子寫錯時,在旁邊一直叨叨,孩子的思路容易被打斷,家長總是盯著孩子的錯誤,時間長孩子容易陷入「習得性無助」的怪圈。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即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孩子一旦有「習得性無助」的潛意識,無疑是在孩子學習道路上埋下了一顆地雷,成為孩子學習道路上的絆腳石。
輔導娃寫作業遭崩潰,盯還是放手?別選錯了,六年後娃差距明顯
盯孩子寫作業要張弛有度,前期盯,是為了後期不盯
孩子上一年級是各種習慣養成的關鍵期,由幼兒園的懶散狀態過渡到每天緊張的學習,放學回家要完成作業,起初孩子是沒有自主性的,更沒有習慣。
這時需要家長輔助孩子,幫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但也不能一直盯著孩子寫作業,否則孩子的內驅力得不到激發,久而久之,形成依賴習慣,家長不在就沒法寫作業,甚至認為寫作業是給家長寫的,孩子失去的自主性。
在孩子沒有養成自主習慣時,父母要全程跟蹤,陪著他,當他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時告訴他,全程陪同2次後可放手一次,放手並不等同於絕對不管,而是等孩子自己完成作業後,鼓勵表揚他,沒有我的陪伴居然可以做得這麼好,給孩子一個正反饋,強化他自主學習的意識,這樣孩子才願意學習。
再盯一次,可放手二次,再盯一次,可放手三次,不緊盯時也要有正反饋,盯是為了後期不緊盯,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讓孩子充分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通常我們輔導孩子寫作業總會盯著孩子的問題,或是以成人的眼光及經驗去衡量孩子的得失,其實帶著評判的心態輔導作業的思維是不可取的,我們要正視孩子的問題,以一種協助、鼓勵的方式對待,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而不是和問題一起打敗孩子。
要想孩子主動愛上學習,我們要看到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要及時表揚,及時給予正反饋,及時強化,要孩子獲得學習的愉悅感,孩子會愈發愛上學習。
從低年級開始,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低年級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期,我們總在說養成好習慣,究竟什麼樣的習慣算是好習慣呢?在此給大家推薦助力孩子養成好習慣,成為優等生的好書。
這套書小侄一在用,最初嫂子也是一直陪著寫作業,有時也會崩潰到想流淚,自從用了這套書,小侄養成了很多好習慣,內驅力也激發出來了,寫作業更是不用他人監督,尤其到初中後,面對學科增多,知識難度加大,這些好習慣會讓孩子的學習後勁十足,小侄上了初中後,學習發力很快,一直穩定在年級前十,嫂子感慨幸虧小學時幫小侄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
朋友華華的兒子,小學成績也比較好,可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初中後,成績下滑很快,掉出了年級前100,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從低年級抓起。
這套我要當優秀生好習慣培養繪本5—12歲兒童閱讀繪本,一共有12冊,分別是上課專心不走神、愛上閱讀不孤單、珍惜時間拖拉、幫助朋友不驕傲、遵守紀律不搗亂、早睡早起不熬夜、遇見考試不害怕、認真書寫不馬虎、整理書包不邋遢、完成作業不分心、做好筆記不偷懶、舉手發言不膽怯,這些好習慣都是成為優等生的必備條件。
這套書最大的優勢在於真正貼近孩子的學習生活,助力孩子成為勇敢、自信的優等生。比如上課專心不走神,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書中給出了原因,幹擾物太多、意志力薄弱、沒休息好等等都會造成上課走神,直視這些問題,找到原因才是關鍵。
比如整理書包不邋遢,作為小學生整理書包要清楚地知道什麼東西應該放什麼地方,這樣做事更有條理,如何整理書包呢?書中給出了整理書包的小口訣,好記又實用。
比如完成作業不分心,寫作業的目的是鞏固上課的學習成果,把學過的知識掌握更牢,那寫作業時拖拉、馬虎、分心怎麼辦呢?書中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每冊書中都有貼心提醒,親子互動等,這是一套真正教會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繪本,讓孩子學會做事不拖拉、不馬虎、不走神、不搗亂,讓家長學會理解孩子、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從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家有小學生,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它是學習路上的一個腳手架,會助力孩子爬得更高,尤其到初中後,那些學霸一定是內驅力強、學習習慣好的娃,家有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幫孩子養成好習慣,助力孩子成為優等生。
#2023育兒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