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幹地支所屬五行(五行的陰陽屬性表)
2023-10-13 03:56:09 3
八字天幹地支五行對照表,幹支和五行屬性對應關係
; 事物之間總有一定的聯繫,譬如,八字天幹地支五行對照表。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在古代時候,幹支的最為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用來記錄年份,即幹支紀年法,譬如,「戊戌變法」,此處的「戊戌」便是使用了幹支紀年法,這個組合就是「天幹+地支」,代表了戊戌年。若是運用現代的說法,那麼就是指1898戊戌年。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五行和天幹地支的對應的相關內容吧!
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幹相生詳解:甲乙木生丙丁火
幹支方位:甲乙對應東方木,丙丁對應南方火,戊己對應中央土,庚辛對應西方金,壬癸對應北方水;亥子對應北方水,寅卯對應東方木,巳午對應南方火,申酉對應西方金,辰戌醜未為四季土。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二、天幹地支五行對照表
天幹地支誕生的年代久遠。此外,古人用天幹合地支組合搭配,用於紀年也有很常的歷史。此外,天幹地支和五行又分陰陽而產生的,因此,每個幹支同時具有陰陽的象和五行的象,五行和天幹地支的對應自然也是因為如此。
十二地支詳解戌,八字戊代表什麼意思
1、天幹與五行的對應
天幹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癸
五行
陽木
陰木
陽火
陰火
陽土
陰土
陽金
陰金
陽水陰水
2、地支與與五行的對應
地支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亥
五行
陽水
陰土
陽木
陰木
陽土
陰火
陽火
陰火
陽金
陰金
陽土陰水
以上是本期整理推薦天幹地支五行對照表和五行和天幹地支的對應的相關內容。天幹地支一一組合,配為60甲子,即為一個花甲子年。
點擊查詢
生辰八字查詢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八字納音五行查詢表
天幹相剋詳解:庚辛金克甲乙木
地支三刑是什麼意思,地支三刑一定不好嗎
更多相關測試
天幹地支五行是神馬意思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幹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幹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
天幹地支和五行都是互相對應的,相應的幹支都有自己所屬的五行。
希望對你有幫助。
天幹 地支 五行是什麼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行:金、木、水、火、土。
天幹地支所對應的五行屬性
在十天幹中,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亥、子屬水,辰、戍、醜、未屬土。
五行中怎麼分陰陽呢
金木水火土代表五個因素,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分出陰陽屬性
什麼是陰陽五行簡介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後來古代唯物主義哲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五行相生、相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幹地支與陰陽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陰天幹:乙、丁、己、辛、癸
陽天幹: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陽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陰地支:醜、卯、巳、未、酉、亥
五行與幹支
天幹 地支
金:庚、辛、 金:申、酉
木:甲、乙、 木:寅、卯
水:壬、癸、 水:子、亥
火:丙、丁、 火:午、巳
土:戊、己、 土:戌、辰、未、醜
二十四節氣
正月寅月:立春入節之時刻,經過中氣雨水到驚蟄止。
二月卯月:驚蟄入節之時刻,經過中氣春分到清明止。
三月辰月:清明入節之時刻,經過中氣穀雨到立夏止。
四月巳月:立夏入節之時刻,經過中氣小滿到芒種止。
五月午月:芒種入節之時刻,經過中氣夏至到小暑止。
六月未月:小暑入節之時刻,經過中氣大暑到立秋止。
七月申月:立秋入潔之時刻,經過中氣處暑到白露止。
八月酉月:白露入節之時刻,經過中氣秋分到寒露止。
九月戌月:寒露入節之時刻,經過中氣霜降到立冬止。
十月亥月:立冬入節之時刻,經過中氣小雪到大雪止。
十一月子月:大雪入節之時刻,經過中氣冬至到小寒止。
十二月丑月:小寒入節之時刻,經過中氣大寒到立春止。
時間與地支對照表
23 ─1點 子時1 ─3點 丑時
3 ─5 點 寅時5 ─7點 卯時
7 ─9 點 辰時9 ─11點巳時
11 ─13點 午時13 ─15點未時
1 5─17點 申時17 ─19點酉時
19─21點戌時 21─23點 亥時
五行與健康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和所有事物都分不開的,人的長相、身材、性格等方面也和五行息息相關,根據生辰八字五行分析可以知道人的身體健康狀況:
一、金形之人。金形之人,從體形上看多較削瘦,骨態較露,節突出。頭,肩,腹,手,腳都較小。從五官看,臉形偏方,膚色較白.金形之人,較強悍,多心急,能當機立斷。但也能沉穩歡察事態發展。金主肅殺,嚴而有威。因此,金形人多官將之材。金耐寒,畏火,不耐暖熱,所以,要特別小心春.
二、木形之人。木形之人,從體形上看如樹型,身材多挺直瘦長,頭較小,身背較寬。手足也小,皮膚略青.木形之人屆於勞碌型,命中多操勞,有任勞任怨之佳行.木喜春夏,畏秋冬。所以,木形之人如感風邪極易傷肝,而且多在秋冬季。因為肝屬木,故木形之人在秋冬時,一定要加強肝的保護,注意營養,不要過於疲勞,以防染上肝疾。
三、水形之人,適合於秋冬,秋冬之季,金水相生.春時,木洩水氣顯枯;夏時,火蒸水氣呈涸。所以,春夏時,水形之人容易染病,而且多屬腰腎,不可不防。
四、火形之人。從體型上看,火形人面尖頭小,肩背寬,身體強壯,手足也較小.火形之人膚色偏紅。火形之人,脾氣易暴躁,不重視錢財,變化無常,信用較差,能從全面考慮問題,但缺乏做的勇氣,耐力較差。火喜春夏,不耐秋冬。夏火懼冬水,一旦秋冬感子外邪,容易生心臟方面的病症。心臟病的人多怠於秋冬,與此有關。
五、土形之人肉飽滿,四肢勻稱。土形人臉圓頭大,膚色較黃。土形人,心地溫和,不喜歡趨炎附勢,也不弄權玩勢,適合於做慈善事業。土性不而春夏,得時於秋冬。所以,當春夏之時,土形人感染疾病,容易傷脾,導致消化吸收方面的疾病。
五行與起名
人的思想是社會的產物,社會的意識形態無時不在人的頭腦裡打上烙印。而人的思想是與對自然、社會的認識緊密相關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盛行,使人們把一生中的榮辱禍福繫於五行生剋上去,所以在起名時,力求得到陰陽調和、剛柔相濟,認為這樣可以在一生中逢兇化吉,一帆風順了。這大概就是千百年來,人們不斷以五行理論為根據而命名的緣故吧。
以五行理論命名始於秦漢時代。當時,主要是把商殷的幹支命名法與五行觀點配合而命名。在周秦時代,人們除了有「名」外,還要取「字」,因此主要是以天幹配五行,取出「名」和「字」來。如楚公子名壬夫,字子千辛,即以水配金,則水生於金,剛柔相濟。
到了宋代,以五行理論對名更為鳳行,然而,那時卻不重視八字的欠缺,只取五行相生之義用來序輩。
宋代應用五行相生命名法如下:
木生火:父名屬木,則子名應屬火;
火生土:父名屬火,則子名應屬土;
土生金:父名屬土,則子名應屬金;
金生水:父名屬金,則子名應屬水:
水生木;父名屬水,則子名應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