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第一大節日吃什麼(韓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2023-10-12 21:34:56 3
韓國第一大節日吃什麼?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張昀):韓國與中國地緣相近,文緣相通,人緣相親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韓國自古就處於中華文化圈以內,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中國的影響,比如韓國的四大節日:春節、寒食、端午、中秋,無一不是源自中國今天我們就來細細說一說韓國的寒食節,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韓國第一大節日吃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韓國第一大節日吃什麼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張昀):韓國與中國地緣相近,文緣相通,人緣相親。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韓國自古就處於中華文化圈以內,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中國的影響,比如韓國的四大節日:春節、寒食、端午、中秋,無一不是源自中國。今天我們就來細細說一說韓國的寒食節。
寒食節與清明節的區別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意味著「春意盎然、天氣開始清新明朗的時期」,是準備耕種的節氣。而寒食並非二十四節氣中一個,所謂寒食節,正如它的字面意義所表述的那樣,就是在這一天只能吃生冷的食物。寒食節是自冬至起第105天,通常在陽曆4月5日,也就是清明節前後,有時也會與清明重合。
寒食節的來歷
寒食節起源於春秋時期晉國忠臣介子推的故事。相傳介子推隨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19年,經常食不果腹。一次晉文公餓昏過去,介子推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熬了湯給他吃。後來晉文公回國做了君王,而介子推卻攜母親歸隱山林。為了逼介子推出山輔佐自己,晉文公下令放火燒山,大火三天才熄滅,介子推母子被燒死山中。追悔莫及的晉文公為了悼念介子推,下令全國在這一天禁菸火、吃寒食,寒食節由此而得名。
關於寒食節來歷,韓國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源於遠古時期人類的「改火之制」。古人認為世上萬物皆有生命,而生命經過歲月的輪迴都將消逝,火也是如此。因此每年要止息一次,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在改火的時候,各家都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起源。
在朝鮮時代(1392年-1910年)的人們也有將用柳樹點起的火種(新火)獻給王,由王來將新火的火種傳給全國臣民的習慣。在得到新火的火種之前,任何人都不得燃起舊火,很多人認為這一習俗也是來源於古代的「改火之制」。
寒食節的風俗
相傳,在中國,寒食節這一天到墓地舉行祭祀的風俗是始於唐代,而韓國是從高麗時代(918年-1392年)起將寒食作為重要節日的。在寒食這天,王室都會在王陵和宗廟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同時還讓官吏放假三天,還禁止在這期間對犯人執行死刑。朝鮮時期(1392年-1910年)也在宗廟和各個陵園舉行國家祭祀,民間也據此準備各種酒類、水果、點心等茶禮到墓地祭祀祖先、追思先人。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在當代韓國,寒食節的節日氛圍逐漸淡化,但掃墓祭祖這項傳統風俗依然被保留了下來。不少韓國人會在這一天到墓園追思、祭掃,還會給舊墳植上新的草皮,稱為「改莎草」。
在寒食節的當天,韓國也有不生火只吃寒食的傳統。因此人們會在寒食節的前一天提前準備好涼拌的豆芽等涼菜和其他冷食,還有「寒食麵」作為這一天的食物。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吃寒食的習慣也不像以前那樣被嚴格遵守了。
另外,由於寒食節正處在初春之時,天氣漸暖,萬物復甦,野地裡也開始長滿艾蒿。作為寒食節不可缺少的一道節日食物,艾蒿常常被做成年糕或者好看的糯米糰,甚至在祭祀的時候也常常會見到它的身影。
寒食節在韓國又被稱之為「空魔日」,人們相信在這一天鬼怪們都不敢出來活動,所以民間有多種多樣的節日活動,孩子們則在這天進行踢毽子、蕩鞦韆等傳統遊戲。
此外,在寒食節這天,韓國民眾還會在寺廟周圍種樹。後來,每年的4月5日被定為韓國的植樹節。
新時代的喪葬方式
韓國在很久以前就普遍採取火葬的方式。韓國保健福址部的統計資料顯示,1994年韓國火葬率僅有20.5%,2004年增長至49.2%,2016年火葬率達到了82.7%。隨著火葬日益普遍,韓國的奉安堂(骨灰堂)或樹葬等自然葬的方式和設施也日趨多樣化,而且這些設施正在從為死者服務的空間朝著更加關懷在世者的方向轉變。
當下,咖啡屋、書房式的奉安堂正在韓國走紅。用一本書來描述故人的一生,每位故人提供兩本書式的收納盒,一個是骨灰盒,另一個是遺物盒。遺物盒內盛著故人的照片、遺物以及寫有故人生前留下的字跡等等。家屬可以在更溫暖沉靜的環境中緬懷故人。
另外,樹葬、花草葬、巖石葬等自然葬方式現在也收到越來也多韓國人的歡迎。據2014年高麗大學產學研究團隊調查,韓國人最青睞的埋葬方式是樹葬(44.2%),其次是納骨(奉安)(37%)。最受青睞的前三位樹葬位置是自然風景林(自然景觀優美的樹林,55.1%)、市郊(19.2%)、有淵源的地方(如出生地等,16.3%)。自然葬1993年始於瑞士,特點是除牌位以外,儘量減少石雕或標誌牌等設施,骨灰盒也用土燒制或用木材、無紡布等製成,它們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與故人一道化成泥土歸於大自然,韓國的自然葬設施由2011年的37處增加到當前的106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