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蛇剋星蛇鷲(蛇鷲捕獵時會將蛇甩暈後再吃)
2023-10-13 07:57:25 1
文|科普圈
按照鳥類的行為習性,我國鳥類可分為6個類群,分別是擅長攀緣樹木的攀禽,叫聲婉轉響亮的鳴禽,在沼澤和水邊生活的涉禽,
喜歡在水中棲息覓食的遊禽,主要在陸地棲息、無法遠距離飛行的走禽,以及善於捕捉動物為食的猛禽。
通常來說,涉禽都有一雙優美的大長腿,例如丹頂鶴;而猛禽,則以兇猛的性格、銳利的爪子和嘴巴聞名,腿部較為粗短。
不過,來自非洲的猛禽「蛇鷲」,卻是一個例外。雖然身為猛禽,但它外表十分美麗,長著大眼睛、長睫毛,還擁有一雙令人羨慕的修長美腿。
非洲大陸是野生動物的世界,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開闊草原,你可以看到一種體態優美的鳥類。
這種鳥類體長1.2-1.5米,頭上長著一圈黑色冠羽,睫毛長而濃密,眼周皮膚是鮮豔的橙紅色,雙腿像丹頂鶴一樣修長,長長的尾羽宛若長矛。它,便是蛇鷲。
根據外貌和習性,蛇鷲有許多別稱。它們的冠羽平時垂在腦後,憤怒或警覺時就豎起來,完美演繹什麼是「怒髮衝冠」。
此時的蛇鷲,看上去就像中世紀耳後夾著羽毛筆的秘書,因此它們也被稱為「秘書鳥」。另外,它們還有個別名「行軍鷹」。
尋常鳥類,要麼是翅膀靈活有力,在天空中翱翔;要麼是翅膀退化,難以在空中自由飛翔,蛇鷲卻是個「奇葩」。
鳥類學家發現,蛇鷲的翅膀非常巨大,翼展可達2米。它們會飛,而且飛得很好,既可以利用熱氣流在空中長時間盤旋,也能飛上4000米的高空。
但是,有著一身飛行本領的蛇鷲,卻不喜歡飛,即使受到驚嚇,它們也很少振翅起飛。
沒錯,比起暢遊天空,蛇鷲更喜歡像個老幹部一樣,在草原上「散步」,甚至一天能行走二三十公裡,而且奔跑速度極快。
通常來說,在蛇鷲的繁殖期,我們就有機會看到它們起飛了。這時,雄鳥會進行高難度的波浪式飛行表演,用來對雌鳥求偶。
蛇鷲實行終生配對的一夫一妻制,交配後,就一起搭建鳥巢。它們一般把巢建在矮樹、灌木上,尤其喜歡阿拉伯橡膠樹和金合歡樹,因為這些樹葉小枝密,樹冠平坦。
蛇鷲的巢很大,直徑達到1.8米,深度只有0.3米,像一個巨大的盤子。鳥巢的材料是嫩枝和細草,跟樹冠完美融合,不易暴露。
建好巢穴後,雌蛇鷲開始產卵,一次2-3枚,孵化期大約是一個半月。這方面,蛇鷲也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它們是在雨季產卵的。
這就會導致幼鳥出生時,剛好遇上食物缺乏的旱季。不過,非洲草原的旱季火災頻發,蛇鷲父母可以找到那些在火中死亡或受傷的小動物,哺餵幼鳥。
實力爆表,把毒蛇當成「辣條」吃不得不說,蛇鷲真是太有意思了。其實,除了美麗的外表和有趣的習性之外,它們還有超強的捕蛇能力,外號「毒蛇殺手」。
非洲「盛產」毒蛇,包括世界毒蛇之首「黑曼巴」。可是,很多毒蛇遇上蛇鷲,都只能認輸。這也是蛇鷲名字的由來——以蛇為食,是蛇類的天敵。
那麼,它們是怎樣解決毒蛇的?有人曾看見蛇鷲把毒蛇拋向天空,認為蛇鷲是甩暈毒蛇後才進食的,其實這是誤解。
想要捕獵毒蛇,蛇鷲有更好的方法。平時,蛇鷲會在棲息地周圍來回踱步,尋找食物。發現蛇類之後,它們不會貿然行動,而是居高臨下地觀察,將蛇的行動盡收眼底。
一旦找到時機,蛇鷲便張開雙翼,大步流星地衝過去。地上的蛇只感覺自己被一股陰影籠罩,隨後便受到了巨大力量的打擊。
攻擊毒蛇的正是蛇鷲的腳,它們的腿腳力大無窮,一腳可踢暈獵豹幼崽,眨眼間便可踩碎毒蛇頭骨。
據了解,蛇鷲每次踹出去的力量是自身體重的5倍以上,而且每次蹬踹接觸目標的時間僅有12毫秒。
有些獵物比較靈活,蛇鷲便會展開一場追逐戰,邁著長腿朝著地上猛踩。有力的雙腿和利爪是蛇鷲的主要武器,此外,翅膀、喙部也可以幫助它們作戰。
蛇鷲對付蛇類有天然的優勢,個高腿長,導致蛇類無法輕易纏繞而上;腿部有厚鱗防咬,毒蛇也無法輕易得逞。
一般來說,蛇鷲只用腳就可以解決毒蛇。踩暈毒蛇後,蛇鷲可能會將其叼起,調整吞食方向,這個畫面,就讓部分人誤以為是在用嘴甩暈毒蛇了。
結語蛇鷲強大、優雅、美麗,魅力值拉滿的它們是如此地令人著迷,以至於許多國家都將其印在國徽、郵票、貨幣上,蘇丹更是將其奉為國鳥。
蛇鷲飛踢假蛇
如今蛇鷲成了易危物種,由於人類活動區域的擴張,它們的窩巢被破壞,棲息地縮減。同時,一些有毒的水塘也威脅到蛇鷲的生命,導致部分蛇鷲中毒或受傷。
目前,多個非洲國家已採取行動,通過建立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等方式,保護這些美麗的鳥類。
————————————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