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為何總與其他民族格格不入?看看他復國前後的所作所為
2023-10-12 20:48:37 7
說起猶太人,大家腦子裡第一反應估計得是德國納粹、集中營、種族滅絕。
的確,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猶太人在德國遭遇了最殘酷的種族滅絕政策,是非常值得同情的。
然而,這種大規模的排猶、反猶並不是偶然事件,在猶太人漫長的歷史中,他們曾多次遭受這樣的待遇。
一個民族偶然遭遇了不公平待遇,我們對他表示同情,然而,一個民族反覆遭遇不公平待遇,而且是來自於不同的民族,那麼他們本身是否也有一定的問題呢?
首先申明,我並不是要鼓吹受害人有罪論,也不是為德國極端種族主義洗白,而是試著探究一下,為什麼猶太人始終與其他民族格格不入,不受待見。
為了弄清楚這其中的緣由,我試著從猶太人復國前後的所作所為來分析。
猶太人遠祖是古代閃族支脈,位於地中海東南沿岸,北靠黎巴嫩、東臨敘利亞和約旦、西南則為紅海與埃及。起源於約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後因躲避自然災害遷徙至埃及尼羅河三角洲東部。公元前13世紀末開始從埃及遷居巴勒斯坦地區。 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以色列國。
其後,以色列先後被多個帝國入侵並徵服。公元70年,猶太人被羅馬人趕出了巴勒斯坦地區,開始了約2000年的世界大流散。
19世紀末,在俄國,法國,德國先後出現排猶浪潮後,猶太復國主義思潮開始湧現。他們認為人們之所以不歡迎猶太人,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國家,如果他們有一個國家,他們將不再被排斥。
於是,在復國主義的指導下,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應運而生,該組織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從尼羅河到幼發拉底河的「大以色列」,並把阿拉伯諸國都置於勢力範圍之下。
他們認為:散居世界各地、使用不同語言的猶太人屬於同一民族,不應與其他民族融合和同化……單獨建立國家,只要取得宗主國與其他大國的支持和有錢的猶太人的資助,不斷向一確定地區移民,即可實現這一目標,而無須徵得殖民地區居民(巴勒斯坦人)的同意。
可見,猶太人的所謂復國主義從一開始就飽含了入侵的性質,建國後的所作所為也印證了這一點。他們並不在乎其他民族的權利,其實他們自身就是比較極端的種族主義者。
猶太人復國的這個政治訴求在1917年得到了英國的支持,當然英國這麼做並不是出於好心,而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想要復國的巴勒斯坦地區,正是英國的對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勢力範圍。支持猶太人向該地區大規模移民,自然會在該地區製造矛盾,加劇混亂。當然,英國其實也受到了幾乎靠資本控制了美國政府的猶太集團的脅迫。
1918年,一戰結束,奧斯曼帝國瓦解,英國順利接手了巴勒斯坦地區。在英國的支持下,猶太人加速了移民進程,特別是德國大規模屠殺猶太人之後。
隨著猶太人的移民越來越多,猶太人復國的熱情越來越高漲,然而此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因為猶太人的大規模「入侵」,反猶情緒也日漸高漲。雙方暴動不斷,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英國在該地的統治。
為了穩定局勢,英國發布白皮書,宣布1939年以後,巴勒斯坦最多再接收7.5萬猶太人。
這一決議徹底激怒了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於是他們決定給英國人一些顏色瞧瞧。
為此,他們刺殺了英國的沃爾特·吉尼斯男爵,還策劃實施了大衛王酒店爆炸事件,致使91人死亡,46人受傷。很多人認為恐怖主義的源頭便是猶太復國主義組織。
而該事件的策劃者,梅納赫姆·貝京,後來成為了以色列的總理。而那兩個刺殺男爵的殺手,也被猶太人當做英雄來崇拜,還為其豎立紀念碑。他們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可見,猶太復國主義組織骨子裡的極端性。
最終,英國迫於多方面的考慮,從巴勒斯坦地區抽身。猶太人的復國計劃又進了一步。1947年11月29日,在猶太集團的操縱下,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將巴勒斯坦分割成一個阿拉伯國家和一個猶太國的議案。而且該議案居然讓只佔該地區1/3人口的猶太人佔據了57%的土地,佔2/3人口的阿拉伯人只分得了43%的土地。
更離譜的是,猶太人分得的土地都是沿海、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的地方。而阿拉伯人分得的都是貧瘠之地,甚至互不相連,支離破碎。總結為一點就是,猶太人挑剩了看不上的土地就分給了阿拉伯人。這明顯是相當不公平的,甚至可以算作是赤裸裸的侵略。
可見,這個所謂的聯合國議案純粹就是猶太集團全力操縱下的結果。
這樣的決議阿拉伯人怎麼可能會答應?議案剛剛通過,巴勒斯坦地區立刻便爆發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戰爭,漫長的巴以衝突由此產生。不過奈何猶太人背後有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撐腰,利用強大的武力迅速佔領了議案中所謂的猶太國領土,並驅逐阿拉伯人,致使數十萬阿拉伯人淪為難民。
隨後,猶太人宣布獨立,建立了以色列國。建國後,猶太人仍舊堅持他們的「大以色列」計劃,四處挑起戰火。
至此,猶太人和其他民族為什麼總是那麼格格不入,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
種族優越、強盜邏輯、極端排除異己似乎是刻在他們骨子裡的。這樣的一個民族在遊散世界的過程中不受歡迎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