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月二的風俗習慣(二月二民俗知多少)
2023-10-13 04:27:55 3
關於二月二的風俗習慣?二月二民俗知多少作者 | 馮純智,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關於二月二的風俗習慣?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關於二月二的風俗習慣
二月二民俗知多少
作者 | 馮純智
二月二是我國的一個民間傳統節日,又叫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二月二在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前後,一些越冬蟄伏動物,如:長蟲(蛇)、蠍子、蚰蜒、蜈蚣等都相繼復甦出蟄。所以有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再說,二月二時處「九九」,九九歌中:「九九加一九,耕牛地裡走」,春季到來,萬物復甦,春耕生產也已開始了。因此,二月二的傳說和風俗很多,在咱臨朐縣境域內有「打囤」、「炒金豆」、「剃龍頭」「棒打梁」等習俗。
打囤
二月二打囤,也叫圍囤,就是其中之一。傳說二月二是土地爺爺的生日,有句俗語叫:「土地爺爺還盼個二月二」。因土地爺爺是后稷,是五穀之神。為祈盼糧食大豐收,每到二月二這天,莊戶人家家戶戶天剛放亮就起床用簸箕把鍋灶底下的草木灰扒出來盛上。到場園裡(莊稼脫粒打場的地方)、天井裡(宅院)、屋當門裡,一手端著簸箕,一手拿著根擀麵杖,用擀麵杖一邊敲打著簸箕,一邊轉圈。簸箕裡的草木灰因震動而往下落,這樣就打成了一個草木灰圓圈,形狀像莊戶人家盛糧食的囤一樣。然後再抓一把糧食放在打好的囤裡,五穀雜糧都放上。因為土地爺爺是屬於土地之神,主管著糧食豐收的神仙。在打囤時,一邊打口中一邊念道:「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二月二打好囤,年年糧食盛滿囤」,意在盼望年年糧食大豐收。
炒金豆
在農村有二月二炒豆粒的習俗,炒豆粒也叫「炒金豆」、「炒蠍豆」。說起這炒金豆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年正值莊稼盛長時期,老天爺久旱無雨,滿坡的莊稼將乾枯旱死。老百姓都心急火燎,愁得沒法。正在這時,東海龍宮內有一青龍巡遊時,看到這種情況,便頓生憐憫之心。未經玉皇大帝批准便偷偷為老百姓下了一場透地雨,莊稼得救了。誰知讓玉皇大帝知道了,便以違反天規而要懲罰這條青龍的死刑。東海龍王聽說後,立即去玉皇大帝面前為青龍講情,玉皇看在東海龍王的面子上,說:「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便將這條青龍壓在了一座大山底下,隨手拿起筆寫道:「青龍降雨犯天規,當受山壓千秋罪,若要得到解救日,等到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早日解救青龍,便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二月二這天,人們在炒豆粒時,發現金黃的豆子在鍋中炒時,被炒得爆蹦,隨著「啪啪」的響聲都爆開了花。人們立即醒悟,這不正是金豆開花嗎?這時,家家便在宅院內擺上香案,把炒金豆開花的景象報告給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看到家家戶戶炒的黃豆粒都爆開了花,也便送了個大人情,解救青龍出了山。從此後,二月二炒金豆(炒豆粒)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剃龍頭
傳說二月二是剃頭(理髮)的好日子,小孩子這天剃頭叫「剃龍頭」,一曰圖吉利,二曰望子成龍。在舊習俗裡,正月不剃頭,說什么正月剃頭死舅。因此,過去正月裡人們都不剃頭理髮,剃頭匠、理髮鋪也都歇業。
一交二月,初一又是個大忌之日,因此,二月二是剃頭匠理髮鋪開張營業的大吉之日,便鳴放鞭炮開市大吉。人們也都為了圖個吉利,特別是小孩子,都會選擇在這天去剃頭理髮。說什麼:「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由於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也便應生出了二月二「剃龍頭」的說辭。
棒打梁
二月二還有一個「棒打梁」的傳說。咱臨朐是桑蠶之鄉,素有「植桑之田十畝而七,養蠶之家十室而九」之稱,自古有養蠶的傳統習慣。過去,莊戶人家條件差,住的都是土屋,家中老鼠較多。而老鼠對蠶損害極大,特別是大蠶期,老鼠偷食蠶寶寶的現象較為嚴重。老百姓為了防止老鼠損害蠶寶寶的現象,每年二月二這天,便用杆麵杖敲打房屋梁,一邊敲打,一邊口中念道:「二月二,棒打梁,家中媳婦(指老鼠)去看娘,問問媳婦住多久,待到蠶老麥發黃。」意在把老鼠趕出家門,防止其損害蠶寶寶,使蠶寶寶健康成長,獲得蠶繭大豐收。
二月二這天還有婦女不動針線,男人不去井上、泉中挑水的習俗。農村老百姓都是頭一天就把水缸裡挑滿了水,二月二這天不挑水。據說二月二這天婦女動針線怕刺傷龍眼,到井上、泉子裡挑水怕傷了龍眼。
馮純智,筆名智勇,號愚叟。寺頭鎮石佛堂村人,從事通訊報導工作二十餘年,退休後習作文學,先後出版文集《年輪》、史志《玉象山下—石佛堂村志略》、非遺文化民間遊戲《童趣》、族譜史志《石佛堂村姓氏初考》。現為臨朐縣地方志學會會員、臨朐縣作家協會會員,臨朐縣寺頭鎮文學聯合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