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考試典故總結(這些少數民族節日)
2023-10-13 07:32:30 1
公基考試典故總結?一、藏族1.薩噶達瓦節,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公基考試典故總結?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公基考試典故總結
一、藏族
1.薩噶達瓦節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薩噶達瓦節。關於它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紀念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說是紀念文成公主到達拉薩的日子。這天西藏各地都要舉行宗教紀念活動。在雲南的藏族人民有的還要到維西縣的達摩山朝拜,有「轉葛拉」(繞山)的儀式。
2.雪頓節
雪頓節是藏族傳統節日,起源於公元11世紀中葉。每年藏曆七月一日舉行,為期四五天。雪頓是藏語音譯,意思是「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解釋為喝酸奶子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以演藏戲為主,又稱「藏戲節」。
二、蒙古族
1.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讚頌駿馬和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主要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和鄂爾多斯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兩天。
2.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規模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產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
三、彝族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四、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
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曆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室內焚香,齋戒半日。
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五、獨龍族
獨龍族的傳統節日只有一個,人們稱「卡雀哇」或「德裡哇」,意為年節,時間在農曆臘月中,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時間長短視食物準備情況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試題演練】
關於我國少數民族及其傳統節日對應不正確的是:
A.蒙古族——那達慕大會
B.藏族——火把節
C.傣族——潑水節
D.回族——開齋節
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傳統民俗知識並選錯誤項。
第二步,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主要是以彝族為主,火把節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藏族的主要節日是雪頓節。所以,B項的藏族和火把節對應錯誤。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A項: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蒙古族對應那達慕大會,A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排除。
C項:潑水節,亦稱「浴佛節」,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傣族對應潑水節,C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排除。
D項:開齋節,亦稱「肉孜節」或「小節」,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一,時間在伊斯蘭教曆10月1日,此日穆斯林們穿上節日盛裝,到清真寺參加「會禮」和慶祝活動,恭賀「齋功」勝利完成,互道節日快樂,並饋贈禮品,「會禮」後,分頭遊祖墳,念經文,追悼亡靈,節日中,家家戶戶炸散子、油香之類食品,贈送他人。回族對應開齋節,D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排除。